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快乐     
“什么是快乐?”我问自己。我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于是,我问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我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快乐。那则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过得不快乐。他想知道别人是否也和他一样,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国王去问他的一个大臣:“你每天都过得十分快乐吗?”大臣回答国王:“是的,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那你为什么而快乐呢?”大臣继续回答:“我快乐是因为我庆幸我不像那些穷苦的农夫,吃了这顿饭愁着下一顿。我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生活已经给了我幸福,我不再奢求什么,我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快乐。”国王听后思索着。  相似文献   

2.
学会感谢     
妈妈常对我说:"一个人要学会感谢,感谢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拥有感恩的心,会带给你无限的快乐!"我听了,常常不以为然:感谢每个人?有那个必要吗?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我  相似文献   

3.
故事     
<正>从小,就喜欢看书。一直在想,我究竟喜欢书的什么呢?现在看来,似乎是有一个答案的。我喜欢书里的故事。是的,每一本书,每一页,甚至每一行,都是一个故事。它们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长这么大,也看过不少故事。从童话、青春小说、侦探小说、玄幻小说到通常意义上的世界名著,故事一直在伴我成长。  相似文献   

4.
你喜欢听故事吗?如果给你讲的故事仅仅只有一句话:我今天去了公园,那里很好玩。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如果有人天天就给你讲这样的故事,一个又一个,你烦不烦?你还会觉得喜欢吗?是的,当我们喜欢一个故事时,总是因为有什么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感动。我们的心,也许会快乐地舞蹈,也许涌满了同情。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一种“味道”,一种用心品味才会知道的“味道”。你体会过什么叫做“味道”吗?当你的面前摆放着好多本红领巾2005.12书,却只能选择一本书时,当老师要你向朋友推荐一本最好的书时,你能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吗?你选择的那一本,…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我就怀疑作为文学艺术手段之一的小说是不是真的必然有宣传教育功能。因为我听宣传、吃教育的时候一般非常严肃认真,只有在非常轻松、非常放松、非常闲散的时候,我才选择读小说,我把读小说当作享受。前几天就奢侈了一把,享受了本张春旭的小说《归宿》。说读《归宿》是享受,主要因为这本书你不仅只能认定它是小说,而且与那些惊悚小说、侦探小说、传记小说相比,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的人,给你讲了一个有很强的“可读性”的故事。说“还不太会很专业地讲故事”,是因为故事没有更多的悬疑、包袱、伏笔,真就是“娓娓道来”,甚至小说前面都没有给出那32个章节也好层次也好的目录。不过没有目录丝毫不妨碍我们与作者相知。读它的时候就是跟着作者回味这个故事里的那段过程。可别小看这个“可读性”,我以为,享受小说就是没有一点功利性负担地得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不必非让人振奋,不必非让人激昂,不必非让人沉重、愤懑,甚至不必非让人感伤或惆怅。你想,要是一个故事没了这些功能效果,还要让人肯读下去,愿意读下去,容易么!为人享受的小说,如果有很强的“可读性”,应当说就是不错的作品。那《归宿》的什么让人“可读”?就是那个故事,是那个故事里的那...  相似文献   

6.
真情留言簿     
感谢王立军老师,您的谆谆教诲,使我们这些顽皮的家伙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您!祝您工作顺利,幸福快乐!张丽冰亲爱的朋友,不要再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了,把它们都忘掉吧!让自己快乐起来好吗?我们都很关心你,你知道吗?郎婷,你现在还好吗?我和刘邢都很想你,  相似文献   

7.
找回自己     
我站在镜子面前,看着那个肮脏的自己。突然间有种想砸掉他的冲动,我恨!是他毁了我的幸福,赶走了我的快乐,夺走了我的一切美好!他的放纵足以激怒每一个人,而他对自己的前途仍然是抱着那种糟蹋的态度!打架、吸烟、喝酒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他有什么呢?他只能享受着“放纵”施舍给他的那些快乐,而且那么地执着、疯狂。然而他真的快乐吗?在无数个黑夜里,他失声痛哭!每次睡醒,他对我承诺,告诫自己不再放纵,不再毁掉我的美好,这让我感动。而感动之后呢?我看到了些什么?我看到他在大街上动不动就往别人身上踹两脚,然后大笑别人愚蠢。这一切都好像很可…  相似文献   

8.
每一本书都有它特定的读者群,就像每一件衣服都有它适合的穿着者一样——青春健美的露脐装绝对不适合肚子上有几个“游泳圈”的姑娘。这本书,《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它应该是写给那些养狗或养过狗的人看的。这种说法肯定让作者和它的发行者很不高兴,但我仍然一厢情愿地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小小说。不管是“小”小说,还是“大”小说,小说都是讲故事。这篇小小说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因为一本稍有损坏的语书,发生“我”(也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小小故事。让我们觉得很妙的是.这故事讲得很实在.很真切.也很有波澜。比如同学们七嘴八舌为谁该拿那本书给“我”出主意想办法的场面,就很真切.  相似文献   

10.
正很奇怪,好像大家给运动员贴的标签,每一个都和我的经历不太匹配。我的运动经历是非常快乐的,我也希望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我的孩子。大家都说运动员会很苦,但他们真的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吗?世界冠军老爸说:我可以让孩子快乐地运动。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全国人民能找到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我想“高考”应该是其中首选之一;如果我们不仅是关注每年参加高考的我们的子女,那么,你对“高考”还了解多少呢?你更想对“高考”了解什么呢?今年是恢复高考25周年。在我们民族挣脱禁锢的这25年来,一年一度的高考成了考生、家长、老师、社会每年一次聚焦的大事。从当年百万知青对恢复高考的欢欣鼓舞到今天把高考称为“黑色七月”的变化,让我们体会到多少欣慰与辛酸,多少感慨与感叹——。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一个真实的高考故事,是曾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一代人还记忆犹新的、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12.
<正>情境链接:周五接儿子放学,儿子欢呼雀跃地跑到我身边,满心愉悦地告诉我:"妈妈,我要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们的好老师——因为这个星期我们不用写作文。"面对孩子稚气又真实的脸蛋,我不禁沉思:写作文真的这么痛苦吗?不用写作文需要如此的庆祝吗?他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不再觉得是负担呢?何时才能让作文教学由"痛苦"转变为"快乐"呢?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激活学生作文的热情,从而克服  相似文献   

13.
情景会话     
同学们,你知道在英语里怎样表达紧张和快乐的心情吗?还记得06年6月的“口语角”节选了一段关于两个年轻人约会的对话吗?他们的故事又有了新发展,男女主人公将要经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紧张和快乐吗?请继续关注这个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你快乐吗?”当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花季少年的校园,准备收集他们快乐的秘诀时,没想到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我得到的竟然是许多的烦恼、忧愁和痛苦。“烦死了,老妈一进家门的第一句话总是:作业做完了吗?你想我能快乐吗?”“真讨厌,老师又布置这么多作业,还口口声声说是为我们好?我们连玩的时间都没有,快乐得起来吗?”“哎,什么时候能让我痛痛快快地玩游戏、睡懒觉,想干  相似文献   

15.
金银岛     
快乐导读童话《金银岛》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跟随村长、法官出海寻宝,在途中与心怀不轨的海盗斗智斗勇的故事,极富神奇浪漫色彩。有趣的童话故事常常能让我们的想象力受到启发。你想知道自己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吗?那就赶快拿起这本书读读吧。精彩选读十岁的小男孩吉姆·霍金斯在自家名叫"本卜舰队司令"的小旅馆里认识了脸带刀疤、身材高大、非常引人注目的比尔船长。小吉姆非常喜欢听比尔船长讲故事。那些十分凶险的故事让小吉姆又爱又怕,但也为他平静的乡村生活增添了趣味。  相似文献   

16.
<正>我先问几个问题:除了课本,你还在看书吗?看谁的书?在哪儿看书?面对书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在社交网络上,我们有一千种认识陌生人的方式,而读书,已经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唯一方式。那些穿过身体的故事、句子、词汇,成了很多人治愈失恋、感冒和孤独的良药,想必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读书,让我们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那些年,不知为何就因为一本书而牵  相似文献   

17.
故事的结局是我不曾料定的。我曾想怎么说也会是一个很符合“国粹”传统的结尾:时来运转,家庭团圆了,生活好了,孩子也有出息了。因为这满足了大众那善良美好的愿望。然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女主人并没有与命运抗争,而是甘于人格沉沦与堕落。读到末尾,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失落.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作者聂华苓,她为我们构思了这样一个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不争事实,真如我们所预设的美好结局,这短小的千字文又哪来这  相似文献   

18.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翻起肖川的《教育的理念》这本书,其中一篇《心存感激》,令人怦然心动:“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现在我们的学生还知道什么是感激吗?父母给予的一切,理所当然地接受;老师倾  相似文献   

19.
张淑萍 《教育》2011,(36):57-57
<正>今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经历了高考的"磨练",我想每一位曾经有过高考生的家长更能深深体会其中苦苦煎熬的滋味。在高考的竞争中,少许孩子是快乐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因为高考这种制度,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社会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常常会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每个孩子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20.
一篇好的小说,往往在简单的故事情节模式中,蕴涵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让读者浮想联翩、长久品味。《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一篇小说。一个年轻人好吃懒做,挥霍金钱,被大家视为坏蛋、无赖,因此被逐出家门,流浪在外。但当听说他发愤努力、赚了大钱,人们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他奉为好人、能人、可以依赖的人……这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吗 ?这不是一个"世态炎凉"的故事吗 ?这样的故事模式,被无数的中外作家们演绎了千百遍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随时可以看得到。但就在这样一个千篇一律的故事模式中,莫泊桑却凭借他对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