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烧云》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多和变化快这两个特点,描绘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美和景美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再现情境。教学前,我把夏天的火烧云这一自然景现实录下来,配上录音。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看录像,整体  相似文献   

2.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 ,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 ,运用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 ,帮助学生理解字、词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精心设计 ,重视预习。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 ,有事可做 ,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 ,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 ,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 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 火烧云的形状…  相似文献   

3.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火烧云很美。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生:……师:那文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研究。(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  相似文献   

4.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火烧云》《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文,节选自著名女作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特级教师杨丽娜来陕西上示范课,一堂《火烧云》烧出了轰动效应,听课者齐说“妙!”笔者静思回味,觉得杨老师“引”的艺术颇为高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显“变”引“看”。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不断变化,从地面到天空,从色彩到形状,从静态到动态,变化多端。由此看来,火烧云的变化是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杨老师以“变”为线索,特制了火烧云变化的两幅幻灯片,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火烧云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等等。通过看图,学生不仅了解了火烧云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教材说明:《火烧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义教材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二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  相似文献   

7.
《火烧云》四步教学设想安徽王友清《火烧云》是现代作家萧红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及变化,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抓住了四个字:看、说、读、想。“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挂图上火烧云的色彩和形态。上课之前,我准备了两幅挂...  相似文献   

8.
《火烧云》一课通过描绘晚饭后火烧云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中,第二自然段的归属问题往往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教参认为全文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顺序先写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然后写火烧云上来后的情景,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我们认为,这样理解值得商榷。把第二自然段归入第二段中,无法理清第二自然段与后面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之…  相似文献   

9.
《火烧云》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文语言活泼,文辞优美。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品析课文的语言,体会文中的情趣和学习作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一、初读感知,疏通文路上课伊始,教师可结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从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入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情景;2至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2至3自然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0.
邓敏 《四川教育》2006,(10):41-41
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火烧云》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观察自然的兴趣。执教时,我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后练习的第二个问题: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孙志辉 《湖南教育》2001,(16):54-54
找重点。文章的重点是学生想象的源头。如《火烧云》一课的重点是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师以此为关键,教学生想象。学生把天空幻想成童话般的世界:八仙过海、葫芦娃吐火……,并用“柠檬黄”、“咖啡色”等词形象地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  相似文献   

12.
九义教材第九册《火烧云》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进行描写,突出了火烧云变得奇、变化多、变得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变”字,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 ,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 ,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2 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  相似文献   

14.
《火烧云》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它生动地描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充分展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好奇异。教学本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认真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读写结合,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在实处。思考、领悟:找规律  学习文章的第四至六节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说说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接着可运用引读法:天空出现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学生边读边思考,领悟作者在写马、狗、狮子时采…  相似文献   

15.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自己理清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讲清楚“火烧云变化极多”这一主要内容的,培养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的能力。2.结合火烧云变化的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准备《火烧云》一课教学时,我原计划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资料带。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讲读《火烧云》中形态变化部分。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述火烧云的形态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明确任务。二、阅读分析。指名读后四小节。提问:作者通过观察,把火烧云的形态想象成哪几种动物? 板书:马狗狮子 1.学习“马”这一小节。 (1)自由谈,思考作者是怎样把“马”写活的,并在书上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2)组织学生议论。 (3)引导体会“跪着、大起来、伸开、长了、不见了”等词语和比喻句的作用。如:“跪着”,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绚丽多彩的颜色和美妙奇异的形状变化,以及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欣喜心情。 教学本文时,可根据课文描写细致、想象丰富、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品味语言,来感受和欣赏火烧云的美,以此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注意不断地观察、积累作文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片段回顾】(教师正绘声绘色地讲解火烧云变化的形状,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师:作者经过细心观察,才把火烧云写得如此美丽。生:老师,我认为作者写得不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