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的情况。石墨烯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具有与石墨负极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制备方法、储锂机理等做了介绍。从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方面材料,即负极及复合电极材料,对石墨烯电极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核心一动力电池则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动力、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这使得电池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给力锂电池电池材料是锂离干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占据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约30%的正极材料销售趋势,能很人程度的反应钾离了电池产业的发展现队。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I0001-I0003
作为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主题,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可由石墨获得)进入应用领域已呼之欲出。许多科学家认为该产品是革命性的新材料,将推动电子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撬动至少千亿级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6.
全钒液流电池(VRFB)由于具有高容量、响应快、耐过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是电网、风能以及太阳能的理想储能方式之一。然而,VRFB的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主要问题在于电极的电化学活性较低(一般为碳毡或石墨毡),从而影响了电池的储能效率。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电极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以提高电化学活性位点。最近的研究发现:石墨烯能明显提高VRFB的效率。主要源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可有效降低电极接触电阻,促进电荷的有效转移。另外,石墨烯的巨大比表面积可显著增加钒离子的活性反应位点。要让石墨烯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发挥出显著效果,主要应实现两方面改进:(1)避免其在电极上简单堆积而限制电极的有效活性面积;(2)改善其与电极间的结合强度,以增强体系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天然石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存在非常明显的资源优势。晶质石墨是我国非常有优势的石墨种类,大约占据了全世界储量的2/3,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墨输出国家,每年的出口总量大约20多万吨。我国的晶质石墨大多为鳞片石墨。但是相比之下微晶石墨的储量则占据世界总储量的10%,分布集中。近年来,天然石墨的价值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特别是资本也开始进入这个产业。碳材料在21世纪将会得到全新的发展和应用。在未来,电子、航天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石墨材料的发展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深圳市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的企业分布、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产品研发、配套产业政策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指出龙岗区二次电池产业已具有实现产品系列化和规模化,并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但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目前尚存在整个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链不完善、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一般、产业应对环保政策准备不足等制约因素.结合该产业对当地环境质量和职业安全的影响,以及世界电池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提升二次电池产业链、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推动关联产业化、构筑电池产业"软能力"平台、促进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涉及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液)、隔膜、电池单体、电池组等产业链领域。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磷酸铁锂具有循环寿命长、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掺杂、包覆修饰、复合合成等方面。因此,本专利分析的研究边界确定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0.
渤海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先进化学电源研究所所长蔡克迪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在新型化学电源体系、先进电极材料构建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在金属空气电池、有机小分子燃料电池、混合型电容器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我国化学电源技术进步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链分析的中国铟锗镓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挺  刘璇  张艳飞  李颖  黄翀  黎斌林 《资源科学》2015,37(5):1008-1017
铟、锗、镓资源在信息通讯、新能源、现代航空、现代军事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是三种资源的主要供应国,但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战略环节分析和产业链类型分析,首先确定铟锗镓产业的战略环节和产业链类型,同时通过对中国铟锗镓产业战略环节和非战略环节的分析,提出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分析认为:①尽管铟锗镓产业的原材料是稀缺性的矿产资源,但产业链属于产品导向型产业,战略环节为深加工及元部件产业;②中国铟、锗、镓产业战略环节发展呈现出有好有坏、总体向好的趋势,但仍面临多种技术问题;③中国铟锗镓初级产品严重过剩,从短期来看,国家收储和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提出的铟金融化能够消化过剩产量,但长期仍需依赖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国内需求;④铟、锗、镓是伴生资源,未来极有可能因为铅锌、氧化铝等产能过剩及其他问题引发原材料供应不足,应有意识限制初级产业发展,逐步发展回收产业;⑤提出了打造一条以深加工、元部件产业为核心,以初级产业、回收产业两种原料供应模式为基础、以废料合理回收为补充的循环产业链,实现铟锗镓制造业新升级,使资源在中国内部循环,使产品在全球流动,实现铟锗镓资源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2015-2025年中国锆英砂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锆主要用于硅酸锆、锆化学制品、电熔锆、精密铸造及玻璃耐火材料等五大消费部门中,其中硅酸锆是目前最大的消费部门。由于粗放式的发展,当前锆英砂的应用水平还较为初级,随着国内锆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锆的消费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通过研究锆英砂的消费现状,综合考虑国家未来政策导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替代等因素,对我国锆英砂未来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认为:①近年来我国锆英砂需求有所下降,但2015年以后由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锆英砂需求将会有一定的回升;②2015-2025年锆英砂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其在锆化学制品行业中的用量将超过陶瓷行业中的用量成为第一消费部门;③2015-2025年由于较多锆矿山面临资源枯竭,全球锆英砂将在保持一段时间的供过于求之后出现供不应求;而我国锆英砂资源有限,未来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会改变,国内相关企业应积极参与海外锆英砂资源的开发,以保障我国锆英砂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以管理视角从发展与应用现状、充电设施产业和电池回收处理3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电池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动力电池产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稀土是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原材料,也是国际争夺的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2011年以来,美西方加大稀土供应链及产业链“去中国化”的步伐,世界稀土多元供应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文章立足于全球稀土的全产业链视角,系统开展对稀土全产业链的国际格局现状分析与演变研判,剖析识别稀土在大国博弈中的战略价值,为构建我国稀土全球化发展战略提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锌消费及需求预测与中国锌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涛  陈其慎  于汶加 《资源科学》2015,37(5):951-960
本文以全球10多个典型发达国家近100年的锌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按锌消费特征分为两类国家: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消费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②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都具有“S”形消费规律。在此规律基础上,将全球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4类国家集团,对全球锌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全球锌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将逐步减少,中国需求已经进峰值区,全球锌需求增长点将转向印度和东盟。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楚明钦 《资源科学》2013,35(4):704-712
在全球经济衰退凸显的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国用来抑制颓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基于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计算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的贡献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低于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常规产业,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文章认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政策配套不足和技术转化率低等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在政府政策上面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财税政策、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和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正成为我国创新产出的新引擎。本文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江苏省各地区2012-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江苏省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产出显著提高,空间集聚性较强,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对专利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时间衰退性。由鉴于此,为促进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各地区应提高产业创新知识共享能力、加强各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延长战略性新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战略性、关联性、成长性、创新性、风险性和导向性等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应充分体现这些特征,并遵循国家意志原则、市场需求原则、技术创新原则、产业关联原则、就业吸纳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明确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政策,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杨水利  杨祎 《科研管理》2006,40(12):11-20
根据价值增值和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两个维度定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从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的生命周期特征视角出发,利用2000-2014年中国17个典型制造业行业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作用机理,并验证有效需求规模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有效需求规模在技术创新模式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的适用性技术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培育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新优势,需构建自主创新的内生发展机制,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动能转换;建立产业内供需关联,改善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针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制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现新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新疆2015年33个工业行业为样本,运用TOPSIS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新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可作为新疆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疆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作为深度开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在新疆处于劣势地位,发展前景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