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E.M.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文本形式上具有互涉性.在内容上都包含了二元对立因素.充分体现出福斯特的二元对立哲学。尽管这些意象和其象征意义之间仍有不和谐之处,但从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的相互关联中仍然可以看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现代主义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葛灵知 《海外英语》2011,(10):257-258
《仁慈》是著名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作品,它与《宠儿》有着明显的互文关系。该文试图借用朱莉雅·克里丝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来分析这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通过剖析小说的情节与角色构建、主题意象以及其运用的写作手法,探讨这种互文手法对于理解小说主题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色,戒》是张爱玲晚期创作的小说,长期以来颇受争议,这也正充分体现了该文本所具有的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对其进行作为悬疑小说、文本意象、对话与身份三种角度的解读,也揭示出文本别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4.
王树春 《文教资料》2014,(31):69-71
笔者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倾城之恋》和《简·爱》两部小说各用了相似的意象“野火花”和“火”来象征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本文意在比较这两个意象相似的象征性含义,并且试图对两意象间的细微差异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陌上桑》"采桑城南隅"一诗句确定采桑的地点在城南,后世诗歌经常出现采桑南陌、采桑城南的意象,但这并非是由《陌上桑》确立的,直到梁武帝萧衍创作出《河中之水歌》一诗后,南陌采桑才成为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因为桑林本是具有艳情色彩的场所,所以南陌、城南也有相关之意。  相似文献   

6.
蛇是贯穿《斜阳》全文的重要意象,然而小说主人公和子实际所见的蛇与心中勾勒的蛇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象特征,分别代表了作品的生存与死亡。作者借"蛇"这一意象来体现生与死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通过延异的文学符号塑造出一种生死交错的人生态度。本文从解构主义中延异的角度分析《斜阳》中蛇与生死的关系,揭示出文本中所蕴含的生死二元对立及交融共存,挖掘文本的多重含义,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郁迭夫小说《迟桂花》以“迟桂花”为题,并且多次写到迟桂。迟桂花作为小说的“文眼”,具有深刘的象征意义,正确解读迟桂意象的寓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试从自然之挂与意象之桂两方面对文本进行解析,全方位挖掘迟桂花意象的寓意。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小说、诗歌等文本的赏析开辟了新的视角。意象图式对看似不相关请求模式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解释力,从意象图式视角分析《乔家大院》中的直接请求语,找出实施直接请求策略的动因,有助于读者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言语行为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对作品的鉴赏力,从而为小说文本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王小波的《青铜时代》小说三部曲里,都出现了"城"或与"城"近似的意象。而在王小波的创造性写作中,"城"的意象已经不再仅仅单纯作为人物活动的地点,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隐喻的意味,寄寓了王小波作为小说作者的艺术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万寿寺》中"城"的意象,解答以下三个问题:"城"在小说文本层面内的隐喻、"城"意象的现实指涉,以及"城"的意象与王小波的艺术理想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哺乳期的女人》中的水意象具有丰富的意蕴及象征作用,它与母爱主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小说隐藏了作者在文本背后的深思:在金钱和亲情面前如何作出艰难的挟择。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黑色意象,本文从《奔月》、《理水》这两篇小说出发,分析这两篇小说中的黑色意象,并寻求黑色意象与鲁迅内心世界的对应性,探讨鲁迅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力作。小说叙述了一男二女的"哀情"纠缠。其中意象的选取和营造是其小说中的叙述特色之一。主要的意象有:花,泪,疾病,死亡;这些意象对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指示意义,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就文本中的这些意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的作品由于其文本结构的简约精致化,主题的含蓄隐秘性以及意象的精雕细琢,使作品显得扑朔迷离,隐晦曲折,具有现代文本的包容与复调性。海明威在《大双心河》这一短篇小说中设置诸多悬念,构建多重张力,让读者置身于小说之中,积极参与到小说中来,使他们在不断推翻、证实或重建自己的期待视野中,成为第二文本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周颖 《河南电大》2011,(4):35-37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出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文章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阴冷、鬼气”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药》的艺术风格,这来源于鲁迅先生谈《药》的两段话和对小说文本的分析。《药》的这种艺术风格显然受到俄国作家安特莱夫小说的影响,却又不完全等同于安特莱夫的小说,因为《药》给人的感觉不是颓唐而是希望。  相似文献   

17.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8.
塔特.休斯(1998年过逝的当今英国桂冠诗人)以其诗作中的系列动物意象著称于英国诗坛,其第四部诗集《乌鸦》通过乌鸦这一独特形象集中而系统地展现了西人对传统、宗教、文明的审视与寻求出路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有大量的用药情节,形成具有审丑文化意蕴的药意象。药意象折射人物灵魂的丑陋,隐喻社会现实的弊病,体现小说的审丑特色.西门庆的罪恶人生,始于生药铺,历经借药纵欲、以药自救,终至无药可救.李瓶儿一生痴迷,依赖于满足病态情欲的药物。潘金莲偷情杀夫、纵欲争宠、通奸堕胎的人生畸变过程,药物始终参与其中。论文着重对《金瓶梅》的药意象进行阐释,并探讨其在药意象源流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影响学、传播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及其在当代中国广受欢迎的革命成长小说《牛虻》。先后论及《牛虻》中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作者与中国的因缘与交往,以及对小说人物和核心意象,即“牛虻”的原型解构。这无疑为红色经典的重新解读提供了一种合乎时代精神的途径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