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闻发布工作是当代政治传播的一种形态。中国共产党对于新闻发布工作的认识、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党的政治传播观念。在百年历史中,这种观念的变迁,不仅有媒介技术的影响,革命需求的变化,也有党自身身份认同和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国内的领导人漫画形象作品不断推出,先是"复兴之路"账号发布《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漫画,接着是具有官方背景的千龙网发布《习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成组漫画,最近澎湃新闻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了具有总结性的"十大领导人‘萌’漫画"。领导人漫画形象在我国的流行,释放出生动的政治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僵化保守的政治传播生态的变革。本文结合漫画样本,对其成因及政治传播影响力做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与表现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途径与方式均有不同的方法来阐释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媒体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闻传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新闻传播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新闻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惑,提出了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希望对强化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彦冰 《今传媒》2015,(1):22-24
政务微博是进行政治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政务微博的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传播活动,它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政务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通过政务信息的发布进行政治价值的渗透;通过政治传播活动进行政治人格的塑造;通过信息发布传承政治文化,甚至维系政治体系的存续。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政治新闻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对贫困地区农村进行传播时,能对这类地区的媒介生态环境产生较独特的优化作用。武陵山片区湘西十八洞村的政治新闻传播很好地证明了这点。以十八洞村为例,政治新闻传播对贫困地区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独特性优化呈现有其传播运行主导、政策导向、社会影响力、新闻当事人心理、信息能量转化诸方面成因。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媒介生态环境在优化中也宜从认识上、合理性上、二者关系处理上善待政治新闻传播,防止其"孤岛"现象和同质化新闻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会议新闻作为政治活动的传播,其实,是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活动的社会延伸,是政治行动者借助媒体将其政治活动向社会的扩散,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社会行动的过程。会议新闻具有议程设置、政治宣示、社会动员、政治沟通、舆论引导等功能。会议新闻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是政治行动者、媒介、公众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会议新闻的政治传播效果,需要保持三者的协调和适度的博弈张力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中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其相关活动对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延安时期党的政治传播的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解析了政治家和记者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延安时期党的新闻事业对当今政治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郭平 《青年记者》2006,(7):69-71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在堪萨斯州兴起以来,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的。事实上,欧美国家一贯以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为其参照,因此,本拟从政治传播的角度,以古希腊的公民意识特征为基础来考察“公共新闻”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对现代美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推进,从而更深层次探讨“公共新闻”运动对美国现代政治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平 《当代传播》2006,(4):85-87
美国“公共新闻”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在堪萨斯州兴起以来,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研究大都是从新闻角度出发的。事实上,欧美国家一贯以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为其参照,因此,本文拟从政治传播的角度,以古希腊的公民意识特征为基础来考察“公共新闻”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美国“公共新闻”运动对现代美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推进,从而更深层次探讨“公共新闻”运动对美国现代政治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维杰  毛文 《新闻战线》2015,(5):167-168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新闻传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如今,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闻传媒融合发展,新闻传媒所传播的思政信息、思政理论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结合自年工作经验,以新闻传媒的角度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保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要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新闻传播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工作传统及媒介发展规律。追溯我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我们发现,我国的新闻媒介从产生就具有明显的依附性特点,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形成了现在的新闻理论喉舌本位传统。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古代史官和乐官依照王命而进行的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质的意义上的社会整体嬗变,转型期的“分化”特征使得新闻评论在发挥政治传播功能时历史地肩负着“整合”的使命.转型期新闻评论的政治传播功能主要通过表达利益诉求、设置政治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政治社会化和塑造国家形象等途径实现.新闻媒介对政治系统的反控制、西方媒体对典论环境的负影响以及新闻评论方法论上的不成熟制约着新闻评论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曾经的新闻。政治人物常常在其中扮演着新闻事实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传播者、新闻媒介的使用者和新闻舆论效应的运用者等多重角色,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新闻事件传播政治主张,是乾隆皇帝施政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认真加以研究,不论是对丰富政治学和新闻学的内容,还是对做好政治工作和新闻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进鸿 《大观周刊》2012,(40):18-19
新闻传播的价值也即是所传播的新闻知识和文化内涵以及所传播文化的韵味、文化特质、文化品位、文化气息对受众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启迪的作用,其集中显现也即是新闻传播中所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强化党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全民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极具地位的政治家,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运用了多种传播学的方式和技巧,作为其政治传播的手段和筹码。通过对政治生涯的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来进行解析,以现代的视角来看待其措施的实用性,以及对现代传播所创造的影响力。从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原因和当时的实际效果来解释和分析其政治传播的重要意义,探索对现代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根本改变了信息的接收和传播方式。过去都是报纸、广播、电视向人们单方面发送信息和新闻,人们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传播渠道比较单一。自从互联网迅速发展,传播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人们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信息传播和发送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人也可以成为信息中心。现代新闻传媒如何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值得人们探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9.
王樱洁 《新闻传播》2010,(6):136-136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当中,政治组织和政治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时,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普遍参与民主。能够实现大众广泛有序地政治参与。新闻传播代表民意、是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是公众真正行使民主权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李丹 《新闻世界》2012,(8):264-265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完善和新闻发言人专业素养的不足,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总是处于一种尴尬和被动的境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目渐专业化,使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弊病被日益放大,如何提高政府新闻发言人政治传播和新闻发布的能力,以及巧妙地利用媒体做到上情下达,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渴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