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在世界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以唯物主义为武器,把莎作放到历史发展和阶段斗争中去考察。肯定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与人文主义。但是,苏联莎学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简化的应用于莎学研究的特点,中国莎学研究受到俄罗莎学特别是苏联莎学全面,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中国学",是指外部世界关于中国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分析、解释和预测,主要由汉学和狭义的中国研究构成。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地缘政治意义上"中国"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近似线性的演进过程,大致符合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变化过程,即,从"中国之中国"到"亚洲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二者共同衍生出中国学发展的历史逻辑,而该逻辑对未来"中国学"发展的规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在中国崛起大势下,以共生理念观之,未来"中国学"和"中国学"研究大有可为,或将呈现三个主要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破壤式”发展,中国的行政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异常严峻,以至于连学科本身的定位都成为了颇具争议的话题。中国的行政学研究大致可以有前后相继的六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特征且对后期的发展影响很大。唯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特征,才能洞悉我国公共行政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既需要肯定成绩,更需要正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4.
异域形象学传入中国近四十年的时间中,相关内容以书籍和文章的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著作所探讨的问题的流变比较全面及权威地记录了异域形象学在中国发展的动态过程。理论研究特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的确认、中国化过程和文化转向三个方面的内容。实践研究特点主要体现为,从"他者"形象类型的角度进行分类、文本分析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两种研究现状对形象学日后的发展形成了三个方面的启示,分别是形象类型的拓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网络形象学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5.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相似文献   

6.
苏共特权阶层是苏联政治史上的重要问题,西方苏联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对西方苏联学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评述其关于苏共特权阶层概念的界定、特权表现、阶层特点、产生原因、影响等,可以全面地呈现苏共特权阶层的问题,以为鉴借。  相似文献   

7.
政党学是研究政党及其产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政党学的学科性质,政党、政党政治、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政党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及其运行机制,政党与国家政权系统的关系,政党与社会生态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苏联史学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送来了以苏式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苏联(苏俄)史学。苏联史学的输入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热烈回响。特别是1938年传到中国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几代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9.
译介学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而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其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翻译展开迥异于传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文学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不同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的国别归属等。中国现代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轫于中国新诗诞生之前,译诗与中国新诗的“姻缘”决定了其与中国现代诗学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译介学的兴起又为二者的联系提供了学理性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马大正先生40余年间著述《二十世纪中国边疆研究》《当代中国边疆研究(1949~2019)》《中国边疆学构筑札记》《中国边疆学构筑论衡》《中国边疆学八题》的历程,阐论了从萌生创设中国边疆学到构筑中国边疆学的学术实践,重申了中国边疆学研究应坚持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初心;直面现实、深化中国边疆研究是边疆学人的责任担当;中国边疆学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凝集、壮大途径和方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