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看到一些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气愤异常。静心想想,食人问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家里,孩子正在错误百出的做游戏,父母坦然地作壁上观,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这么快就告诉他们,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在人生旅途中,有谁是一帆风顺的?不都是在无数的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的吗?成年人尚且会常犯错误,何况是末成年的孩子昵!学生犯错误虽不同吃饭睡觉一样正常,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似文献   

2.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看到一些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怒不可遏,气愤异常。静心想想,食人间烟火的凡夫俗子中,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材料:在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家里,孩子正在错误百出的做游戏,父母坦然地作壁上观,问他们为什么不指点一下孩子?他们说:“不能啊!犯错误也没啥,他们的悟性都要从错误中得来。  相似文献   

3.
贺庆东 《考试周刊》2013,(99):180-180
学生还是孩子,即便高中生也为未成年。人会犯错误,孩子更会犯错误,这样推理学生犯错误属于正常现象。过激地说一句,会(故意)犯错误的孩子都不是笨孩子.笨孩子不“会”犯错误。所以要容忍他们犯错误.但不是鼓励。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及时告诉他们——犯错误的危害。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动向,及时指出来,但不要轻易地处罚他们。以下几个案例.是我个人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节日     
今天是教师节,孩子刚从学校回家,书包还未摘下肩,就兴冲冲地讲开了。他说他和同学们给老师准备了很多礼物,可老师什么都没要,却给同学们一人发了一张白纸,要他们回答:“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说,这就是最好的礼物。孩子说,大家回答得可认真了,谁都希望自己的礼物最好。说到这儿,孩子抬起那双纯洁明亮的眼睛问我:“叔叔,您小时候是怎样给老师庆祝节日的?”  相似文献   

5.
那是哪一天呢?不知是谁,悄悄地在老师的讲台上放了一张精致的卡片,小巧而漂亮。老师走进教室,发现了小卡片,惊喜地说:“真漂亮,是送给谁的?”有几个孩子在下面小声说:“老师,您就打开看看吧!”老师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卡片,只见里面端端正正地写了一行铅笔字:老师,我爱您!祝您天天快乐!老师读完笑了,脸儿就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美丽。她高兴地说:“谢谢送卡片的小朋友,我也爱你们!”一时间,每个孩子都笑了,大家的心里荡起了甜甜的涟漪。后来,几乎每天早晨,教室的讲台上总会出现一张张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或者是圆形的小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用“送小礼物”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每次我都像圣诞老人似的将礼物悄悄地放到礼物盒里。这让孩子们感到惊喜而神秘,他们称这样的礼物是“飞来的礼物”。一天晚饭后,奇奇如往常一样去欣赏自己的礼物盒,“哎呀,我的礼物少了!那张史努比图片不见了!”奇奇有些着急,走到我身边,“老师,我的礼物不见了!”“是飞来的礼物吗?”“对!就是那张史努比图片!”“是啊,礼物会悄悄地飞来,也会悄悄地飞走!”我非常平静地说道。这时,聪明的丁丁突然明白了什么,他转身拉住奇奇的手臂:“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礼物悄悄飞走了?”“没有呀!”奇奇…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导读》2014,(9):12-12
正安徽宣城高莹莹:我觉得在教师节里,我们学生应该给老师送礼物,但送的礼物要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最好是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和贺卡。因为送礼物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对老师的尊重和感谢。安徽淮南顾东春:我是一位学生家长,也是一位教师,我不赞成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物。我没给孩子的老师送过礼物;工作20多年了,我也没有收过学生的礼物。作为教师和家长都要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别想得太复杂,送与不送,教师节都在那里!  相似文献   

8.
去年教师节的早上,当我跨进教室时,我被讲台上的一大束鲜花吸引了,是谁送的?这群孩子我才刚接手没几天,对他们都还在熟悉中啊!看着卡片上的名字,原来是自己班级的一位学生送给全体老师的节日礼物。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珍贵的“诗集”———《为你写诗》。这是小海鸥教室的孩子们一年级散学典礼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位老师送给他们的礼物,这本小册子收集了我们写给孩子们的生日诗。在这间普通的小海鸥教室里,每个孩子都长大了一岁,也度过了求学生涯中颇具开启意义的一年级。  相似文献   

10.
“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戴老师就是我的妈妈!”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小学生朱跃明在他的获奖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打开铜陵县太平中心小学501班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仅仅是朱跃明,几乎所有孩子都习惯地称他们的班主任戴春霞为“妈妈老师”。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批评了一位犯错的学生之后,掏出口袋里的一块糖果,亲切地告诉学生:“孩子.虽然你犯了错,但是老师依然喜欢你,这块糖果就算我送你的礼物吧!”教师走后,孩子拿着糖果在班里炫耀着:“我就知道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看,老师还奖励了我一块糖果呢!”班里的其他学生很是不平:“犯了错的反而会得到老师的糖果,这是什么理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日《教育时报》周末版载《,不许批评学生,老师愤而辞职》的文章,36岁的辛洪梅老师从供职的济南市一所私立学校辞职了,原因是这所学校对老师的种种“苛刻”要求——不准批评孩子,不准变相地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是一所农村三流高级中学曾分管学生德育工作多年的教师,面对如此多的“差生”,他们犯了错误,该不该处罚?怎样处罚?一、“处罚”也是教育现代教育强调多赞赏、多鼓励,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然而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即使是优秀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但不能帮…  相似文献   

14.
自重     
宋玉 《教师博览》2006,(9):32-33
教师节前几天,我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学生的对话。一个说:“你准备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另一个说:“我不知道,我妈妈说这次要送件贵点儿的,现在我四年级了.争取这学期评上三好生。”“啊?”另一个孩子的话音中流露出了惊讶.“这和送教师节礼物有什么关系呀?”“哎呀你真笨!我妈说了,谁不喜炊好东西啊,现在的老师都这样.谁送的礼物重就对谁好。”那个学生很肯定地回答。“哦,是吗?可是我只用电脑画图做了一张贺卡,看来她是不会喜欢喽?”“那当然,没戏!”……听着这些对话,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回到家我想了很多很多.同时暗自做出了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5.
做了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接触到各类学生,看到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孩子的进步就是老师价值的充分体现。曾几何时,为了找到一个好方法教育千差万别的孩子,我苦思冥想,费尽心思。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终于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放飞     
课间活动十分钟的时候,我趴在讲台上休息,孩子们有的看书,有的聊天,窗外还能听见几声昆虫的叫声。“老师!老师!”一群孩子拥着那个平时最调皮的学生来到我面前。张老师,我送你一件礼物!”一只握着的小拳头伸到我的眼前,稚嫩的嗓音与小脸蛋都充满了掩饰不住的笑意。“是嘛!什么呀?”我也乐了!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边上的孩子神秘地笑着。“你看!”他的小手一张,一个什么东西从他的手心里飞出!我还没来得及看清,那会飞的小东西已经在我的眼前消失了。“这是?”“是一只蚊子!”旁边其他的孩子大声告诉我。我笑了,为那只刚刚从孩子手心飞走的蚊子,…  相似文献   

17.
师生平等,气氛宽松 从幼儿园到初中,日本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几乎没有什么"师道尊严".一次参加日本的家长会,会上一个小男孩闯了进来,指着老师问道:"小崎(老师的小名),你把我们的球藏哪儿了?"老师马上像"小哥们"一样答道:"我没藏!是谁藏的找谁去!"家长都捂着嘴乐.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班主任,大家都有同感:不少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前就已经沾染上了不少不良习惯,他们在社会上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问题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家庭教育苍白无力(说白了就是家长管不住孩子)甚至缺失,大部分来自留守家庭或者单亲家庭。他们所犯错误小到迟到、早退,上课交头接耳,不完成作业,大到顶撞老师、早恋、吸烟,网瘾等等,每次犯错误之后正面老师时,他们都能理直气壮的为自己找到似乎合情合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P1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运用。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小黑板、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铺垫,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演示数学王国的国王过生日的情境。师:今天是数学王国国王的生日,他请了3对数字朋友来做客,这几对数字朋友谁大,谁就可以获得国王的一份小礼物,他们都争着说自己大,可只有3份小礼物,同学们看看这3份小礼物要送给谁?①13和25②…  相似文献   

20.
【案例】当我和着掌声走进教室的时候,这意味着六(6)班的孩子在过最后一个儿童节了。“孩子们,老师送给你们一件特殊的礼物。”我慢慢地打开一个纸箱,神秘地说,“这个礼物,每个人只要在脖子上挂一天,它就归你所有了。”“耶!”孩子们一听喜出望外。“不过,咱们可要‘礼尚往来’!”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一天以后,我希望也能收到你们的‘礼物’———每个人在纸上谈一谈保护它的感受,好吗?”“一言为定!”待我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始料未及的孩子们个个目瞪口呆,人人惊诧不已,原来领到的“礼物”竟然是生鸡蛋。一天之后,我如期收到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