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不少课堂,课堂气氛不乏有些沉闷,教师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却是忠实的听众,一脸疲乏,甚至连打呵欠。好课要具备“课堂三声”:掌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深刻与精辟;笑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生动与精彩;辩论声,即说明教师的讲述有启发性与探究性。课堂的笑声、掌声、辩论声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培养学生学科情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彩招 《考试周刊》2014,(30):132-133
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由衷地发出"快乐之声"——笑声、掌声、惊讶声和争论声,从而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政治课堂变得更生动、更真实、更高效。  相似文献   

3.
一、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精心预设上课之前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堂课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是我们每位教师上课之前必备的条件。但我认为精心预设更为重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血肉和骨干,在40分钟时间里,教师准备的课堂教学要经受学生的考验。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让教师应接不暇,手忙脚乱,难免造成教学内容的底线不保。所以,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能应付自如,教师的“预设”也要精心准备。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变化。在课堂真正焕发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活力的同时,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尴尬。叶澜教授曾这样概括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大框架在上课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  相似文献   

5.
一、设疑启智,创造氛围,实施“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导演兼演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上课前教师最好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并与生活相关的问题,通过课前热身,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讲解课文时,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组织学…  相似文献   

6.
学生都喜欢在有笑声的课堂中学习,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振奋学习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在学生连续学习容易困倦的课堂上,和谐的笑声就显得更有价值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努力.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向自己提出了“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注)的要求.他的教学实践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某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所谓的“课堂主人”,绞尽脑汁。教学花样百出,课堂教学气氛极其热烈.学生表现极其活跃。一节课在学生的笑声中结束.表面上看这是教学效果很好的课,但细细品味,我们不禁疑问重重: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上得华而不实.究其原因是有些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新颖,却没有在备课这一重要环节上下足功夫。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先备好课。  相似文献   

8.
王大维 《考试周刊》2012,(66):137-137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政治课算是一节好课?”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堂新课程下有实效的好课要达到如下基本要求:①是有意义。学生来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②是有效率。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有事情干,整个课堂是充实的。③是有生成。  相似文献   

9.
“无生上课”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学、教研和教学竞赛、选优等活动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上课形式。它是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同行教师、专家等听课者“上课”。“无生上课”省略了学生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模拟课堂情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展示为主,但依然具有不少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刘涛 《山东教育》2003,(13):20-2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双凤奇案》,被剧中的一次次审案所震惊。县官惊堂木一拍,大喊一声“升堂……”的场景,我不由地想起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现在的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伴随着上课的铃声,疾步走上讲台,大喊一声“上课”,下面紧接着就是学生们喊:“老———师———好!”虽有的老师提前进了教室,也是先在教室里巡视,等上课铃声响后,再走上讲台喊“上课”。其实,老师一句“上课”,用以表示这节课开始了,看似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教师一声“上课”,实际就在无形中确定了师生的角色关系,我是教师,你是学生,下面就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  相似文献   

11.
虽然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会精心设计,对课堂上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但学生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行为主体,课堂上也总是有一些“意外”出现。对这些“意外”,教师为了教学过程能按预定设想进行,多是置之不理,甚至强行压制。但这些“意外”却往往对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言:“要用生命的动态生成观念来审视课堂教学,让教学设计脱下僵硬的外衣,教师不能完全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预定安排,教学进程有时需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生成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的前沿阵地 ,是各项教研活动的最终归宿。教师认真地把握好每一堂课 ,是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一、以形、以趣、以情、以声切入课题课堂好比舞台 ,上课铃声一响 ,就预示着序幕已经拉开 ,如何使自己的表演让学生满意 ,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走进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 ,吸引学生的注意。要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理 ,寓知识于情、于趣、于形、于声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及所教内容的兴趣。绝不能出现教师讲课兴致甚…  相似文献   

13.
教学语言艺术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田径运动员凭的是两条腿,教师上课凭的是一张嘴。”这话听来有些片面,却道出了教师口语表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听得入境、入神,这与教师善于运用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教师能否掌握并运用好课堂教学语言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师备课,最终都要落实并反映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善于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避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外,…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我和几位同事参加了一次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一位特级教师执教后。说到:“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其意思不难理解,就是建议教师在课堂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确,少批评、打击。这位特级教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不少同仁认为.课堂上对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表扬.“高帽子”漫天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有表扬和鼓励就行,适当的批评也很重要.要让学生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一声“上课”,就进入了,一声“下课”,就出来了:课堂等于教室,进教室就是讲课堂,进课堂就是进入了一个感觉和思维、甚至连呼吸都与平常异样的天地,这大概是中国大部分学生都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二下午都是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教师神采奕奕,课堂如行云流水.上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课堂上安静得出奇.可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郭老师”打破了整个教室的宁静,所有听课教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扭过头来.  相似文献   

17.
启示1:“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像考试那样紧张学习”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变为组织,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盲人放驴不松手”的弊端,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在课堂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必须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在这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实施课程改革几年下来,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收到抽屉里,身体坐正,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课本。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剖析》一文中提及了这种现象,他把这种“无看书”的现象与“无板书”、“无作业”合称为“三无”现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老师不让学生翻课本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20.
石顺宽 《云南教育》2005,(14):27-28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显示,未来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学生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教师。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