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烨  陈瑜 《华章》2012,(30)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的《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柩》各81篇构成.本文以Ilza Veith和Maoshing Ni翻译的《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两个英译版本为分析文本,通过分析译者文化和知识背景及翻译目的之间的差异,以阐释译者主体性对译文优劣及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辞格的翻译一直以来是个棘手的问题。囿于汉语辞格本身的抗译性加之译者的主体性因素,如何在英语中适切的表现出来成为一道不可逾越的樊篱,汉语修辞格“飞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选取霍译《红楼梦》《石头记》中两个典型飞白辞格,以目的论为观照,说明译者如何在深刻体会原著精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译入语语言的优势以及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采取辞格再造和意象再现等翻译策略,将原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中。  相似文献   

3.
功能语言学者认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翻译学者认为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二者的观点如出一辙,都指出了形式在体现意义方面的重要性。本文以"形式对等"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两个译本,从译文能否传递原诗意境、保持原诗音韵及再现原诗辞格等方面对两种英译本做了试探性分析。分析表明,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应特别讲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对等。  相似文献   

4.
虽然霍克斯英译《红楼梦》被西方人称道,但作为一个西方翻译家,他的作品还是有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去研究品味。文章选取《红楼梦》三十回的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章雨的片段,从词语的翻译,文化阐释对译文的影响,句式结构对对译文的影响以及翻译的整体性方面,对霍译本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雯  王箐 《成才之路》2010,(20):47-47
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演说翻译更易出现“中式英语”倾向。本文选取了江泽民在联合国的政治演说《让我们共同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英译版中的一些翻译实例,提出了政治演说翻译应采取译文功能对等的变通、译文语篇逻辑的重构两种翻译策略,以期更好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李磊  王萌  叶年华  王越  李涛安 《海外英语》2023,(5):13-15+18
该文从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对《伤寒论》通假字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伤寒论》两个译本的通假字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大多数通假字都可以采用忠于原文的语义翻译(如直译)进行翻译;而一些比较晦涩的概念,以译入语为导向、服从译入语文化的交际翻译能够提高译文的接受度,方便译入语读者理解。因此,对于《伤寒论》通假字的英译,应基于语义翻译理论采取直译本字的方法,但一些意义特殊的通假字比如疾病名或者人体部位名词可以通过归化策略,采取意译等方式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相似文献   

7.
焦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57-158,160
“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及最终译文的结果。文章从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角度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译《天演论》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冯安华 《海外英语》2014,(17):134-136,159
该文从对等原则的视角,结合《江雪》翻译的实例,分析了诗歌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部分的解决方法。该文从Nida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方面对《江雪》的三篇译文进行剖析,以译文读者的眼光,结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来理解译文。同时探讨了文化差异造成的诗歌翻译过程中各种障碍,提出了译文插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对等原则的视角,结合《江雪》翻译的实例,分析了诗歌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部分的解决方法。该文从Nida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方面对《江雪》的三篇译文进行剖析,以译文读者的眼光,结合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来理解译文。同时探讨了文化差异造成的诗歌翻译过程中各种障碍,提出了译文插图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翻译目的论把翻译目的看作是翻译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文读者。因此,文章运用翻译目的论,对《呼啸山庄》两中译本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具有读者意识,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阅读目的、对译文的期待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武当山道医祝华英之医著《黄帝内经十二脉揭秘·应用》将十二经脉运行机理应用到临证脉法、针灸、按摩及药物治疗之中 ,融合了养生与治病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是中国古代最典型而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源于中国传统医学,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对它的基本原理和治疗程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随后,历代医家对它也加以完善和发展。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将对中国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是中医重要典籍,它将五行与人体形态、体质、人格特征等属性进行联系,提出“五形人”并推演出“阴阳二十五人”学说。“阴阳二十五人”包含了理论驱动式、演绎式的人格理论,不同于西方数据驱动式、归纳式的人格理论,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此同时,该学说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需要加以完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黄河故道是由于黄河主流迁徙游动而遗留下来的一个自然环境比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黄河故道所在的黄淮海平原土地沙漠化扩展形势十分严峻,然而人们对它的发生、发展和存在潜在威胁的认识却远远落后于西北内陆和内蒙古高原沙漠区,这是防治该区沙漠化扩展、蔓延的最大障碍.文中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山东聊城市为例,对该区的荒漠化程度进行景观尺度评价,并根据该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沙漠化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沉积起来的动态概念,是一个多元素结合起来由简单到复杂的系统结构。西北地域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由经学到关中理学的演变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学术内涵,在历史发展中曾起到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十九世纪以来 ,欧美和中国本土《诗经》英译的重要译家和译本进行扼要的评述。指出了这些译本在翻译上的不同风格 ,兼及欧美诗经学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诗经》英译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诸子中,《鹖冠子》一书的命运可谓最为乖舛。自从被柳宗元斥为伪作以后,这部书就很少受到关注,直到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鹖冠子》才得到公正的评价。但是,这部书在先秦诸子中的归属仍颇有争议。从目录著作和《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中“道”的一脉相承的联系两方面,可以看出其属于道家。  相似文献   

19.
地质公园策划典型案例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的云台山通过地质公园的成功策划,抢得先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攀升,一举成为世界名山;王屋山与洛阳黛眉山通过联姻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使名不见经传的黛眉山成为地质公园的新宠;郑州黄河将黄土、黄河、黄淮平原、黄河文化通过地质公园这个载体予以体现,并利用独具地方特色的窑洞式博物馆进行了成功展示,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科学内涵;将地质公园的申报与建设作为新时期的援藏项目进行成功策划和实施的西藏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是对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一项创举.事实证明,建设一个好的地质公园,其经济效益绝不亚于发现一个特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小说的繁荣期。《虞初周说》作于元封元年至征和四年,《封禅方说》作于元鼎四年至元封元年。武帝前小说以记地理、历史方面的奇闻轶事为主,武帝时小说以谈神仙术和封禅术为主。变化原因在于:一是小说家的方士与待诏身份,使其为干禄迎合武帝艺术趣味而创作;二是武帝求仙与治国的阅读需求,引导了小说的内容。可见,在古代等级社会下,影响文学发展的因素有多种,而帝王凭权力优势影响文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