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达,房屋不但是基本的生活资料,而且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后者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都胜出前者。近年来,因侵犯房屋承租人先买权发生的纠纷,多集中在店面房或厂房的情况便是例证。因此,在现实情况下,是否有必要继续赋予房屋承租人法定先买权利,其合理性不能不受质疑。在市场经济发达和房地产市成熟的环境下,由法律规定房屋承租人的先买权,我认为有几点的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应进一步完善。首先对承租人要区分对待,明确次承租人先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在整体出售的情况下,只承租部分房屋的承租人不享有先买权;在多数决原则下,共有人优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承租人的先买权与抵押权的实现不冲突;对承租人权益的保护宜将债权法上的救济和物权法上的救济相结合,同时重视对出买人与第三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3.
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应进一步完善。首先对承租人要区分对待,明确次承租人先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在整体出售的情况下,只承租部分房屋的承租人不享有先买权;在多数决原则下,共有人优于承租人享有先买权。承租人的先买权与抵押权的实现不冲突;对承租人权益的保护宜将债权法上的救济和物权法上的救济相结合,同时重视对出买人与第三人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4.
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承租人的一项具有物权性质的法定权利.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承租人只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行使购买权而不能以优于第三人的条件购买租赁物.出租人与承租人就租赁物的买卖价格不能达成协议时.出租人不得再以低于或等于承租人所能接受的价格将出租物出卖给第三人,否则,就侵害承租人的合法权益。承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出租人与第三人买卖租赁物的合同无效,而且还可以直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形成的以同等条件为内容的买卖合同成立。  相似文献   

5.
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由于出租人对承租人未限定转租,且对转租没有异义的情况下,承租人将已租用的房屋合法地转租给第三人,即次承租人,并由次承租人合法使用。由于出租人决定将房屋出售,依照法律规定, 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可是,该出租房屋已由次承租人占有使用,那么次承租人有优先购买权吗?本文将从法律规定及法学原理的角度,结合立法意图综合阐述作者的观点,并对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屋租赁是现代生活越来越常见的现象,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往往因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不同而出现纠纷.典型的案例是在承租人擅自装修出租人的房屋时,出租人是否应当支付相应装修费用的问题.对承租人这种行为导致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出现了承租人无因管理说、出租人不当得利说、添附说等几种常见的性质认定,但以承租人违约说来解决此类纠纷是比较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住房租赁中多数承租人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最常见的侵害是租期短终止随意、租金贵加租频繁。而承租人的居住权属于基本人权,其居住利益高于财产利益。有必要从法律上对承租人给予倾斜保护,依法赋予承租人特别权利:续租权、涨租抗辩权,让承租人通过稳定、可负担的租赁方式满足基本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8.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合同,取得租赁物,其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而无处分权。在按时交纳租金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承租人擅自处分租赁物的行为,应认定为民事欺诈。  相似文献   

9.
房屋租赁是现代生活越来越常见的现象,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往往因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不同而出现纠纷。典型的案例是在承租人擅自装修出租人的房屋时,出租人是否应当支付相应装修费用的问题。对承租人这种行为导致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出现了承租人无因管理说、出租人不当得利说、添附说等几种常见的性质认定,但以承租人违约说来解决此类纠纷是比较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推行租赁制的客观依据及必要性 1、什么是租赁制? 租赁就是出租人将财物交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一定的租金。出租物的所有权仍归出租人,承租人只有经营使用权,没有处置权。 2、推行租赁制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明悖论的科学含义,再从两个著名悖论的解决中,得出消解悖论的方法论原则,即必须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最后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必然遇到的一个矛盾。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运用消解悖论的方法论原则,跳出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框框,建立与发展生态化生产方式,把自然界的再生产放在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具备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但又不完全齐备,属于准公共产品。高校管理权具有行政权的属性,属于公权力。高校处分权可分为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和未改变学生身份的处分权两类,前者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后者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红学"勿反《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脂学、“探佚学”之“学术风气”是“反《红楼梦》”的“红学”研究。俞平伯先生晚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反《红楼梦》”研究进行了深层反思和痛心地忏悔。《红楼梦》研究应该更新观念,努力进取,走出误区,开拓红学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在强调"通识"教育的体制规范中,淡化了专业教育,甚至远离了我们热衷的"现代文学精神"。教学实践的事实证明,单一的"知识"传输、"能力"培养、"文学性"教育,有违时代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重视公共话语意识的心理期待。  相似文献   

15.
经济写作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与“精确”并不相悖;在使用精确语言无法准确表经济现象时,就不是不使用模糊语言。经济写作只有正确使用模糊语言,才能提高表达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6.
实践论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的方法论。实践论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唯物辩证法强调把事物当作“过程”来看待,历史地看待问题。普列汉诺夫陷入机会主义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论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同等重要。逆向思维可以给创新教育增添丰富内涵。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魏晋文士身历乱世,经受了血雨腥风的洗礼,却并没有表现出颓废软弱之态,相反却彰显出极强的生命力,显示了风神独具的人格魅力。这一时期创作的送别诗充满了对人生世相的深刻体悟,对自然、宇宙和生命深情脉脉的关怀和眷恋。魏晋送别诗不仅反映了文人之间良好的社会交际关系,也是他们深情兼智慧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汉字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汉字落后论的批判之后,迎来了“汉字优越论”的曙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调让 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计算机汉字输入对标志中华民族文化的汉 字及其发展产生的冲击呢?本文以历史的眼光,纵观汉字发展史,对计算机汉字输入将会给汉字发展产生的影响 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政治经济学教材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按照《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先论述“资本的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然后才提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本文认为有必要对“资本总公式”和“总公式的矛盾”提出一些需要斟酌的问题,并指出,政治经济学的教材与教学中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不但不会削弱剩余价值理论,反而有利于消除疑点,更简明地阐述和把握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