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静 《学周刊C版》2023,(35):60-63
体育精神是一种体育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人类追求健康、强身健体、勇攀高峰、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竞技进取、拼搏进取等多重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体育比赛、体育教育、体育训练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和传播。本文从体育精神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出发,探讨了体育精神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建议和教育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文章分析了体育精神的概念和意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体育精神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再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体育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教学方式,以期能够实现体育技能熟练带来的机能优化和职业技能熟练带来的职业幸福的统一,不断促进高职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的,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吃苦耐劳、有纪律、有竞争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体育精神教育,能让大学生在运动的互动关系中学习接受这些行为准则和精神意志,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精神评价标准的研究,有助于在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体育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精神是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本文对体育精神的含义与内容、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从倡导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对体育精神的培养.倡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高校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82):134-135
精神追求是体育运动最大的收获,我们将之称为体育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能够明白体育中的精神,特别是世界和平的奥运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精神强调的是友谊、团结、和平、正义、爱和尊重,在追求和平和友谊的体育精神做出贡献是我们的愿望。体育锻炼、健康和美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其中体育精神的弘扬备受重视,运动使人们更容易沟通,使合作更广泛,当然,我国体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训练简单、传授知识和技能水平低等,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忽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启蒙教育的问题,在体育竞技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应该是体育教师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增强体质和健康的手段,更是体现意志和精神的文化.其精神属性是其发展的合理内核,同时也对社会产生教育意义.通过欣赏《顾拜旦文选》,会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灵魂,体育精神的核心是体育信念,体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形成体育的精神和信念。体育精神的教育需要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位置,进行深度教学以及发挥隐性课程的养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是人类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同时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公平竞争及团体友爱的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都是美好人性的体现。体育精神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完善,体现人性之崇高。一、受体育精神影响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我国正处于体育大发展的繁荣阶段,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都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学生的这一特殊身份,他们从接受教育起就接受了学校体育教育,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中,体育精神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已经…  相似文献   

8.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并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徐鹏  庞玉昆 《课外阅读》2011,(11):271-271
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了中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李华 《教育探索》2012,(8):74-75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处理好体育课教学与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与健康卫生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观念变革、与体育精神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体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大学体育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人格教育有很重要的关系。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大学体育教育以人为本,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的水平,让大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能够完善人格精神,形成独立、健康、自由的人格,为以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创造之本.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与"健康"合而为一,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关键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诸种因素,处理好培养学生体能、运动技能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美团、淘宝,抖音等手机app的应用,已经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体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生态,注重学生体育精神与终审体育意识的培养.针对当前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注重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深化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策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项泽龙 《家教世界》2013,(8):115-1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学生的体育教育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大多提倡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练习以及身体锻炼。显然这样的体育教学使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没能真正体现体育的真正意义。笔者从事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认为中学体育教育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锻炼身体,我们更多的是要要发掘中学生的体育精神,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来影响中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格精神。由体育精神进而形成的人格教育才是中学体育教学应该追求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说明中学体育教学的体育精神,然后再浅要分析由体育精神来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以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忽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这样是达不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的。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的影响 ,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指…  相似文献   

19.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时间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它既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求,又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在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20.
体育精神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精神不仅是体育的精神,更是人类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起重要作用.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通过采取适当的途径与手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竞争意识、法制观念、创新能力等,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