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佳作,千百年来吸引着众多的读者,二者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可谓异曲同工,尽得其妙.  相似文献   

2.
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抚慰,而一篇描写音乐的优美篇章,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人教版第三册巾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捕写音乐的杰作,现将这两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阿姐鼓》、《七日谈》的歌词创作,富有丰富的元素色彩,闪现出作者的心灵智慧,蕴藉着作者的音乐理想、灵魂追求。在快餐文化和娱乐时代,坚守着音乐的尊严,给人深刻的感悟及思考。  相似文献   

4.
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著名诗人。他提倡“纯粹的诗”,其诗作自然纯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代表作有《紫罗兰色的灵魂》、《遥远的花园》、《永恒》、《石头与天空》等。195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音乐》是描写乐音之佳作,耐人寻味,令人难忘。第一节中“宁静的夜”和“繁星满天际”构成  相似文献   

5.
《听泉》是鄂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美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话题是“艺术长廊”,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舞蹈、绘画、建筑诉诸人的视觉,而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分四段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流传、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欣赏民乐艺术,情感得到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感受《二泉映月》音乐美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写、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无论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人生的每个不同的时期都能够用音乐生动的表示。音乐能够强烈、明确的表达人们内心世界,音乐能够影响和激励着人们在精神与灵魂的阶梯上不断攀登。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谈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本文就对试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后的人生感悟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听泉》是鄂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美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话题是“艺术长廊”,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舞蹈、绘画、建筑诉诸人的视觉,而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分四段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流传、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欣赏民乐艺术,情感得到,陶,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感受《二泉映月》音乐美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写、表现艺术。通过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文章有两个美点值得挖掘与探究:一是…  相似文献   

8.
感受音乐     
一、感受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正是旋律的起伏跌宕,才最有效的传达出音乐艺术的表情性质。因此,感受旋律,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最具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音乐并非仅仅是一种美的音响形式的传达,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心态的传真——音乐通过旋律进行的逻辑法则表现的乐曲情绪发展过程,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情发展逻辑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你听舒伯特的《魔王》可以发现,旋律的展开同歌词描写的情节和内中人物(叙述者、父亲、儿子、魔王)的感情与性格发发展过程完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9.
王尧  杨俊国 《林区教学》2010,(12):27-28
《乐记》是先秦儒家乐教思想的经典之作。《乐记》凝结着中国先哲的智慧,它丰富的内涵,穿越时空隧道,在当代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乐记》的内在灵魂就是"和"。中国先哲强调三种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乐记》中所揭示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和谐的内涵与步入和谐的路径,对我们当今弘扬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设计提要】1.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2.感悟设计:选朗诵程度好的六位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3.品析设计(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师点拨,学生品析。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4.积累设计(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语句,完成课堂作业。【设计实施】一、音乐导入欣赏《二泉映月》。乐起,稍后教师解说:夜深人静,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清澈的泉水,一个民间艺人正用音乐倾吐着他的悲伤和忧愁。用音乐抒发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用音乐表达他对旧社会的愤慨。…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语言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且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一首典型的描写音乐的佳作。白居易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的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琵琶行》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之作,《李凭箜篌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色彩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唐代音乐之美,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高年级的美术、音乐教学中,欣赏占着一定的分量。凡·高的《向日葵》、八大山人的《伤心鸟》与《瞪眼鱼》,为什么有的人看了激动不已,而有人却木然?人体素描,为什么有的人能体会到其美感与艺术的圣洁,而有人却嗤之为低级趣味?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一位日本的指挥家听罢赞叹道:"这样的音乐,要跪着听!"然而,为什么有的人听了去无动于衷?这一切,都因为,在欣赏美的眼睛与耳朵背后,需要有健康、美好的灵魂,需要有一定的鉴赏目光。  相似文献   

14.
[引述]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好,也只配称作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以完全称作人。”在音乐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青年学生,哪一个不爱音乐?谁不为音乐所倾倒?但是,如果把音乐和文学结合起来一起欣赏,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更有意义,我们的灵魂将更加纯净。认真阅读、分析、鉴赏一些描写音乐的作品,不仅可以学到作者是如何借文学来表现音乐的,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人性向真向善向美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就让优美的旋律洗涤我们的灵魂吧!一首先,我们一起来赏析刘鹗《明…  相似文献   

15.
徐佳 《当代学生》2011,(17):56-57
把音乐融入生活,曼妙的音符穿行其间,用惬意带走忧愁——真正爱音乐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音乐带来的美妙生活。《C’estLa"V"》,看吴建豪如何用强有力的歌声和炫目的舞步,展现真实的自我。放慢脚步,追随卢广仲一起找到属于自己的《慢灵魂》。"MP魔幻力量"《不按牌理出牌》,尽诉年轻心事。  相似文献   

16.
《锦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首《锦瑟》诗前人解释很不一致。宋人有音乐说(见《湘素杂记》),清人何焯、汪师韩等人持自伤说,而冯浩、朱彝尊等人则持悼亡说。笔者以为:《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或者说用描写瑟的音乐来自伤。诗的第一联描写瑟的不同寻常以及开始弹奏思华年的音乐曲调。中两联是瑟的音乐。最后一联是音乐结束后作者的感慨。这样,前人的自伤说和音乐说合而为一,这才是这首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海明威塑造出了二个世界文化长廊里的硬汉典型——桑地亚哥,他在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演讲中坦言:“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9.
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歌颂了普通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之情。文中写到:“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让人不免心生疑惑:“灵魂”是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堂教学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锦 《湖北教育》2003,(17):49-49
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学习自始至终贯穿着情感的体验。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提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见音乐教学中情感意识培养己引起了音乐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