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语篇中时态的使用简单,传统对时态的研究重点都在其发挥的概念功能上,但经过研究发现,有时将来时态也能体现人际功能。如在让读者易于接受其所传递的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要维护自身权威地位,有时还要为自己的科学研究与判断留有余地等。基于此,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对将来时态在科技语篇阅读中的人际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法将时态定义为“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这一定义局限于词形的变化研究,对于时间错综复杂的语篇现象则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更多情况下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本文将从说话者的“视角”选择出发,主要对英语语篇中的时态不一致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就与英语时态有关的几个语法现象来分析英语时态的语篇功能。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在很多时候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因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时态使用的抽象规则,也要教授学生从篇章的整体角度去把握与时态相关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语是一门屈折语,许多词类主要以形态的变化来体现其语法意义和功能,其西班牙语动词的变位形式繁多,语法意义的体现和语言环境的描述都是通过相对应的语式和时态来实现的,因此,语式和时态在西班牙语的整个语法体系很重要,西班牙语的动词分为四种语式,所以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点评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写出如此美观且独一无二的卷面,造就了一篇独树一帜的高分书面表达。本文还有以下亮点:一、长短句运用自如。比如:1.第一段第一句是个长句子,含有一个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主句用一般现在时态,从句用一般将来时态, 第二句稍短一些,用现在进行时态, 第三句是个短句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德语时态教学一直以来主要以形式语言学语法时态理论为基础,强调各个时态形式与其对应的时态值或是时间值之间的基本线性关系来介绍德语时态体系的不同时态形式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用法。用这种方法介绍德语时态体系虽然简洁、明确,对于学习者也实用且易于操作,但是总让人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体会,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时态现象更是无法理解。借助时态特征而引入的时态视角的观点不仅为我们解释日常德语时态的用法而且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时态的"反常"运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把这种观点引入到德语语法的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习者对德语时态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一、确定基本时态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由于其中心是固定的,而内容则是围绕中心展开的相关情况或信息,所以一篇特定的文章其时态通常也是特定的。虽然不能说一篇文章只能固定用一种或两种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篇文章肯定有一个"基本时态"——文章大部分内容所采用的时态。比如叙述过去发生的故事时,其基本时态应用一般过去时态;谈自己的理想时,其基本时态应是一般将来时态;对过去已做过的事进行总结时,其基本时态应是一般过去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写日记或周记等,其基本时态通常应是一般过去时态;发通知(口头通知或书面通知)时,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法将时态定义为"用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方面的动词形式",这一定义局限于词形的变化研究,对于时间错综复杂的语篇现象则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英语时态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句法规则,更多情况下选用哪一种时态取决于语篇的大环境,服务于语篇的交际目的.本文将从说话者的"视角"选择出发,主要对英语语篇中的时态不一致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对其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侯小婉 《学周刊C版》2014,(11):107-10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都知道,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动词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可以说是句子的“灵魂”所在.而句子又是通过动词的不同形式来体现的.动词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说的英语时态.而英语时态是英文句子的“骨架”.因此在初中英语复习工作中,动词及其时态的复习是尤为重要的板块,是整个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英语时态的近期研究并且进行简要评述。文章认为,Smith对英语句子的时间理解涉及时态构式和句中其他时间因素指称的双重定位,当句中表达的副词结构与时态形式结合能够确定该旬的时间意义,句子得以正确解读;句子时间意义的理解也可能超越小句的限制,有更大的语境来提供。Quirky0举时态的各个用例,并以一般意义和特殊用法加以概括。Lyons认为,英语的时态表达与语境中的时间指称相叠加,时态对情状的表征与情态意义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
付万荣 《海外英语》2011,(11):29-30,36
英语动词有丰富的时态形式,而汉语没有。因此,它历来是中国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难以突破的瓶颈。为此,怎样教会学生正确区别和熟练运用常用的英语时态,显得尤为重要。《"图解法"在英语动词时态教学中的应用》一文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图解法",分析了容易混淆的常用动词时态的主要用法和区别,使抽象、复杂、枯燥的英语动词时态变得直观、形象、简单,能很好地帮助高职学生更容易理解、比较英语各种时态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时掌握动词各种时态的用法,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ST5和ST6两个子语库中的所有时态错误按16种时态分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是最容易出错的时态。其中尤以一般过去时错误为最多。说明一般过去时是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最难掌握的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一般过去时错误主要集中在时态选择型错误上,主要表现在将一般过去时误用为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呆板地依据时间状语,未能很好地区分时态的语义特征等原因造成的。此外,动词凸显度和时间状语两种语内因素会显著影响一般过去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单谓语句中,自然地以说话时间为事件发生的时间语境,“着”有表“已然”的绝对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着”中的“着”有表“同时”的相对时功能,在谓语位置上,“着”呈“绝对时”功能。“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用,而和“着”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过去时”、“进行时”及非限定性小句“V+ing”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汉语的“着”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4.
蒙古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和语言类型,在时态表述上存在差异。本文在对比蒙古语和英语时态的基础上,对蒙古语过去时和英语现在完成时进行比较。其对比结果发现,蒙古语的时态是着眼于动作或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而划分,较为粗略,没有和体相结合;而英语的时态是时和体双重影响下产生,表述上更详细、具体。蒙古语的每个时所涵盖的时间概念比英语的广。蒙古语的过去时至少可以包含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英语现在完成时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在蒙古语中属于过去时表达的范畴。因此,两者在概念、形式结构、用法上的差异值得学习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语存在时间范畴,独立地表示时间信息。在维吾尔语研究中有关“三个时态”和“两个时态”的争论。即究竟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个时态还是“过去时和现在一将来时,或者过去时和非过去时”两个时态的争论.这是由于把“时间”和“时制”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造成的混淆;语言中的“三时”(过去、现在、将来)既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也可通过词汇形式表达,其表达形式就会形成时态范畴。就是说,“时间”和“时制”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本文分析“过去、现在、将来”这三种时间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维吾尔语动词的时态范畴及其时间指向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时态处理。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时态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汉诗英译的表达效果。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译者需注意的问题:现在时和过去时两者皆可用时的效果区别,诗中有明确时态限制时如何处理以及诗句中的引述语的时态处理。作者最后提出结论:汉诗英译中时态处理的主要出发点是语言形式和修辞方面对语言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be”动词的进行时态的用法不是用来说明思想、感情的状况,而是用来描述某一暂时或一时的活动或行为的特点,这种用法往往使英语学习者感到困惑。本文对上述用法进行详细分析并改正了《实用英语》教参中的某些误译。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沟通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中国学生对英语时态普遍存在思维路径上的困惑,笔者尝试突破传统思维,将其建立在英语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下,从哲学和数学的角度,解读其文化起源、剖析其结构、分析其内涵,建构英语时态的知识体系及其跨文化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