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东方出版社推出了多家卫视二轮热播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的影视同期书——《武林宝典》。4月23日,东方出版社偕该剧主创人员及部分主要演员在王府井新华书店进行了《武林宝典》一书的新闻发布会及作者签售活动,并面向那些自称“腐竹(”看过该剧欲罢不能的铁杆爱好者)打出了鲜明的旗号——“没有《武林外传》的晚上,好在还有《武林宝典》”。从春节前在央视的首播到现在,这部号称中国古装版“老友记”的另类喜剧,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看看《武林外传》的百度贴吧有多热闹,就不难知道《武林宝典》这本书将会受到…  相似文献   

2.
郭倩汝 《新闻世界》2009,(2):106-107
一间小客栈,几个小人物,没有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令人头晕目眩的武打特效——《武林外传》这部时尚搞笑的“异类武侠剧”奇迹般地在2006年掀起了一股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讨论热潮。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论中,2007年新春《武林外传》再次创造收视奇迹。2008年继续在各地方台热播。  相似文献   

3.
胡丽霞 《青年记者》2007,(18):54-55
2006年春节来临之际,一部不被看好的室内剧却在中国影视界引起了轩然大波。80集古装电视剧《武林外传》在央视8套播出,不仅创造了9.7%的高收视率,而且该剧的大结局在除夕晚上PK春晚,更是爆出了电视剧播放以来少有的冷门。对于《武林外传》的意外成功,人们众说纷纭。赞成的人认为该剧绝了!反对者则认为它只不过是一部把现代娱乐元素组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双方都不能忽视的就是,《武林外传》的巨大成功,就是那些批评者们也是边看边骂,边骂边看。人们为何对这部电视剧如此青睐?本文试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产喜剧中的巅蟓之作.2005年的电视剧版《武林外传》首次登陆荧屏,便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不但导演尚敬、编剧宁财神因此名声鹊起,“佟湘玉”闫妮、“郭芙蓉”姚晨、“白展堂”沙溢、“吕秀才”喻恩泰等演员更是成为万千“腐竹”们的最爱。此次集结原班人马再拍的电影版《武林外传》将会全丽升级,绝对“大片感”十足。  相似文献   

5.
七年前,一部由非著名编剧编写、数位非著名演员参与、个别大牌熟脸客串、网罗了众多网络段子以借古喻今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风靡一时;郭芙蓉、白展堂、吕秀才等剧中各色人物则性格鲜明、表情夸张,他们携着网络时代的特殊质感,向观众挥出一记"排山倒海掌",掌风过处,迷倒粉丝无数。七年后,同样由宁财神担任编剧的《龙门镖局》升级为古装"实景"喜剧,盛大登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的黄金档。宁财神自己说,《龙门镖局》之于《武林外传》就像是《神雕侠侣》之于《射雕英雄传》,虽然因为对于《武林》的感情而在人物上有所延续,但实际上"是一个全  相似文献   

6.
魏彩霞 《视听界》2007,(1):70-71
如果要问2006年最引人注目、最异军突起的电视剧是什么,恐怕不能不说到(《武林外传》。第一,收视率方面。(《武林外传》最高达到9.49%,超过2005年收视率亚军(《京华烟云》,直逼2005年收视冠军(《亮剑》(该剧收视率10.3%)。第二,社会反响方面。在GOOGLE、百度上搜索“武林外传”,均可搜到相关网页400万篇以上,远超其他很多的所谓热播电视剧。第三,广告收入方面。随着收视率的一路走高,(《武林外传》广告从无人间津到奇货可居,才播到10集,以后数十集的剧尾贴片广告和6档6分钟广告就已卖完。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该剧为央视赚了将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7.
从《武林外传》恶搞到《大电影之数百亿》,宁财神发现自己竟然也走上了“咯吱人”的套路。而那套恶搞喜剧好像已经不吃香了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春节前后,随着《武林外传》(以下简称《武林》)在央视八套的播出,在短短二十几天内为央视带来了近亿元的广告收入。《武林》热成为继“超女”现象之后网络时代中又一起引人注目的娱乐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恒  庞爱忠 《新闻窗》2014,(1):63-64
含义,是和字面义相对而言的,它是透过字面义表现出的附加意义。例如,“时装”有“高档服装”的含义,“刻舟求剑”有“拘泥不化”的含义等。赵毅衡教授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中区别了符号过程中的三种不同“意义”:发送者(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文本意义)——接收者(解释意义)。应该说,当一个文本脱离了作者进入大众传播后,便不再受作者控制,每一个文本的读者、依据不同的情境进行生产性解读,形成自己的解释意义。含义,就是隐藏在文本意义之后的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林外传>从2005年底播到了2008年的寒假,从中央台到地方台轮番上场,PPLIWE、PPS等网络电视全天24小时播出.<武林外传>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会长盛不衰?本文将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对<武林外传>做一个简单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电视情景喜剧作为电视媒体节目的主力活跃在这一片灿烂精彩的荧屏舞台上,从早期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开始,到时下正红的《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以及一系列国外情景喜剧的引进,如《老友记》、《疯狂主妇》等,情景喜剧显出其巨大的收视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从当年被奉为后现代经典、被大学学子项札膜拜的《大话西游》,到今天脍炙人口、甚至斩获政府奖项的新编武侠剧《武林外传》,从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的王朔小说的流行,到今天《百家讲坛》上易中天“帅哥(诸葛亮)”、“(韩信)风湿性关节炎”等今语古用的大受追捧,后现代的浪潮自20世纪80年代登录中国后一路走来。到今天已经达到全胜之势。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正是时下后现代元素在电影、电视中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余艳青 《青年记者》2017,(17):12-13
足球比赛电视转播文本是人们日常生活审美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不以身体为载体的足球比赛,身体叙述是足球赛事的显著特征.“存在是纯粹意识的意向性存在,也就是一个被构造的意义世界:思必有所思.即是王阳明说:意之所在便是物.”①负载意义的“物”即为符号文本,是包含人的欲望的“时间性/目的性存在”的构造方式.作为一种符号文本的电视足球赛事转播影像文本是赋予了人的欲望、目的等情绪情感的符号构造.  相似文献   

14.
今本《韩诗外传》广泛征引先秦秦汉间旧说.这种对旧说的杂引,影响着后人对《外传》文本价值的判断.而从《外传》有关心性、天人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讨论来看,《外传》引述旧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旧义,其对旧说的接纳和改造依循、贯彻着自己的思想意图,所述旧说构成了《外传》阐发新义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15.
宁财神,1975年生。网络写手起家,一部《武林外传》奠定了他金牌编剧的江湖地位。"事实上这部电视剧跟武侠没什么关系,只是看起来像武侠而已。"他说,"属于武侠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没有电脑、没有丰富的动画片,电视永远那么几个频道;小孩子们似乎没有更多的选择,看小说成为娱乐的首选项,"女琼瑶、男金庸"蔚然成风。这是宁财神的男孩时代。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者奥斯古德等人曾为“传播”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最普通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版,第5页)这个定义虽然包含了传播过程的几个要素,但却忽略了传播的双向性,而只把传播视为一种单向的信息流程。因此,有的传播学者又为“传播”的定义界定为: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包括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大类型。电视新闻传播属大众传播类型。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介…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以“草根”为旗帜标向的“电视平民化”浪潮以强劲的势头席卷电视荧屏,给亿万中国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超级女声”颠覆了明星制造的套路,“荚蓉姐姐”挑战了传统审美的底线,《武林外传》消解了电视剧和现实生活的边界,《阿六头说新闻》开启了方言播报新闻的先河.而《我型我秀》、《红楼选秀》等电视平民“海选”则掀起了大众文化犴欢的阵阵热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填词图谱》是一部多人合力编纂、以售卖为目的的实用词谱,传播广泛,颇具影响力。此书从《六十名家词》《词综》等书中采录了大量孤调、僻调,为清初发见词学文献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填词图谱》将“读”的符号引入词谱,早于万树《词律》,有开创之功,其简明易用的体例也直接影响了后代实用词谱的编纂。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传受的不对等性———从符号学角度的解读□唐迎春徐梅新闻是符号,所谓符号,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某种有意义的载体传达一种讯息,这个有意义的载体就是符号。法国符号学家皮埃尔·吉罗认为,符号“一直是一种意愿的标志,它传播一种意义”①。任何符号都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岁末     
在年关将近的时候,突然就想起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一个剧情,除夕夜,客栈的掌柜和四五个员工聚餐,掌柜的举起手中的杯子,开口说,“在过去的一年,我们风风雨雨”之后变故频生,掌柜的后半句话无论如何都说不囫囵,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接下来要说的,也无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