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1902-1995)因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对称性基本原理的发现和应用,获得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奖金,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06—1972)和詹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1907—1973)因发现原子核壳层结构共同分享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另一半奖金。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探讨》2008,(3):F0002
霍夫思塔特(Robert Hofstadter.1915-1990)因开创电子与原子核散射方面的研究并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概貌,穆思堡尔(Rudolf Ludwig Mossbauer,1929-)因研究g辐射的共振吸收并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穆思堡尔效应,共同分享了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3):F0002-F0002
1944年-拉比 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因发现测定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获得了194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霍夫思塔特(Robert HofStadter,1915—1990)因开创电子与原子核散射方面的研究并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概貌,穆思堡尔(Rudolf Ludwig Mossbauer,1929-)因研究g辐射的共振吸收并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穆思堡尔效应,共同分享了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2):F0002-F0002
瓦尔顿(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1903-1995)和科克罗夫特(Sir John Doug1as Cockcroft, 1897-1967)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亚原子粒子进行原子核嬗变的开创性工作,共同分享了195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探讨》2008,(1):F0002
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1989)、巴丁(Johm Bardeen,1908—1991)和布拉顿(Walter HouSer Brattain,1902-1987)因研究半导体并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分享了195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8,(2):F0002
西格里(Emilio Gino Segre,1905—1989)(右图)和张伯伦(Owen Chamberlain,1920-)(下图)因发现反质子,共同分享了195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拉比(Isidor Isaac Rabi,1898-1988)因发现测定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获得了194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拉比(Isidr Isaac Rabi,1898-1988)因发现测定原子核磁性的共振方法,获得了194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探讨》2008,(1):F0002
玻恩(MaxBorn,1882—1970)因在量子力学方面的基本研究,特别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博思(Walther Bothe,1891-1957)因提出符合计数法以及由此取得的发现,共同分享了195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书讯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0):F0002-F0002
赫斯(Victor Franz Hess,1883-1964)因发现宇宙射线和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1905-1991)因发现正电子,共同分享了193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探讨》2007,22(10):F0002-F0002
瓦尔顿(Ernest Thomas Sinton Waton,1903—1995)和科丸罗夫特(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1897—1967)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亚原子粒子进行原子核嬗变的开创性工作,共同分享了195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3.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F0002-F0002
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1891-1974)因发现中子,获得了193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4):F0002
1945年一泡利 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因发现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获得了194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5.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1):F0002
戴维逊(Cliton Joseph Davisson,1881-1958)和汤姆逊(George Paget Thomson,1892-1975)因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共同分离了193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F0002-F0002
弗兰克(James Franck,1882-1964)和赫兹(Gustav Hertz,1887-1975)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的碰撞规律,共同分享了192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3):F0002-F0002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因发现原子理论的有效的新形式——波动力学和狄拉克(Paul Adv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因创立相对论性的波动力学方程——狄拉克方程,共同分享了193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物理教学探讨》2005,(12):F0003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因在X射线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4):F0003-F0003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因在X射线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探讨》2005,(9):F0002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