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刚写完《动物园专题邮票》,并供给《上海集邮》在今年的5月号上使用。在此后的一个星期天上午,我照例又来到静工邮市。在邮市临近清场时,一个邮商拿出了一部邮集,只见林霏开和另外一个邮人正在那里尽情地挑选。我走近一看,发现邮集中几乎全部是国外的动物邮戳剪片和盖有动物邮戳的实寄封。我因为刚写了关于动物园邮票的文章,于是对其中有关动物园的部分特别感兴趣,我拣出了近40件邮品,包括有20多件动物园邮戳剪片。回家后仔细地加以研究,发现这些邮戳对于我的前一篇文章是个有益的补充,所以再次撰文将这些邮戳介绍给读者,相信会对增加动物园专题邮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件65&;#215;35mm的单页小纸片,上面并排贴着两枚山东战邮第二版(改色版)朱德像邮票,左面一枚为深蓝5分,右面一枚为暗绿10分,均销“烟台战邮35.9.8”日戳。这不像是从实寄封上剪下来的(虽然实寄剪片更难得),很可能是集邮者在信封或纸片上贴邮票请邮局盖销的。  相似文献   

3.
情系流沙河     
甄子农 《钓鱼》2005,(7):50-50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这个普通家庭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饥饿,母亲无奈,只得将自己碗里的米饭拨给孩子们,而她自己却由于营养不良而双腿浮肿,一按一个坑。那年我16岁,是弟妹的太哥,困境中萌发出责任心,我常在课余去捡黄莱叶、挖野菜,然而都于事无补。于是,终于想到了野塘中的野生鱼!  相似文献   

4.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集邮以后,我主集纪特邮票、JT票,通过邮协举办的邮展、交流会,我补齐了全部JT票,实现了儿时的梦并开始了自己的冶金专题集邮,组编了第一部邮集《中国冶金》,在全省第一次职工邮展上获得一等奖。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收集邮品与相关资料,在参加了省市邮协主办的多次集邮讲座和培训班以后,邮识逐步得到提高,邮文写作逐渐上路。宣传集邮的文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我的邮文的重要特色。《武汉集邮》(《武汉邮苑》)和《湖北集邮报》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珍邮     
立健 《上海集邮》2002,(6):45-46
湖南王新生问 常在各种邮刊邮报上看到“珍邮”两字,我知道中国邮票中确实有很多珍邮,有些还是世界级的,但我只集新中国邮票,故很想了解新中国邮票中哪些才算得上是珍邮。 答 在答复这个问题前,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珍邮(或称“珍品”),大多数集邮者认为珍邮就是价格特高的邮票,这种看法虽不算错,但不够全面。人们  相似文献   

6.
我的集邮乐     
集邮是种爱好,也是一种乐趣, -个集邮爱好者,经过多方努力寻觅 到自己渴望已久的邮品或增长了新的 邮识都会感到有无限的乐趣。我感到, 在集邮过程中,与邮友的交往也会让 人领略到极大的乐趣,而此种乐趣却 不是任何-个集邮者都能得到的。 何塞·胡安·奥索里奥·佩雷斯 是墨西哥的一位集邮爱好者,今年已  相似文献   

7.
邮坛纵横     
新军泓盛出手不凡立足华邮放眼世界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在12月举行的秋拍是珍品云集,不仅清代票有红印花当五圆和大龙阔边3分银仁川海关双圈戳旧票,民国票有黄廿元新票和《中华帝国开国纪盛》试模样票,解放区票有晋察冀半白日5分新票和剪片各一,更从欧洲挖掘票源,引进  相似文献   

8.
集邮九问     
我至今也没有成为一名集邮家。但如影随形的邮缘,却伴随我一生。好像月老还有一根邮缘红绳,拴住了我的双脚。剪不断,理还乱。要梳理我的邮缘历程,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集邮博览》所设的"集邮九问"栏目的九问,总是与我对不上号。这也是我迟迟写不出这个答题的一个借口。  相似文献   

9.
《上海集邮》1999年第2期封面刊出《山东烈士塔双直行倒盖票实寄封》很富邮史价值。现将个人所知作一补充,可能有利于对该封该票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山东解放区邮票史的研究。 以前有人认为,此种倒盖票仅是印刷厂流出的“残品”,不曾在邮政窗口出售,现在此说已不攻自破了。 四年前,笔者从农村获得一件此种倒盖票实寄封的剪片(见图),亦属贴用实证。剪片贴山东区邮票3枚,左面两枚为同期同式加盖的毛主席像改作200元双连票(HD118),右面一枚即此倒盖票(HD115a)。两个  相似文献   

10.
我翻看自己珍藏的亚运邮品,其中的—件实寄封勾起了我对谷丙夫先生的回忆。1990年北京举办"第11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邮展",我虽没有参展,但谷先生却没有忘记我这个与他通信多年而未见面的邮友。他在邮展开幕的当天(1990年9月21日)亲自给我寄来了邮展小型张首日封。  相似文献   

11.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09,(10):39-39
邵林在新浪博客上连载回忆录,学生时代、政治运动,惊涛骇浪如何如何,读来颇为有趣(或有悲),从回忆录中才知道,宋知新原来是他的同学。上海延安中路市邮协的旧址,许多老邮人的风貌,始终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儒雅诚恳的宋知新,虽与我只有数面之缘,却令我难忘,许许多多的集邮者至今常念叨他。很奇怪,邵先生不写集邮回忆录,是不是感到世界之大,人间沧桑,区区集邮之事,太过渺小?更令我长期不解的是,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春节前夕,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探讨开放类集邮。因为国际集邮联的沃尔博格先刚刚讲完有关开放类集邮的理念。邮友们商定,最好的领悟就是动手实践,每人制作一部开放类邮集。当时的节日气氛日益临近,一张张邮友寄来的贺年片让我想到《春节》这  相似文献   

13.
图说诊嚼几多赘;,翎诊分气艺协犷一户漂澎场这枚销20()4年2月11日邮戳并带边纸的旧票也来自剪片,2005年10月7日以13.5万欧元拍卖成交口.J .,公。乙\二口d..﹃一.丫...︸得j匕迈民示“战利品”“漏网之鱼”成珍邮@司徒一凡~~  相似文献   

14.
找错也有乐     
笔者少年时受家父的影响开始集邮,现已退休多年。我常常庆幸有这样一种相伴一生的爱好,深深感受到爱上集邮的最大好处是自己生活得充实而快乐。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邮识的提高除直接向邮友请教外,主要受益于阅读集邮图书、报刊。在  相似文献   

15.
李毅民 《收藏》2009,(10):11-12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在红旗下长大的。小学二年级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从收集信销票、盖销票起步,还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星期天常去西安钟楼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买新邮票并与邮友交换邮票。  相似文献   

16.
“还集邮吗?听说这几年集邮不行了,是吗?”经常有朋友这样询问。有着十几年邮龄.对集邮有着深厚感情的笔对此无言以答。尽管他所指的“集邮”并不是收藏意义上的集邮,其中包含了若干经济成分,但我却无法用那些常挂在嘴边上的种种集邮益处来说服对方.因为底气着实不足。去年暑假期间.一邮友想举办一集邮培训班,到十几个中小学游说.最后只招了不足10名学生.不得不罢手。  相似文献   

17.
拜读《集邮博览》总198期上《<新民晚报>“集邮”专版(编号)回顾》一文,我找出自己装订成册的五大册集邮版,细细浏览了这历时8年的378期,勾起我与《新民晚报》集邮版的许多往事,择其三录之。从头寻找1997年2月我应邀到宁波老市区邮友办公室晤谈,期间拿起一摞报纸信手翻阅,不意间翻到第6期《新民晚报》集邮版,顿觉眼前一亮,因当时还没有彩版的集邮报,而这张报却五彩缤纷。邮友见我全神贯注看报纸,便说你喜欢就拿去吧。这份报我看到过几期,可能已出了一  相似文献   

18.
每次佳邮评奖活动,我都会去采访最佳邮票获奖者,一方面,为自己主编的省级邮刊积累一些中国邮票艺术研究资料;另一方面,更是让未来参加佳邮评选活动的集邮者分享一份方寸之美。要把所有参加颁奖活动的设计家都采访一遍谈何容易,有的设计家因忙不能参加活动,或需要赶场,往往失之交臂。为此,我做了一些准备:  相似文献   

19.
珍邮拍卖记录会涉及各种珍邮的源流历史,也是集邮者邮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在一些集邮报刊上发表的珍邮拍卖信息中对票品的描述,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些作者只根据自己对票品的一知半解,甚至是在不懂的情况下,对拍卖公司的拍品目录略加删改或翻译后写出,其对票品的描述,往往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杨涛 《集邮博览》2018,(2):26-27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2017年过去了。回望一年来自己集邮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谓是精彩与感动相伴始终,许多难忘的故事、难忘的瞬间仍历历在目,让我从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集邮的快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一年自己印象最深的"邮事"莫过于在护士节庆祝活动中一段"封信片戳"的制作经历了,而最令我开心的是,因为这份特别的"邮礼",白衣天使们也过了一个邮味十足的护士节。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