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农民培训有序进行?如何才能保证农民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及受到农民欢迎?如何提高农民科技培训的成效?从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把教育培训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致富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张静 《科教文汇》2008,(30):194-19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成人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村成人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但我国新型农民培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08,(10):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要创新农村教育模式;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开展道德建设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是指那些活跃在我国广大农村、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和较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和较高的劳动技能,不仅能够自我生存,而且能够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现代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民培育与甘肃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苟颖萍  卫东 《未来与发展》2011,34(2):106-109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艰巨,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偏低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党和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发展方向。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农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工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总体目标,从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和生产力发展、利用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入手,论述了新型农机社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崔美花 《今日科苑》2006,(12):72-7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农民心理素质和观念存在一些缺陷。政府和社会应充分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现状,应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制定提高农民素质的总体规划、更新观念、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尽快制定农民工培训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0.
家庭美德建设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重要领域之一,农村家庭美德建设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深入地考察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家庭美德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厘清其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探讨整体推进农村家庭美德建设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农民道德素质,培育一代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农村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根本举措,对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增强其参与竞争、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提升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的许多问题.该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闫红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14):193-194
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根本举措,对于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及全面提高农民经济生活水平和社会政治生活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应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农村、农民全面发展要求的农民职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韩新宝  崔研 《学会》2009,(10):7-1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村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智力资源和推动力量,着眼于制约农民素质提高的因素,从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健全组织培训教育体系等方面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世纪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基层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农村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方法,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7.
周梅妮 《科技广场》2009,(6):161-16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关键,这一方面要求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社会各界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以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经济知识、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管理素质、道德素质、民主素质、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核心是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信息需求,结合本馆实际工作情况,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政策契机,依托政府帮扶,谈一谈新农村建设时期县共图书馆为衣服务的一些基本看法和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