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增 《教育与职业》2012,(3):117-118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匮乏严重影响了学生素养的提高。文章旨在探究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了更快地提升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品位,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多课堂的公共艺术教育内容;根据高职院校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针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有所提升和发展变化,他们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也有所改变,致使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笔者对我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加强我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途径,并提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对策,以促进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动向     
《教育》2010,(2)
部委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调研为了解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推进高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开展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通讯调研。根据教育部通知,调研内容包括:1.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的情况;2.公共  相似文献   

4.
高校艺术教育不是基本技术技巧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教育,也是更深层次的素质教育.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材的开发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美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文教育。其中,高校公共美育课程可以被定位为基于审美经验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是高校人文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就是“基于审美经验”。专业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则是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当前亟须加强人文教育,与艺术技能教学一起,形成方法论和价值观教学的两翼。而艺术师范教育(美育教师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教育属性,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了解美育、掌握艺术技能、具有人文情怀、懂得教育教学的美育教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两者关系的讨论,为利用公共艺术教育改变亟须解决的职校中"半人"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与路径,为职校公共艺术教育拓宽了通识教育视野,指出公共艺术教育在职校生增强人文素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全人"等方面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荷兰艺术博物馆注重中小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并以此为教育起点,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贯穿参考者人生发展的不同年龄段。通过对青少年早期包括艺术修养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使其逐步实现自我完善,培养现代公民作为完整的"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阐述荷兰艺术博物馆针对中小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分析其价值与意义,总结其成功之处,并借鉴其经验,提出艺术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与全民族人文素养提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用和地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在职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将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相结合,实现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紧密联系还存在着改进空间。本文结合个人公共艺术教育实际,在之前提出借鉴传统艺术教育的启迪作用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如何改进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体系以及如何提高教育效果等问题,以真正实现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素质和人文修养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缺陷之处,我们应进一步确立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核心在于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情感表达和实践能力提升,并创办以网络数码化为平台的组织管理体制,改善教育管理框架,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实施资源共享,以便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教育利用三级课堂平台模式,公共艺术教学应突出三级递进模式,通过一、二、三课堂3个教学层次,树立艺术与技术、课内与课外、活动与实践“三项结合”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推进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有助于高校以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式凝聚教学吸引力,实现思政教育在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深化,增强教育实效;有助于社会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渗透功能,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由吴长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师专学报》2010,(4):F0003-F0003
“艺术教育”课程是保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中开发设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突破一般专业艺术教育的单一模式,建立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形式。它以艺术为媒介、通过参与艺术活动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最终实现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人格人性塑造,教学效果娃著。该课程相继被评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在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以陕西部分地方高职院校师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调研分析。认为构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应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建构起互相推进的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在高职院校形成"文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既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的理念,开发了“艺术与人文”课程,从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等方面研究课程的实施办法,为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从立足教学内容、依托艺术实践活动、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等方面探讨二者融合的具体途径,努力实现整合发展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超越人文素养的藩篱,具有文化自觉的担当,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教育价值内涵,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主要表达对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美”的在场是基本要求,文化自信是面对中西艺术文化交融的基本态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和艺术展演“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是其开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非专业艺术教育(又称公共艺术教育)。文章主要探讨了公共艺术教育的美育进程——从知道到懂得,即从积极的方面阐述了公共艺术教育从兴趣点确立到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功利化问题,及之后审美经验的积淀、转折这一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联系的角度,并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实践经验,阐发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应重视人文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即实施人文与艺术教育,接着从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去探讨实施人文与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掌握美的规律的优秀人才。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可以从生产劳动、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来认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的耦合必须以审美教育为旨归,进行课程结构重组和教学流程再造,以优秀师资队伍打造为核心保障,把握各学科专业内生性美育因子,加强艺术专业与科技以及其他人文课程的融通互动,把艺术实践放在艺术教育的突出位置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为视角,从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和对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等教育实现途径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徐子然 《职教通讯》2023,(1):101-106
艺术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很多也都开设了相关的公共艺术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兴起的背景下,高职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育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构建符合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紧贴艺术教育教学实际的公共艺术类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进行变革,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人文艺术修养。从高职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校进行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和途径,以促进高职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