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相声,发现语言模因的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是语言幽默产生的模因论基础.模因变异的言语幽默生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音、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语言模因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成为研究言语幽默的一个新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模因论在语言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音偏离是语言实现幽默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语境存在于一切形式的语言交流活动中,因此,语境与幽默语言的语音偏离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中国的相声和小品为例,探讨和分析文艺作品中的语言如何在语境作用下通过押韵、谐音和超常停顿的语音偏离方法来实现语言的和谐美、音韵美,最终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品语言形象幽默谐趣是通过变异形成的。“赵氏小品”充分运用变异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递审美信息,使观众感受到喜剧小品的幽默之美。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分析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取得幽默放果,小品台词往,主表现出对现实语言的夸张与变异,进而形成难以准确定位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导致演员接受语境不自足的幽默比较常见。这种现象的泛滥又使小品创作与演绎缺乏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5.
喜剧小品能否达到高境界,幽默技巧是关键性条件,而构成幽默的主要元素是语言。对于考察当下小品中的语言幽默,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一直是一个绝妙的样本,赵本三的幽默小品也不例外。以赵本山的小品中的精彩对话为例,用隐喻观中原型范畴理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观和图式理论(SchemaTheory)分析其中的语言幽默。  相似文献   

6.
小品是主要靠诙谐幽默的有声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吸引观众的艺术,赵本山是当今小品界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品深深植根于东北地区肥沃的语言土壤之中,在创作上采用多元化的语言形式,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观众的爱戴,成为当代最有成就的幽默大师。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是喜剧、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制造幽默的重要方式。以网络喜剧《屌丝男士》第一季中的幽默语言为语料,结合语用预设的特点来解析其幽默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与相声幽默语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相声中能够产生幽默风趣效果的是通过滑稽、荒诞而使人发笑的语言,我们称之为相声幽默语言。相声幽默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性对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有较强的解释力,为相声幽默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角度。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的转向,是幽默语言形成的语用手段。相声幽默话语制造和生成就是利用人们认知的最大关联本能,巧妙地释放认知迷雾,诱导听众先沿最大关联进行思考,走入最大关联圈,然后出其不意,掀翻最大关联,指向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小品的语言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其语言产生的幽默是由于会谈双方对相互的认知环境的理解存在差异。听话人在幽默话语的解读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花园路径现象"。"花园路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听话人对幽默经过语用推理而产生的心理反应。由此,我们可以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小品语言产生的"花园路径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到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巧用语言,能使单调、枯燥、无味的课堂变为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课堂,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若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将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首先应注意语言的准确、通俗、新鲜和富有生活气息;其次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似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取得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赵本山在小品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了许多修辞技巧。小品《相亲1》和《相亲2》就运用了包括换义、比喻、飞白、夸张、谐音、拈连、对偶、双关、仿拟、反问排比兼格和设问反问兼格等修辞技巧.使小品语言更加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认为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能较深刻地揭示言语幽默的意义生成机制及其背后的心理认知过程。它为汉英辞格幽默互译提供理据,对二语的教与学亦有所启示,并帮助提高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交际中运用幽默的能力。探讨了运用修辞格的一类言语幽默,即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衍生效果的一类幽默。  相似文献   

13.
喜剧小品中误解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创造幽默的最便捷手段。在喜剧小品中,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调动人们笑的神经,以语言材料打造的幽默层出不穷。而在众多的小品修辞技巧中,误解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所指的误解包含刻意曲解和无意误解。通过对小品中对话的具体分析,说明刻意曲解和无意误解在小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品《不差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剧小品,是幽默的荟萃。以往对于幽默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方面,研究对象主要是多个简短的幽默语篇,也很少有对某个小品的分析,而本文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幽默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促成其幽默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西方黑色幽默出现于中国当代小说中,进而扩展到中国的电影领域。虽然中国电影尚未形成特定的流派,但黑色幽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黑色幽默在影像表达中有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其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拼贴"的娴熟手段、"挪用"、"误置"的台词等,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西方影片中的黑色幽默相比,大陆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已经具备一定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喜剧小品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比拟等形象化的修辞手段来构造幽默,不仅使台词获得了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而且更凸显了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台词的"可嚼性",还表现了戏剧语言"性格化"特征。形象手段运用应注意雅与俗、形与神、量与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模因论是近十年语用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理论,拥有巨大的研究潜力.模因的特点是复制和传播,这一特点更好地阐释了语言文化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喜剧小品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当代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博得各阶层大众的喜爱.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喜剧小品语言具有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形象生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