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念一棵树     
村中的老树倒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突然像被什么扯了一下,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迅速涌上心头。老树倒了。那个名叫雄鲁么的彝家山寨中最大的古树倒了。老树下的泉水、小学校、小商店,还有古庙,一下子全都失去了荫凉的庇护,那一片曾经绿意盎然、鸟儿悦鸣  相似文献   

2.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什么? 是征服.或者书征服人,或者人征服书.  相似文献   

4.
不求报答     
一个人做事如果能够得到报答,那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我们每做一件好事都是为得到报答,那么你最好什么也别做.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的采访和倾听中,我一次又一次感动.二十载风雨岁月、上百本工作日记,将普发兴任职村党支部书记20年的奋斗历程和他70年的生命之路,定格在全村5000多口人的心中.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心系百姓?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是信仰坚定?什么是为民请命?责任和担当,大爱和情怀,无私与奉献,当老支书被病痛折磨即将弥留之际,他想的还是老百姓的事、村里的事.而那一刻,生命成为永恒,成为崇高!  相似文献   

6.
农事三题     
农时 种田,历来讲究时令,此之谓农时.什么季节什么节气或日子种什么庄稼或蔬菜,是这个农耕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民间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的警示,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类的诸多农谚,有“家家打稻趁霜晴”、“一夜连枷响到明”的农忙.  相似文献   

7.
正温暖的诺邓火腿诺邓是温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村子里,把一座座用红土舂成墙的院子、一扇扇木雕的窗花、木制的大门、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台阶和那些挂着几片发黄树叶的老树渲染得暖洋洋的,把单调的时光镂成温暖的故事。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诺邓火腿》,让每个人心里都筑起了一座故乡的宫殿,镌刻着一段美丽的记忆和乡愁;每个人的味蕾上有一碗故乡的美食。云南有三大著名火腿:宣威火腿、鹤庆圆腿、诺邓火腿,其中产自白族  相似文献   

8.
寻根     
一个人在外闯荡,站住脚跟,创出一番事业,日久天长,心中却慢慢滋生出牵肠挂肚的思乡之情,不时会想起调皮捣蛋的儿时,为了捉知了掏鸟窝而爬上爬下的村头老树,想到动了情,就不免滚下几颗重重的泪珠子。一发想得难禁时,便要千里迢迢跑回老家,  相似文献   

9.
金沙遗址出土的石雕人像,是古代蜀人在人物造型艺术方面的一大杰作,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代蜀人雕造的这些石人代表的是什么身份?具有什么象征含义?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它们究竟体现了一种什么动机和目的?本文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一些学者的推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些石人应是古蜀族巫师的象征,并非奴隶或社会下层,也决非异族人物或战俘,表现的也不是刑罚或人牲情形,而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暴巫尪求雨"的形象写照.  相似文献   

10.
"文化"小议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回到花村     
一 我是家中的老二,我的名字叫国香.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茶场的办公桌上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时,我爹死后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我爹生前一直想着把家里那十几亩的老树茶变成发财树,把那上百年的茶树上摘下的茶叶好好地包装起来,在花街弄个门店销售,但这个想法对他来说,是再也无法实现了.如今,当年父亲想做的事,都...  相似文献   

12.
马骊 《世界文化》2021,(1):63-64
现在,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大家都非常喜欢玩拼图.他们不亦乐乎地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把数量巨多的小部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其实这没有什么惊奇的.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想挑战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一幅这样的拼图.  相似文献   

13.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14.
定位的思考     
人活在世上,要有坐标,要有方向,也得常常给自己定定位,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不然心高命蹇,徒劳空耗,得不偿失,人太倦,意常乱,心更累. 定位是什么?就是要有位置感.一个心理学博士感慨地说过一句话:"我从事心理学研究十几年了,一个最真切的感受就是做人要有清晰的位置感.  相似文献   

15.
无量山行记     
秘境灵宝山 红花往后退,高楼往后退,道路往后退,树木往后退,樱花往后退.车不能继续行驶时,我们已经置身于云山雾海之中. 时值小雪节气,眼下厚厚的落叶、晨雾、青苔.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不见小雪只见浓雾.入山沿蜿蜒石板小道一路向上,草叶鲜绿,古藤如绳,老树都裹着厚厚的青苔……雾水不时从头顶滴落参天...  相似文献   

16.
下关随想     
寻觅下关四方街 到过丽江旅游的人都知道四方街是一处重要旅游景区.但说起大理市下关镇的四方街,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就连四十岁左右的下关人,四方街具体在什么地方也很难说清楚.殊不知,下关四方街有其光辉的一页,只是由于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任其衰落了.  相似文献   

17.
雷杰龙 《大理文化》2011,(12):21-21
能在《大理文化》上发两个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很是荣幸!《老树春秋》是多年前在兰州写的,为无心之作。那年,第一次远离家乡,春节回家,远远看到故乡山脚下的一棵大榕树,云蒸霞蔚,极为壮观,仿佛大地上盛开的一张巨大的嘴  相似文献   

18.
一對百年文化反省的一個反省:什么逃脱了反省反而成了反省的前提?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從尼采的一篇文章套用來的,那篇文章的題目是<德國人缺少什么>.遗憾的是,尼釆講這樣的題目用不着做譬如說德國與東方或者德國與英國之類的比較,他只是把德國的現狀與他心目中的標准做一個比較,然後直截了當說出他的批評意見來.  相似文献   

19.
张明亮 《东方文化》2000,(5):122-123
人间世为什么会有“学”这样一件物事儿?“人”是什么?“学”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小说二题     
老树春秋今冬风雪飘临,大地干干净净。南国的雪花百载难逢,我在洁白的清寒中祝福这一次相聚。纷纷扬扬的精灵提前为大地唱着凄清绝美的挽歌,这歌声只有我们才懂,这歌声化去我们的悲哀,化我们的悲哀为冷澈的清静。我伸出片片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