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入声是古代的一个调类,在今官话方言中都已消失,分派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就《方言调查字表》所列入声字对照兰银官话、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东北方言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比较了这些入声字在上述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在辉南方言今音中的派入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并整理归类。调查数据显示,古入声字在辉南方言今音中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根据古声母清浊的不同,分派情况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方言调查字表》608个入声字为调查对象,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中古入声字在安微明光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从中摘录出554个商丘方言常用的中古入声字,分析其韵母、声调在商丘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中古入声字在商丘方言中的演变规律,从而进一步明晰商丘方言的语音特点,为商丘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徐森 《文教资料》2012,(27):132-133
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归调情况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入声字为材料,以它们在萧县方言中的归调情况为切入点,概述了萧县方言入声字总的归调趋势,重点讨论了萧县方言中背离归调总趋势的例外字派入其他调类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935年调查的《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为蓝本,分析了七十年前湖南方言中入声的情况,入声字在当时有喉塞尾短促调、独立舒声调和分派入其他声调三种形态,其中全浊声母入声字最先变化,变化后的归向与相邻强势方言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8.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9.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0.
滁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有入声是它的主要特点。《广韵》入声字在滁州方言里不是完整地保留,有个别演变为舒声。滁州方言里的入声字都是喉塞音[?]韵尾,韵母为[?]的入声字在滁州方言入声字中最多。考察滁州方言的入声现象,比较其与《广韵》普通话音类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广韵》入声到滁州方言入声的纵向流变及滁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横向渗透,展示滁州方言语音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11.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团风方言的入声是以 2 1 3的调值形成的一个调类。在团风方言中 ,中古入声字 80 %以上念入声 ,近 2 0 %出现归类异变即派入其他五声或存在涉及声调的异读。这些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内因有浊音清化等 ,而外因则主要是不同时期武汉方言的影响。文中对各类中古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大致时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团风方言中并非来自中古入声的入声字亦进行了讨论 ,认为团风方言入声的范围受权威方言的影响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3.
荔浦话同音字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荔浦话属于西南官话的桂柳片,文章描写荔浦话的声韵调,并列出荔浦话的同音字汇,同音字汇收字3700多个。  相似文献   

14.
传统研究认为:汉语入声在音高方面体现出其他调类的一般特征,就是基频的高低变化,但在时长方面较其他调类短,具有短时性。实验表明,桂南平话有的方言点的入声不再具有短时性,调型呈现出曲折变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关中西府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关中西府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有一定对应关系。该方言区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要从语音辨析入手,找出对应规律,提高口语表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重庆忠县石宝方言是三峡移民的原居地方言,石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石宝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现在读塞音、塞檫音的时候,平声一律读送气清音,仄声一律读不送气清音,古代泥来母字相混;尖音团音不分;没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对立;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塞音韵尾消失,但保留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17.
阳朔忠南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约有44%的说法不同;与葡萄平声话相比,有近70%的说法相同。忠南村方言词汇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些既不同于葡萄平声话又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从忠南村方言词汇比较中可知,忠南村方言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18.
沛县话改读为普通话,主要是声调问题,在利用声调对应规律时,要特别注意不合规律的一部分例外字。古入声字同普通话一样分归四声,但归类方法有较大不同,以读阴平的字为最多。  相似文献   

19.
井陉方言在方言区划上以往多认为属北方方言中官话的范围 ,通过调查发现该方言仍有百分之五十多的入声字 ,保留着与其它三声明显有别的读法 ,因而断定它当属于晋语区的张呼片。语音系统中声母有 2 0个 ,韵母有 3 2个 ,分开齐合撮四呼 ,声调有平、上、去、入 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