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背景】 初中时期与小学时期相比,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的阶段,而且自我意识的内容变得丰富和深刻。这个时期,学生容易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2021,(8):67-70
<正>【设计理念】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积极评价的结果,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质。学生在高中时期会面临"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发展的任务,开始形成全面的自我认识,因此,建立自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及自我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本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班会背景:中学生正处于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很多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因屡屡受挫陷入消极的自我认知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次活动主题是“自信,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旨在通过体验、感受、分享,帮助学生找出不自信的主要原因,并采用积极暗示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班会目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积极地自我暗示,培养自信心。班会过程:11.热身活动,引出主题活动1:大西瓜、小西瓜  相似文献   

4.
体育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自我意识的确立成为发展的一个主轴,影响到其他各个方面。建立积极的目标意识,形成向上进取的心理品质,是其他发展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并且会作为一种持续的发展动力参与到各个发展阶段。本活动是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学时期是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重要阶段,实现积极的、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有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开展寒假实践活动研究,并实现其与学期初生活的延续,从而探讨实现乡村中学生自我价值相关路径,可以成为乡村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活动构思】 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共同探讨成长和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活动主要采用团体活动的方式,帮助个人自我发现,了解自己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啦啦操社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社团,是学生课外自主开展啦啦操活动的重要形式.其以培养团队精神为核心,同时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旨在打造一个团结、刻苦、友爱、自信的优秀社团.在"启航—领航—自航"课程体系引领下,啦啦操社团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积累阶段到过渡阶段,再到自我提升阶段.同时,社团注重理念提升和文化建设,重视梯队培养和家校共育,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他们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然而从当前的英语课堂来看,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却很低,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却不知如何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因此,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堂上的自我评价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云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24-125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拟定开放的教学目标,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努力方向,体验学习的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准确的自我定位中发展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11.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树立自信、培养健康自我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使他们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为其自我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大学生自信的培养,自我教育至关重要。为此,文章就大学生自信人格的自我教育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同伴交往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儿童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儿童主体性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研究认为,①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遵循着与人类认识史相似的规律,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生长过程。这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我主体性。这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尊重开始觉醒,因而学生在活动中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但缺少主体之间的合作,看不到群体的存在,在群体活动中表现出狭隘的“自我主体”。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13.
杨丽婉 《考试周刊》2013,(47):176-177
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评价中,可以把评价权利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尊重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巧用激励性的评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促进学生树立自信。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14.
自尊自信是人的心理需要,健全的自尊自信能使人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而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在学生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能够完成的事情面前,认为自己干不了,于是畏缩犹豫不前,活动效率较低。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情绪的两极性较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理念: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更加关注内在自我的发展,他们对自我的变化和呈现的不同特点感到困惑、不接纳。埃里克森指出:"在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自我同一感。这种统一性的感觉是一种不  相似文献   

16.
王翠玲 《学子》2013,(8):40-41
在学生的整个学龄时期,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学龄前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不稳定,但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之后,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认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在这一时期,教育者必须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就像世界上不存在两篇同样的叶子一样,也  相似文献   

17.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人类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动作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作为对自身学习能力判断和估计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它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中学作为人生求学的一个阶段,是社会、学校、家庭正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和…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此时的学生既有独立精神又任性,既自信又自我,既个性张扬又自尊脆弱。因此,学校应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结合在工作中的实践所得,探讨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现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用探究法、明辨法、体验法、激励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看中激趣、玩中悟理、议中求真,达到由知导行的目的。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树立自信、发展自信的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自信程度较低,不相信自己,往往容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而不敢坚持行动方向,缺乏自主精神。【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卑与自傲,知道其中的危害,了解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自信。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克服自卑心理与自傲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根据皮亚杰(Jean Piaget)心理发展阶段,小学二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时,学生正脱离他律时期,进入人际交往阶段,情绪发展逐渐成熟,情感与行动已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和保持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