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坨矿受区域构造及其演化过程的控制,形成的井田构造具有多期次、多性质、多方向和多级别的特点。选择李坨矿7#煤底板标高,利用钻孔勘探资料建立了构造趋势面分析数学模型。通过对7#煤层底板标高1-5次趋势面和偏差图的分析,展现了开滦矿区李坨矿的构造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靳乐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31-231,233
基于对侯甲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整理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侯甲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煤质、围岩性质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影响候甲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其结果对于进行该矿突出区域预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瓦斯分布规律、瓦斯涌出量及瓦斯突出危险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顶煤充分破碎是实现放顶煤开采的必要条件。在坚硬特厚煤层条件下放顶煤开采,顶煤只发生周期性断裂,而不能自行充分破碎,这给放煤工艺带来困难。我局所采侏罗纪煤系中,厚及特厚煤层储量约为6亿t,占全局可采总储量的17%,分布在15个矿井中12个井田,赋存面积大,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不稳定,时而合并或尖灭,主要集中在富东开发区11-12#和12-14#合并层,煤厚5—13m,是七煤局的主采煤层。90年代前一直采用分层铺网等开采方式,存在巷道开拓量大,吨煤成本高,工作面推进度慢等问题,使不同煤层开采比例失调,限制了生产正常发展。为了探索改善坚硬煤层放顶煤综采高产高效技术途径,七煤局进行长期大量的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富强矿西采区  相似文献   

4.
铁东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59下、62、88、98、109五层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可采总厚度7.87m。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兰煤田形成于老第三纪。为断陷型舍煤盆地.含煤地层为达连河组。该组仅有一个煤层群,集中分布于煤系底部10—40m厚的范围内。煤层群厚约10—30m,含煤五层。煤层平均厚度14.63m。煤层群顶部为巨厚油页岩层(70—140m),煤种为长焰煤。煤层含气量为4—12m^3/t.平均8.0m^3/t。依兰煤田煤炭保有储量1.97亿吨,预测煤炭资源量3.61亿吨;煤层气资源量为52.73亿m^3,埋深均在1000m以浅。本区煤层群顶板厚层油页岩,是煤储层最理想的封盖层,断层不发育的块段,是依兰煤层气相对富集的地带。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
通过对西村详查区内二1煤层的聚煤特征、煤层发育情况以及后期构造变化等因素的研究,分析了二1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和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原生沉积因素和后期构造形变的相互作用,该研究对下一步井田的开拓布置、煤炭生产具有较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石圪节煤业公司是潞安最早的一对矿井,有80余年开采历史。近年来,由于3号煤资源枯竭,矿井靠回收煤柱和开采兄弟矿井的少量资源来维持生存。为了延长矿井寿命,稳定职工队伍,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决定以石圪节为试点开采15号煤,进行下组煤水平延深。在地质勘查及后期的采煤过程中,15 4号煤层厚0.35—2.07m,平均1.12m,15—3号煤层厚0.32—5.90m,平均厚1.82m。较之前开采的3#煤层厚度均在6m以上,因此开采15样煤层为薄煤层开采,对我公司是一个尝试,经过综合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开采15#煤层开采的设备选型的充分论证,决定采用MG250/556-QWD系列电牵引采煤机进行采煤,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长180m,每天8个循环,循环进尺0.6m,工作面煤层厚度平均为1.2m,回采率97%,日产量为1384t。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7)
不同岩性层(组)的视电阻率、自然伽玛、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存在不同形态特征。根据这些差异,结合钻探成果资料,在龙凤煤矿区范围内对测井曲线进行综合对比。通过对矿区钻孔测井资料分析,归纳出该区龙潭组含煤岩层及茅草铺组、夜郎组、长兴组非含煤岩层的物性特征,确定了矿区含煤岩层中煤层的位置及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位,并在物性曲线上讨论了长兴组和龙潭组的地层分界线。  相似文献   

9.
新疆尼勒克煤田吉仁台煤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其主采煤层多、厚度大,煤层厚度各异,笔者抓住煤层厚度、结构、层间距,结合各煤层所处层位及其空间组合特征、顶底板岩性等对比标志,对矿区矿区的主采煤层进行了较可靠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梨树煤矿二水平14#层地质条件复杂引起瓦斯涌出不均衡。因此在施工14#下三皮带道时,根据该区域瓦斯涌出量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分配风量、本层超前预抽钻孔、工作面检验孔、探断层孔同时在相邻巷道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矿井今后进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峰峰集团羊东矿是一座50年代简易投产,深部开采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年产原煤130万吨,井田面积约13.2平方公里,且地质条件复杂,已探明∠H>3m断层3000余条,揭露出∠H>3m断层2500余条.可采煤层为三层,其中2#煤层厚度为5.5~5.8m;4#、6#煤层厚度为0.9~1.3m.该两层煤较薄开采极为困难,且煤质较差,致使产品滞销.没有销路,严重影响着经济的运行,而且瓦斯涌出量较大,地应力高,4号煤层又是采煤工艺确定的必采保护层,否则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为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反复研究,结合该矿的实际,提出将煤与新能源(煤层气)燃烧,变废为宝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引言。平岗煤矿5#层煤覆盖面积广、埋藏较稳定,储量丰富,其储量约占全矿可采煤层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二,自七六年五采区5#层煤开采以来出原煤212万吨,占全矿原煤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五。因此说5#层煤是平岗矿主力煤层,但是5#层煤在回采过程中顶板较难管理,经常发生漏顶,冒顶事故,给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因此,对5#层煤顶板失稳原因的探讨是致关重要的。下面将自已在5#层煤开采过程中一些粗浅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鹤岗矿业集团新兴煤矿二采区219#采煤队是新兴煤矿的主要采煤队,其主采煤层是22、27、29、30层,开采区域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围岩较破碎。22层、27层厚度分别为6M、3.5--4m,219采煤队为高档机采,22层与27层层间距为20-25m,27层与29层间距为18-20m,开采22、27层煤分别在27层、29层煤层中布置集中机道和集中总材料道来代替集中岩巷,在27层、29层一分层布置的集中煤巷用石门及上山与上部的分层溜子道联络,27层顶板为沙页岩,煤层倾角为200-250,集中煤巷支护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  相似文献   

14.
对袁店一井煤矿4个煤层的13个煤样和18个气样的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分别研究了煤和瓦斯中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煤层及瓦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袁店一井煤矿各煤层δ13C为-25.91‰-22.01‰,各煤层13C变化不大,具有稳定分布的特征;通过对气样分析,在地面井抽采中,7煤层、8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30%、50%、10%、10%左右;老塘埋管、高位钻孔、穿层钻孔等抽采,90%以上来源于本煤层;中组煤8煤回采期间,拦截抽采7煤层、本煤层及其他煤岩层贡献率分别为20%、73%、7%左右,为矿井瓦斯抽采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兴安矿一290标高以下17层(突出煤层)中部区一段首采区,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对17层煤层打穿层钻孔进行"四位一体"消突,形成工作面生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瓦斯涌出量有很大差异现象的分析,认为煤层厚度、倾角、构造、顶底板岩性、煤中水分等地质因素是影响瓦斯涌出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华丰煤矿四层煤煤层倾角32°,厚度6.2m,为主采、易自燃发火煤层。通过查找发火隐患、进行高地温、强冲击地压影响下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及回采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实施了“旁路式”注氮、高位钻孔注氮、超前钻孔注氮、注浆新工艺,研究应用新型防灭火稠化剂,消除了发火隐患,确保了易自燃煤层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8.
钻孔内瓦斯喷出也叫钻孔喷孔,是瓦斯孔内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研究施工地点的瓦斯赋存规律便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喷孔事故的发生。区域密集钻孔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煤岩层施工密度较大的钻孔,从而对煤层内瓦斯进行充分抽放,常见于井筒揭煤钻、局部高压卸压钻等,区域密集钻孔在构造区域对瓦斯地喷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鸡西煤炭高兴勘探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45、44、43、35、32、30、29、28八层煤为本区可采煤层。可采总厚度为9.06m,含煤系数为1.56%。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了GIS空间插值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分别利用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进行模拟,对研究区实际钻孔煤层厚度数据进行插值,得到了平煤八矿的己15煤层厚度变化图,结果表明:己15煤层厚度保持在1.24m-5.17m之间,厚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加厚,且西北区位煤层赋存较为丰富,两翼煤厚均可达到5m。文末利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预测数据进行了检验,得到高斯模型插值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