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具有指向性,表述物理实验现象的物理语言应该指向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在观察断电自感实验现象中,图1所示的实验方式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学物理教材引朋,并沿用至今.新老教材都采用相同的电路图和相同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新课标也指出,在突出物理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逐渐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透过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和规律。为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特征及策略。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实验教学则址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这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这二者究竟谁为重点的问题,是传统教育与"探究学习"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将其列为重点,要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为达到真正获得知识的目的,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提出“中学物理教学要以现象、实验为基础,观察现象、进行学生实验探究,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实验题要抓住实验目的,所有的实验都是围绕实验目的进行的。实验在物理这门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物理,要高度重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小实验要尽可能自己动手做。要逐步学会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按规则进行实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模块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就是要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用实验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学习到自然界中的本质规律。文章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通过思维、动手,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检验,从而进行理论思考、升华的动态过程。学生必须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其观察实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自己知道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达到抓住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本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初学物理的特征,用实验教学这个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实施物理教学,并由此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为学生正确认识物理本质及变化规律提供客观事实。特别是要引导和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巧妙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思考,从现象中归纳,从感悟中理解物理概念;并通过实验中提供的客观事实把学到的一个个知识点分类串连成线,促进学生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物理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本质的因素隐蔽着,不易被学生认识,这给学习带来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使本质的东西显现出来。本文分别从探究静摩擦力方向实验的可视性改进、微小形变实验的可视性改进、光传播路径的可视性演示、振动的可视性演示等四种实验教学法的改进论述,探讨如何达到实验现象"可视"的目的,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0.
物理的神奇激发起学生的激情,物理科学探究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并体验物理实验,感知科学探究实验的乐趣;领略自然与生活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终身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激发探究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姬学松 《成才之路》2014,(33):64-64
正物理学科离不开总结一定的规律,形成定律或结论。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规律研究和形成的过程,并运用相关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途径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来探寻物理规律是新课程所大力倡导的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某些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和假设。3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现象和自主探究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或探究实验来实现,并通过对现象论证、评估、总结得出结论,按照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无论是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都必须要借助于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抽象的物理知识,如红外线、分子运动、电、磁等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这些知识所涉及的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与物理教学整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催化作用,这样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的学习,它主要包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物理方法的学习等.物理概念,就是某一事物、现象的本质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它是在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觉、知觉,形成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想象,区别出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把一些事物的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中考都对物理实验加大了考查力度。除了考查与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外,还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实验手段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评价题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因为新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实施探究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交流与评价。一些实验区把评价在探究实验中体现出来,用于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和科学素养,使试卷的面貌焕然一新,试卷质量提升了档次。  相似文献   

15.
1 高中电学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 1)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首先,物理实验的设计一定要能够真实的、准确地反映物理本质,一定不能制造假的现象来蒙骗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这就是物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所用原理在理论上无错误,合理地区分误差和错误,物理实验虽然允许一定的误差存在,但是要认真地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给出科学的理论解释,设计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误差的产生.比如说,测量电阻的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由于电热效应使电阻产生了变化,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高中物理课堂标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生要自主探究问题,寻找根源,通过思考、观察、实验操作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及联系,物理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范春 《中国教师》2008,(14):47-47
<正>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得来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或生活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便成为课堂教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由于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会形成很多与物理现象相对应的物理前概念。这些"物理前概念"中有些与科学概念是一致的,可以定义为正向前概念,正向的前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学习;另一些则与科学概念相违背,可以定义为错误前概念,这些错误前概念会影响正确概念的建立,影响物理学习的效果。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形成原因各不相同,有的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要通过设  相似文献   

19.
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要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本领".具体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心思——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眼观——观其现象求本质,动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20.
增加随堂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依靠的是分析物理现象来发现物理规律,得出物理结论的。对于学生,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抓住现象中的本质,排除干扰因素,归纳出物理现象中共性的东西。对于教者,要善于设立一些物理现象,也就是物理实验,来直观、形象地再现物理过程,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找规律,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最后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下面,是我在讲初中物理“浮力”这一章时,在课堂上所设计增加的一些随堂实验,目的是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课堂上45分钟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一、通过实验,突破难点在“浮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