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近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环城圈的土地开垦衍生了大量村落,主要分为官垦型村落、私垦型村落和农场型村落.尽管不同类型的村落有着不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但整体上揭示了天津城市近代化发展对周边区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但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及领域,而且作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经济的萌芽,加速了区域市场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并通过中心城市等对周边各地产生幅射作用,使近代对外通道格局的出现由可能成为现实.这对今天北部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一体化"有历史渊源。"京津冀区域"是首都及周边地域交叉又跨行政区划的新型区域概念,注重多元联系、综合互动的"社会文化生态史"是区域史研究的新视角。河北省会1870至1949年间在保定、天津、北京之间移动流转11次,平均7年变动一次,变换频率之高、次数之多、间隔之短,为全国史上独一无二,是近代剧烈政治变动的共震连动效应,形成了近代京津冀区域的特殊社会生态,也是区域一体化的历史基础。京津冀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流动与配置变动,造成社会流动的结构、流向、范围与数量发生变化,社会流动与文化生态形成互动效应。天津和保定先后成为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集中地,培养了最早一批近代军事、政治人才。蒋介石在保定的军校生活,反映了清末全国人才向保定集中的跨地域流动,形成同学、师生新的群体关系,构成了近代政治军事人才关系网络,保定及京津冀区域文化生态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天津近代服饰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服饰与北京近代服饰、与中国北方其它城市和地区近代服饰以及与上海等南方城市和地区近代服饰的差别与联系,并就天津近代服饰与其之前历史上的服饰予以分析阐述;结合天津的历史、人文、经济等诸多要素总结出天津近代服饰变革的主要特点——近代性(甚至于现代性)、文化多元性、包容开放性、时尚引领性,及其在我国服装发展演变.特别是中国北方近代服饰发展演变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但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及领域,而且作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近代经济的萌芽,加速了区域市场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并通过中心城市等对周边各地产生幅射作用,使近代对外通道格局的出现由可能成为现实。这对今天北部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关于近代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研究队伍日渐壮大。近代城市史研究工作更是丰富了该课题的研究内容,推动了中国城乡关系演进轨迹的厘清工作。从研究内容和角度看,研究重点以城乡经济关系为主,城乡社会多元研究为辅。从研究地理区域看,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开埠地区的大城市及其腹地农村,而对于广大中小城市及其周边乡村,特别是内陆和边疆地区的城乡关系研究仍然薄弱。  相似文献   

7.
评戏成长于天津,是天津市井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因子。近代以来,受新式文明冲击,天津的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产生裂变和重组,整个地区的社会风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情况下,近代天津文化环境对评戏进行重塑,同时评戏也对天津市民的娱乐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评戏作为考察对象,将其置于近代天津的城市社会变迁之中,对它走进天津的历程、在天津面临的处境、所形成的区域特色评戏文化以及所做的结构、组织、人员的调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乡村工业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变得十分萧条。但同样面临机器大工业的冲击,临近天津的高阳地区反而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形成了一个以棉布生产为主的区域。虽然几经危机,但均能度过危机,重新繁荣。高阳织布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距离大城市相对较近,能够接受大城市的辐射,不断引进适用技术,再就是当地的企业家精神。近代高阳乡村工业的发展对今天的经济发展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自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问世以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也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时至今日,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在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的宏观研究,近代中国大学的个案研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研究。由于中国近代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各异.从大学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的角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明晰地了解影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很多具体的区域性人物和事件,并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客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华北区域城市体系发生了重构,天津取代北京成为区域城市体系的中心,这一重构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区域内单体城市的发展。保定即由行政中心城市向冀中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转变,其在区域内的功能定位、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出现变化,与经济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1.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近代广西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在引起周边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周边农村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城乡交通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两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身发展水平低,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及沿海城市,因而近代广西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商品经济发展迟缓、水平低以及深受广东影响等特点,未能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我国的职介机构也随之产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上海、天津等一些大城市,私人开设的以介绍女佣为业的职介机构在当时的职介服务体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是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创办背景、创办方式、日常经营管理等方面对近代天津的女佣介绍所—女店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皮毛业是近代邢台的特色产业,它在明代中叶兴起,其繁荣和发展又与天津开埠紧密联系,它也曾是影响近代邢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近代邢台皮毛市场的形成、皮毛业的发展以及皮毛业对邢台近代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广西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在引起周边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周边农村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城乡交通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两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自身发展水平低,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及沿海城市,因而近代广西城市发展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具有商品经济发展迟缓、水平低以及深受广东影响等特点,未能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天津开埠后,随着国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文化教育事业等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在其日记中较为详细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中、上层居民饮食消费概况,本文以其日记为中心对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动、变动的原因及对天津餐饮业、食品加工业、餐饮观念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8.
集市(镇)在华北乡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在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江南市镇研究相比,近代华北集市(镇)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关于集市数量和集期的研究较多,关于集市其他方面以及市镇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二是市镇研究方面缺乏深入的个案剖析;三是集市和市镇研究方面均缺少与其他区域之间的比较。因此,今后的近代华北集市(镇)研究应在研究视角转换和扩大研究视野、研究方法更新、研究内容拓展、资料发掘利用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使相关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9.
天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城市街道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天津街道的演变与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整理研究,以时代背景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归纳为"传统"、"近代"和"现代"三个城市街道发展阶段,并以此分析总结出影响天津街道演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昌硕(1844—1927)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师、"海派艺术"的领袖人物。其书画艺术表现了中国近代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因而名震中外,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南通艺坛。通过对吴昌硕与南通文艺界交游的研究,梳理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时代、周边的环境以及师友间相互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感知、理解吴昌硕及南通近代文人的文艺思想和艺术特色,了解南通近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