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科文 《教育》2011,(31):5
在国际上,"在家上学"有一个通用英文词"Homeschooling",是美国19世纪末开始萌芽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在家上学、私立教育都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从而增加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但我们常说,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长。脱离了学校的教育,家长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那么,家长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刘志宏 《甘肃教育》2011,(24):24-24
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孩子最基本的教育发生在家庭而非学校。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家长参与能使学校的教育理念更易于形成,更有利于教改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应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来。  相似文献   

3.
论家庭教育的责任缺位与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乃至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教育不仅仅要培养知识与能力,还有着更加广泛的内容。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作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场所,比正式教育场所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无意识中有过多不负责任的现象,他们把教育的责任盲目地推给了学校。在择校大潮中费尽精力,把自身的责任仅仅看作如何将孩子送入一流的学校。家长应该提高认识,在孩子的道德发展与人格培养中尽到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们真正独立踏上社会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疑是最主要的教育手段。然而,有不少家长却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就为孩子的教育投上了加强险,由此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就业压力和行业竞争加剧,很多家长更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自己忙于工作,甚至与孩子相隔两地,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孩子没有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思想上与心理上都不健全,于是就造成了学校埋怨家长、家长又抱怨学校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家长的教育。任何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三大介体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在我国往往把教育的介体单一片面为"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对家庭教育的忽略,导致家长个人责任的淡化,把教育的责任直接推到了学校,发生问题一味的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绝大部分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会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中,很多良好的品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形成,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和家长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小霞 《文教资料》2014,(6):120-121
家长教育倦怠使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变得消极与压抑,希望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影响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热情与信心。本文主要研究了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对于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生活学习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得出家长的教育倦怠心理与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并基于此给出家长必须加强自身倦怠心理调节,家庭教育专业化。以及学校社会网络支持的几点消除家长教育倦怠心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薛伟东 《甘肃教育》2014,(24):22-22
正有好多家长,谈及孩子上网就怒气冲天,怨声载道。抱怨孩子不听话、管不了、管不住,抱怨学校管理不严,监督不力。其实,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一、中学生上网成瘾的原因1.家长认识偏颇,孩子精神空虚。好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长,只要把孩子照顾好,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很多家长只顾工作,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现实中,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不成材完全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关爱孩子,把握不好宽严度,教育孩子时情绪化严重.致使孩子在成长中喜怒无常,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有的家长很想拥有科学的育子方法.但却苦于没有人指导……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孩子,就是关注我们民族的未来。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发挥各自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校合作的基础是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则是家校之间能够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0.
许多班主任都有这样的感受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理 ,而且家长也不配合……这正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钩的表现。须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绝大多数品学兼优的孩子身后 ,都有着功不可没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 ,班主任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 ,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而班主任要想获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更新意识有的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认为只要供给孩子吃穿就算尽到父母的责任了 ,什么品德培养、智力开…  相似文献   

11.
向守万 《学子》2012,(6):56-57
开家长会是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家校沟通主要方式。通过开家长会,可以使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唤醒家长的教育和责任意识,使家长自觉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是在言传身教、做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不断增多,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家长平时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够,在孩子发生安全事故后,悔之晚矣。一些学校为了减少经济赔偿,推诿责任;一些家长自己好像局外人没任何责任,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使得矛盾激化。这样,既影响家长的情绪,又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两败俱伤。本文引用近几年本市一些学校部分典型安全事故事例,剖析导致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类似安全事故重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家长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家长、学校联合才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义宗 《学周刊C版》2014,(5):198-198
近年来学生安全事故不断增多.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家长平时对孩子安全教育不够,在孩子发生安全事故后,悔之晚矣。一些学校为了减少经济赔偿.推诿责任:一些家长自己好像局外人没任何责任.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使得矛盾激化。这样.既影响家长的情绪,又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两败俱伤。本文引用近几年本市一些学校部分典型安全事故事例,剖析导致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类似安全事故重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家长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家长、学校联合才是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和责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我为什么要访问家庭与学校必须密切结合,已经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了。过去家长到学校,不是交纳费用,就是看看老师怎样处罚学生。很少有家长来学校瞭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研究怎样和学校配合进行教育。大部份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教好  相似文献   

16.
孙方连 《中国教师》2013,(10):73-74
<正>现在的家长似乎有这样一种观点: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教育责任都应由学校承担。其实,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孩子每天在校只有8小时左右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在校外,会受到来  相似文献   

1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在孩子进入学校以后,这个“教师”就理所应当地把主要的教育责任让渡给了学校,更多的时候家长只是一学期参加一次家长会,看看学生的成绩单,然后说上几句鼓励或是威胁的话。其实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远不应止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成为教师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19.
金悦  张旭 《安徽教育》2013,(3):11-12
<正>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将来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有一个光明前途,家长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作为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十几年的教育工作者,为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隐患感到担忧。一、依赖学校,忽略家庭教育的责任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因此,他们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自己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孩子的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20.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相互沟通的桥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直到长大成人,都在受着家庭的各种影响,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因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薄弱,缺乏教育知识与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承担家庭教师这一责任的家长实在太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难管教,但不愿去与学校联系,形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学生在家不服父母管教,家长显得束手无策,在校顶撞老师,家长轻信一面之词来校闹事,既损坏了学校的声誉,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