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我们做老师的时常会为孩子们的争吵大伤脑筋。其实,孩子们适当的争吵是很正常的,争吵是孩子们思想碰撞的火花,我们完全不必过分地忧虑,但孩子们吵得太厉害,则属反常现象,应该制止。在日常工作中,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方法,对处理儿童争吵有一些帮助,现作简单介绍。将彼此隔离对喜欢吵架的孩子,在空间上可暂时将他们分开,分开以后,一个巴掌拍不响,架自然吵不成。我们把爱吵架的孩子暂时“放逐”到其他活动区域内,告诉他非到一定时间(五分钟左右)不得擅自出来。运用这种隔离法,往往可以把儿童的一场“战争”化解于…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一位老师与校长争吵了起来—— 校长说:"这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决定,你必服从安排." 老师说:"为什么随意调整我的工作岗位?明显是歧视我,我就不服从这样的安排!" …… 原来,有一个年级少了一位语文老师,校长决调整教师的岗位,抽调一位老师去这个年级任课.因为事先没有和这位老师通气,工作安排属于"命令式"的调整,所以这位老师感到委屈,不同意校长的调整,跟校长争吵起来. 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类似的事情跟老师争吵起来.争吵不但伤感情,也伤管理进程,让管理走进"狭路",甚至是"死路".老师为什么会跟校长争吵?因为校长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给老师设计好"退路".什么是"退路"呢,不妨先听听另一位校长的"退路"智慧.  相似文献   

3.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开放"单独"家庭可以养育两个孩子以后,"二胎"就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要不要生二胎,如何解决由生二胎所带来的家庭格局的变化与家庭矛盾的产生等也就成了单独(双独)父母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第一胎孩子调查了解到,二胎父母对养育二胎比较乐观,但是问题也是非常多的,"二胎"家庭父母应该警惕比较心理,要给予孩子"退行"空间,留出与第一胎孩子的独处时间。要淡然面对争吵,把纷争变为发展社会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这天夜晚,明明家的书房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原来是"拨"和"拔"两兄弟谁也不服谁,吵架了.  相似文献   

5.
蔡娟 《成才之路》2014,(8):62-63
孩子间的“争吵”,常见也常有,如何正确理解并给予恰当的诱导式教育,这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于文斌 《山东教育》2013,(Z3):71-72
案例彤彤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性格倔强、要强,只要是自己看到或是用过的东西,她就认为是自己的,不许别人动,更不许别人用,稍不如意就会大声哭闹。镜头一:早晨,彤彤第二个来到幼儿园,她想去自己喜欢的"爱心医院"玩,可只一会儿工夫,就听到"爱心医院"里传来了争吵的声音。只见彤彤正在抢夺萌萌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还连声地喊着:"这是我的!这  相似文献   

7.
谭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初二.最近这段时间。儿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很僵,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谭女士说,儿子从小就练钢琴.主要是孩子的父亲希望他学习一技之长.但也感觉到孩子的兴趣其实并不大。  相似文献   

8.
不可忽视“磨难教育”彭绍祥5月中旬,某县某中学一位十三岁的男生,为赔偿手表一事,与同学争吵,事后心理不平衡,吃农药自杀身亡。令人惋惜,发人深思。今天我们做父母的,在给孩子创造各种优越条件时,却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磨难环境的体验。现在的孩子大多...  相似文献   

9.
“三八线”     
每每回想起那一次争吵,我便情不自禁地想笑。那是一节数学课。"一堆苹果的三分之一是多少?""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7折后需要多少元……"听完赵老师的讲解,我拿  相似文献   

10.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吵,多数父母常采用以下几种做法:制止争吵;评判对错;阻止自家孩子的行为;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平息“内战”……孰不知,这些方法一次次剥夺了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孩子之间的争吵是儿童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儿童交往的一种方式,孩子正是在争吵中逐渐地学会与人交往的。父母要允许孩子争吵,让孩子在冲突中获得必要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学会收敛自己。如果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影响孩子这个学习过程,使弱者不能学会保护自己,使强者变得肆无忌惮。。C理学家皮亚杰主张…  相似文献   

11.
流沙 《家长》2003,(Z2)
在家教中,有的父母认为夫妻扮演“红黑脸”,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当孩子不听话或犯错误的时候,妈妈袒护孩子扮“红脸”,爸爸批评孩子扮“黑脸”,或者反之。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家长都在用,但是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既然孩子不听话或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懂得道理并勇敢地改正错误。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另一方却为孩子求情,甚至为此争吵起来,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没有错误,被批评者反而成了旁观者。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明辨是非,然而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就会…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精神“补品”是多种多样的,专家们认为,家庭和睦温馨,是0-5岁儿童最有效的精神补品。在欢乐、和睦、幸福家庭氛围中生活的孩子消化功能正常,身高和体重都能达到优育标准,而且智力发育也较快,故显得聪明伶俐。在单亲家庭以及在父母经常争吵的生活环境中,孩子的肠胃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即使不发生呕吐等症状,也会因常处于紧张状态而影响对营养素的吸收利用。而且,孩子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争争吵吵中忧郁惶恐,无所适从,从而变得自卑胆小,失去天真活泼的天性。严重者,其性格怪癖且无法纠正,延至成人期,容易出现神经、精神疾病以及人格障碍丽诱发犯罪。  相似文献   

13.
鲁杰 《顽皮娃娃》2008,(15):I0009-I0010
纠纷现象:越是在一起玩的小朋友越窖易发生纠纷。 孩子间相互争吵、打架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孩子们不见面时想得不得了,刚见面时亲得不得了,可没过多长时间就打起来,同龄的孩子打,年龄差很多的也要打。家长呢,一方面怕争吵时打架,伤害孩子;另一方面怕伤了和气,所以往往以训斥自己的孩子而结束争吵。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 ,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 ,为了争一件玩具 ,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 ,甚至是一句话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会看到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 ,甚至有的家长大声训斥 ,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 ,大家都认为争吵不是件好事。但是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他们之间的争吵 ,你会发现争吵也可称为一件“好事” ,它对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是有益的。一、争吵使儿童学会理解、体谅他人 ,促进了儿童社会化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争吵的产生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产物。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5.
农场的大棚里,一年四季都保持着适宜的温度,各种蔬菜茁壮成长,好不热闹。可这一天不知为什么茄子和土豆争吵了起来。它们争吵的原因只有一个——为了寻找自己的故乡。土豆是"土"还是"洋"只见茄子涨着紫脸说:"这家伙满嘴谎言,居然跟我说你是从外国来的,明明名字叫土豆,怎么会是洋品种呢?"土豆素来有点害羞,小声地抗议:"我就是从外国来的,不但是我,辣椒大哥也是从外国来的。""怎么可能!"茄子火气更大了,"从我家族在这个农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和离异前的争吵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但离异事件本身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早在夫妻离异之前的争吵状态中便已形成了。离异不过是这种争吵状态的结果而已。两者相比,后者对孩子的消极影响更大。当然,离异对于孩子毕竟不是件好事情。那么怎样才能把离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降到最小限度呢? 一是夫妻双方应首先本着爱孩子的“主旋律”,在道德上诉诸于自律精神,诉诸于父母的良知,诉诸于亲情的责任感,各自守住一条不伤孩子心灵的底线。二是双方在离异前,应达成默契,在孩子面前不争吵,努力保持表面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一天,郝婷小朋友拿了一袋桔子水上幼儿园,王明小朋友看到了,郑重地对她说:“这是一袋假冒的桔子水。”结果,两个孩子一个说“是”,一个说“不是”,便争吵到我这儿来了。我听后,没有马上确定谁对谁不对。灵机一动,给他们念了一首  相似文献   

18.
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冲突。如果关系紧张,父母和孩子的每次争吵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与孩子争吵是父母最头痛的事,虽然孩子受到过尊敬长辈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性都比较强, 在家庭和社会中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比以前多很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发生矛盾时,如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引起"家庭大战"。  相似文献   

19.
我和先生晓东的婚姻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从开始的新婚热恋,到经历有孩子后夫妻之间令人烦恼的争吵,再到现在我们彼此关爱、默契和依恋,真是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是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孩子、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的教师,会有怎样的教育动力。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就要投入那种角色。如,孩子病了,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搂抱她、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