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作"走转改",一个把问号拉直的过程 正如在不少媒体遇到的情况一样,"走转改"活动刚启动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也抛出了一串质疑:我们也经常到基层采访,那不是"走基层"吗?会不会变成记者主持人的体验秀?  相似文献   

2.
刘晓峰 《今传媒》2013,(10):131-132
主持人作为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在广播电台节目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当前国内广播"走转改"的最新实践,对广播主持人参与"走转改"的必要性,如何开展"走转改"活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如何建立和完善深化"走转改"活动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深化"走转改"活动重质量见实效,乃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结合大同日报社"走基层——大同乡村行"报道的实践,就这一课题予以探讨。深化"走转改"活动,迫切需要抓住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正在实施"走转改"活动。在"走转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新闻媒体中的优秀作品数量逐渐上升。因此,在新闻媒体中落实"走转改"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新闻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对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4月11日至12日,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研讨会,对"走转改"活动开展8个多月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会议同时呼吁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紧迫感自觉"走转改",带着责任感坚持"走转改",带着使命感深化"走转改",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  相似文献   

6.
王求 《中国广播》2012,(9):10-12
本文从中央电台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际出发,介绍了中央电台"走转改"活动的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分析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即能准确地把握大局方向,促进新闻创新和有效传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带来全媒体发展新阶段的新探索、新思考等。  相似文献   

7.
林崟峰 《东南传播》2013,(3):129-130
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中开展了"走转改"的活动,该活动实施一段时间后,新闻界开始涌现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同时,"走转改"的活动也发挥了对新闻记者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职业化建设必须适应这个格局的发展需求,适时的开展"走转改"活动。  相似文献   

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针对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依靠通稿等问题提出来的,并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如何将"走转改"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就成为许多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转改"不是一阵风,而应该是一种始终凝聚在心中的恒定新闻价值——为了真正把"走转改"精神落到实处,《承德晚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走转改"  相似文献   

9.
翻开近期《经济日报》,"走转改"报道无疑是版面亮点."走转改"活动正在促进日常报道的变化."走转改"正在渗透到日常报道中,成为大家自觉遵循的采写原则.如专版是《经济日报》版面构成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稿件偏长、材料味浓、时效性差是多年来我们在努力克服的"顽疾".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不少版面编辑主动深入基层,自觉采写调研式报道,版面清新起来,内容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走转改",把握着力点,放大效应,扩大影响,使之常态化、长效化,是摆在新闻战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见闻式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目前的"走转改"报道多是见闻式的故事报道,广度有余,但深度显得不足。贴近基层,见闻式的新闻报道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能为受众带来感动,但在发挥新闻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走转改"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认为这是践行新闻工作基本规律和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深入开展"走转改",是造就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必由之路,是改进新闻报道的必由之路,是践行媒体责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广播电视工作的生命线。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坚持按新闻规律办事,把"走转改"当作广播电视的常态,实施常态化"走转改"。树立常态化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什么样的观念就决定什么样的行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是一阵子,也不是"运动式",而是广播电视宣传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指针。中央提出"走转改",正是抓住了新闻宣传这一带方向性原则性的方针。鄂州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实践中把"走转改"区别于一般的政治学习和活动,突破过去那种运动式、活动式的学习方法,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势必要求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具有与之匹配的"新媒体素养",考虑电视新闻的制作和文字编辑特点,以电视新闻文字编辑为研究对象,观察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文字编辑的华丽转型,指明新媒体时代文字编辑新媒体素养培育的迫切性,结合电视新闻创新发展,提出文字编辑的创作策略,提升电视新闻节目新媒体运营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自觉把‘走转改’常态化""在‘走转改’中开发记者的发现力""在‘走转改’中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三个角度,阐述了坚持"走转改"与提升新闻宣传吸引力和舆论引导力、提高记者业务能力的必然联系和现实意义。坚持"走转改"才能树立新闻队伍的新形象,展示新闻报道的新风貌,走出新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走转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烙印上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它背靠于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大背景。"走转改"精神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我们倡导"走转改"精神,一方面要遏制和清除新闻环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回归新闻本原,保证新闻传媒的航船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相似文献   

16.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报纸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阵地。随着新时代将"走转改"作为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制度安排,是融合新闻传播规律与宣传事业高度的一项战略举措。本研究针对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在新时代的常态化创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在实践中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作者以《甘肃日报》"走转改"活动为例,深入分析了"走转改"活动与民生新闻的内在关系,是实践者较具学理色彩的一篇文章。全国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是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引领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活动。在实践中,"走转改"体现出了与民生新闻的天然亲和力。各媒体开办的"走转改"专栏基本就是民生新闻的专栏,专栏报道就是典型的民生新闻报道。《甘肃日报》500余篇"来  相似文献   

18.
"走转改"是新时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走转改"符合播音主持创作规律并将之提升;"走转改"让播音员主持人进行了新闻锻炼;"走转改"可以升华时政新闻;本文结合近年来播音员主持人及笔者走出演播室深入"走转改",谈新闻采编实践对播音员主持人改语风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深化"走转改"、践行"三贴近",是当前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深化"走转改"、落实"三贴近",关键是要解决好"下"和"上"的问题,做到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沉下去,一大批精品力作涌上来。通过不断深化"走转改"、践行"三贴近"来实现"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切实解决好当前新闻报道特别是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20.
"走转改"活动在多元传播格局下还应继续坚持吗?本研究结合媒体发展实际,探讨了无论时代变迁,新闻工作者都应将"走转改"活动作为生命之源。新闻工作者在"走转改"活动中保持常态化,才能使创造的作品更有温度和深度,这为"走转改"活动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