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评过程】一、导入上次作文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地体味了一次“琐忆”,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手中的文章片段,看看他们“忆”的怎么样。二、展开讨论师:先请大家就所选的《琐忆》的开头谈谈看法。习作材料1: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棵老树和一棵小树。老树枝叶枯黄,根已衰老;小树枝叶茂盛,正在茁壮成长。这就像我的外婆和我一样,外婆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劳累;我正值青春年华,茁壮成长。生1:究竟是写“我”还是写“外婆”,看不明白。生2:“老树”与“小树”的比喻用在这儿不妥当,它们不能成为回忆的实体。习作材料…  相似文献   

2.
5月28日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师爱,像一把伞给我遮挡风雨;师爱,像一盏明灯帮我照亮人生的道路;师爱,像一棵参天大树给我掩盖烈日……  相似文献   

3.
两棵小松树     
春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高高山上的石头缝里,钻出两棵细嫩的小树苗,一棵是小松树苗,还有一棵也是小松树苗。春雨细细洒,春风轻轻吹,这两棵小松树苗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瞧,他们个儿一样高,叶儿一样绿,多像一对双胞眙。一天,一棵小松树对另一棵小松树说:“哎,你说,是谁把我们俩种在这儿的呀?”另一棵小松树说:“是呀,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呀?”“一定是人把我们种在这儿的。”“不,你看这高山上没有路,人  相似文献   

4.
一个嗜鸟如命的人,看到一只啄木鸟趴在一棵老橡树上“笃笃、笃笃”地啄着。一会儿,一片树皮就被啄下来,把藏在树皮下的虫子夹出来咽了下去。 养鸟人心想,“啄木鸟为了吃饱肚子,竟要付出那么大的力,费那样大的神,简直太辛苦了。”他决定  相似文献   

5.
学校组织植树,同学们干得真起劲。“我种了一棵柳树!”“我也种了一棵柳树。”“我种了一棵……还是柳树。”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回家     
自从“非典”这个病魔来了之后,老师将我们送到校外,妈妈不能按时来接我了,我只好自己走回家。一路上,我看见小河旁的那些垂钓者,神情都是那样的专心。小鸟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着,像是与我谈心,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是在为我歌唱。一棵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好似保卫小河的战士。我抬头看见天上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风筝,我想:那些人们放飞的也许并不仅是风筝,还有对亲人的祝福吧。这时一阵风儿伴着花儿的芳香、泥土的清香向我拂来,我的心情顿时舒畅了许多。走在路上,虽然耳畔喧闹声、喇叭声不绝于耳,但我知道我的心情是平静的,我什么都不想,只…  相似文献   

7.
好大一棵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会告诫学生:“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集体”,还是“集体荣誉感”,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次主题为“好大一棵树”的主题队会。在队会开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一片叶子也没有。我请学生观察这棵大树,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这是一棵快死的树;有的说这是一棵老人树,它已经老得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还有…  相似文献   

8.
鸟与树     
“√”号,是一只鸟 一只美丽的鸟 一只可爱的鸟 一只吉祥的鸟 作业本,是一棵树 一棵稚嫩的树 一棵绿色的树 一棵希望的树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情境,提取信息。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一段少先队员春季植树的镜头,并由此给出一条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你能联想到什么?并让学生把自己的联想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小组交流……〖点评〗由于教师提供的信息具有开放性,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而彼此间就有了交流的需要。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生a:我们小组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联想到了“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松树与柏树的棵数比是4∶1”、“松树与总棵数的比是4∶5”。生b:我们小组不仅想到了以上三点,而且联想到了“可以把柏树的棵…  相似文献   

10.
他们决定离婚了,5岁的女儿哭了. "爸爸是一棵大树."女儿拉起他的手. "妈妈是一棵大树."女儿拉起她的手.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之间飞来飞去."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学校,对于今天城里的青年教师来说简直就像童话,可它之于我却像一瓶酒,时间愈久远,芬芳愈浓烈……“一个人的学校”是指只有一位老师的单班小学。那时,层峦叠嶂中的朱才小学就是那样的小学,我曾在那里教了两年书。学校设在一所古老的祠堂内,大门上头“朱氏宗祠”四个字依稀可见。校门口有一棵稻箩粗的大樟树,少说也长了一百多年。有一条小河从校门口潺潺流过。  相似文献   

12.
记得1997年本刊第二期的“排行榜”(“今日星辰”的前身)栏目里,作家王周生为管燕草所发的几篇文章写过一篇点评文章《小草的歌唱》,她说:“当然,管燕草还是一棵小草……但是,这是一棵生气勃勃的小草,这是一棵真诚的小草……生话为她打开了文学这扇窗。”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一位印地安人对他的孙子说:“在我的心里生长着两棵野草,他们互相争夺,都想占据我的心灵。一棵是仇恨、嫉妒和怒气,而另一棵是宽容和爱。”“那哪一棵草能最终战胜对方,占据你的心灵呢?”孙子好奇地问。老人笑了,他缓缓地回答说:“那要看我浇灌哪  相似文献   

14.
崔尔胜 《学语文》2009,(5):41-42
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称量对象截然二分,不相混同。前者称墨植物。如“一棵草”,后者称量颗粒状物体。如“一颗石子”。但如果阅读一下明清小说,如《西游记》,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棵”与“颗”并不是截然二分的,而是相混的。这说明现代汉语中“棵”与“颗”作量词截然二分的用法有一个发展过程。量词“棵”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巩固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多有为其居室书斋题名的雅趣;有些酷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名人,也乐为自己居室题中国斋名,颇富传奇色彩。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屋叫“老学庵”,他对书屋含义作过解释,取“师旷老而学优秉烛夜行”之语,意为活到老,学到老。明代书画家徐文长,酷爱屋前一棵虬曲盘旋、古拙遒逸的青藤,就将自己书屋命名“青藤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小学教学设计》2005年第3期《分数 应用题的转化教学》一文,我认为朱老师的做法值 得学习,但朱老师的“转化”还不够全面。本人也 有一些想法,现提出与各位同行商榷。 1.“梨树棵数是桃树棵数的2/3”,还可以转化 为“梨数棵数占桃梨两种树的2/5”。在这里桃树与 犁树的总棵数是单位“1”。另外还可以转化为  相似文献   

17.
圣诞树     
“我多么希望我能成为一棵圣诞树啊!”一个圣诞节前夜,森林里的一棵杉树说。 “等你再长大些,你会成为一棵美丽的圣诞树的。”小兔子说。  相似文献   

18.
还有那棵树     
我还是常常能够梦见那棵树的。在我感觉孤独困惑的时候,生命最深处那一道孤绝的风景便白天黑夜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棵树使我想起了卡夫卡曾经写过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他曾发问,那棵树统领了一切,那么谁又来统领那棵大树呢?卡夫卡是天才而孤独的,万分的孤独。他的“茫茫荒原之中”的“一棵孤独的”大树般的作品,至少使我这个自认为已经跨入青春之河的人走向不能自拔的精神泽地。那棵“孤独的”大树将我的平常之心一次又一次掳掠而去,无形之中我便常常能够梦得见那棵有形的大树了。  相似文献   

19.
找出“隐蔽条件”(即“中间问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在帮助学生寻求“隐蔽条件”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训练方法:(一)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校园里有21棵桃树,24棵杏树,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杏树的棵数的总数多10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梨树?时,引导学生将题里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发现桃树和杏树的总棵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么它就是“隐蔽条件。”(二)画出思路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菜店运来60筐菜,里面有45筐是黄瓜,其余的是茄子。黄瓜比茄子…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棵“果树”,那么,他们的家长便是“园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