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沦源岩画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探究其所传达的中国古代绘画空间意识之源。在原始艺术阶段,中国的绘画就已经与西方在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拉开了距离。我们在建构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大厦时,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花山岩画表现的壮族原始体育,产生于图腾崇拜,其基本图形是具有蛙形动作和韵律的身体语汇。对岩画内容的分析表明,在岩画制作的时代,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是与原始信仰、舞蹈、强身健体等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形态。作为一个历史参照物,花山岩画使人们看到当今壮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岩画作为讨论艺术起源的对象,直接指向原始人类开始产生有意识的创造活动的代表,然就艺术范畴而论,此种原始绘画形式的内涵是否能够满足艺术创造的确切涵义,抑或是岩画更倾向表示了原始人类对自我认识的过程。朱狄在《艺术起源》一书中,从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探讨原始艺术的发生,因而引发此中之重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福建境内的原始舞蹈岩画体现了福建祖先社会生活的诸多文化内涵,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状态,主要包括宗教祭祀文化、人口繁衍文化、征战文化、生产文化和以蛇为代表的图腾文化。每一类舞蹈岩画都表达出人们的观念和祈望,特别是以蛇为图腾类的舞蹈更为鲜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原始涂绘岩画材料与现代岩彩画材料的依托材料、颜料、调和剂和工具进行了比较,揭示出现代岩彩画是如何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摒弃不利于色彩保存和艺术表现的因素,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有生机的绘画艺术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田野考察和文献资料收集、查阅、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原始岩画最早蓬勃发展的西部宁夏岩画中的射艺图像进行研究。将收集的355幅有关射艺的图像分为狩猎图、战斗图、出行图、练习图、持弓舞蹈图、游牧风情图、崇拜弓箭图、射箭生殖崇拜图等8类。所有这一切为古代宁夏地区原始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和繁荣创造了条件,也为古代农耕民族体育文化和草原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是阳刚美或壮美,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是阴柔美或优美。  相似文献   

8.
花山岩画及其传说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语PYALAIZ,音为岜莱,意即绘有画纹的山,意译为花山。花山岩画传说是对花山岩画这一著名壮族历史文化遗迹的艺术诠释。本文在对花山岩画传说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从花山岩画和花山岩画传说两个层面展开对其研究史进行了总结,初步廓清了其研究的脉络。这对于进一步从多学科视角挖掘花山岩画传说的文化意蕴及从民间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本体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段彩虹 《家教世界》2013,(7X):260-261
运用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从体育形态学的角度研究贺兰山狩猎岩画的原始体育文化,其表内容为狩猎工具的使用和狩猎技战术的运用,使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原始体育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创造了一条著名的"草原岩画长廊"。它们用自己的智慧以岩画的形式体现了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对远古先民而言,岩画不仅是一种表达的结果,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从动态的媒介到平面的设计角度,分析装饰绘画的艺术设计、材料技术以及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300多年前去世的画家维米尔留下了许多为人们喜爱的大师级的油画作品,人们对维米尔作于17世纪的风景画名作《德尔夫特》已十分熟悉,但是就如伦勃朗的生平很少为人所知,维米尔的艺术生涯也充满了神秘之处,如这幅《德尔夫特》究竟创作于什么年代,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德尔夫特》画的是1660年的德尔夫特小镇,笔通过对作品及史料的分析,认为这幅作品较有可能完成于1661至此1663年间,并同此而对油画《德尔夫特》产生的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绘画与情感     
绘画从产生开始便伴随着情感,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只有丰富高尚的情感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同时丰富的情感经历又决定着画家的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八大山人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一位特殊的艺术巨匠,诗词、书画皆通,但都晦涩难懂,却又特色鲜明、独树一帜。作为明亡入清的遗民画家,从八大山人的画和题画诗中,可见其复杂的遗民思想。对八大山人的画作和题画诗中的遗民思想分析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其本人,从而反观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文人的精神活动,进而更加准确、全面地认识八大山人及其诗词、书画。  相似文献   

15.
徐渭文学艺术造诣使他能在尺幅素纸上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其中诗与画的融合主要是意境上的融合,以及精神上的融合贯通;书与画的融合,表现在徐渭以书法为画法,及以书风助画风。诗、书、画的有机融合,还涉及到三者形式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中国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仙镇木版年画与工笔人物画均为中国美术园中之奇葩,但两在表现内容、艺术形式、服务对象上有很多异同之处。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作一比较,会使其更好地相互借鉴学习,使这些中国传统化能在现代化冲击下,有自己更多的优势,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18.
诗竹画是一种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对于它的历史和现状尚无明确的范畴和定位,充分发展诗竹画不但是对这种文化资源的拯救,同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也是一门体现文学(诗)和美术(画),需要认真深入地去研究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其自然山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态画卷,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鲜活之美。文章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中,去感受其独具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论题画诗     
产生于我国宋代的题画诗,是将诗歌与绘画联姻的一种新型的学样式,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化背景。题画诗具有多种艺术功能,既是评品、鉴赏绘画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奏响作弦外之音的栽体,更是作表达艺术观点的特殊平台,同时也是有着独立意义的学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当代社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