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春节,广东惠州西湖展出了《苏东坡在惠州》书画展览。一位搞宣传工作的同志于大年初一抢先参观,当天就写了一则消息发往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十多天后,原稿被退回,并附上处理意见:“既在‘春节期间’展出,已失去时效,不能再用。原稿退回。”这位同志看到  相似文献   

2.
心中的影象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3.
闲读偶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传》(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林语堂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是个政治大变动的时代。他踏人仕途不久,正赶上王安石变法。变法的功过是非且不论(林语堂全面否定了这场变法),反正苏东坡以反对者的姿态被卷入了这场斗争。反对者很多,但苏东坡受的折腾最久,受的摧残最重。他是一个很值得一写的人物,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又多灾多难。著者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13,(1):63-67
《林语堂名人传记典藏》(全五册)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宋碧云译 武汉出版社35.00元ISBN:978-7-5430-7209-1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5.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6.
鄢陵县档案馆珍藏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为绢面、册页装淡墨精拓本,硬板纸,前是碑文后为跋,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片的存世,不仅使苏轼草书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一生坎坷不平,怀才不遇,仕途起起落落,跻身于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代表的新旧两党之中,不断地经受排挤和远谪。然而,苏东坡总能以豁达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这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豁达开拓的意志,不能否认和苏东坡的养生之术有关联,苏东坡对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影响后世。  相似文献   

8.
一次,苏东坡对朋友刘贡父说:“我每天都要吃三白。”刘贡父莫名其妙。苏东坡解释道:“一碟盐,一碟萝卜,一碟大米而已!”刘贡父苦笑而去。事隔数日,刘贡父差人送苏东坡一封请帖,请苏东坡到他家吃“(?)饭”。何谓“(?)饭”?苏东坡苦思不得而知。到了刘贡父家里,只见餐桌上放的竟是他所谓的“三白”,苏东坡被弄得啼笑皆非。文人无聊,假游戏文字开心取乐,固不足取。然而,不知是失于吝啬,还是故作高深,有人写文章、讲话也热衷于用“三白”一类的简称,最近,看到一份写一个先进商店  相似文献   

9.
宋朝有个大夫叫王祈,写了一首咏竹诗,其中有两句,他最为得意,于是拿给苏东坡看。这两句是:“叶垂千口剑,竿耸万条枪。”苏东坡看后说:“好则极好,只是十条竹竿一个叶儿也。”苏东坡显然在笑话他,因为“千口  相似文献   

10.
闲读偶记     
《震撼世界的大师——莎士比亚传》曾想,英国文学如果没有莎士比亚,尽管还有乔叟、弥尔顿、拜伦、哈代,那也一定大为失色,正如中国文学如果没有曹雪芹,尽管还有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一样。英国人充分认识到了这点,曾有“宁可失去印度‘(女王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也不愿失去莎土比亚”的说法。中国的一位伟人说过,中国值得骄傲的,一是有四大发明,再就是有一部《红楼梦》。英国普通百姓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熟悉,远胜过中国普通百姓对《红楼梦》的熟悉。这可能因为莎士比亚的戏剧通过演出能直接被民众接受,而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12,(12):96-97
苏东坡官场笔记桂园2012.6 28.00元978-7-80765-539-8因既反对王安石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为新旧两党排斥,三次遭贬。本书从官场的角度解读苏东坡的作品非常罕见,算得上是苏东坡的一份官场档案:爬上高位有什么诀窍?又怎么会遭遇牢狱之灾?为什么宁愿做个虚官也不愿回老家种地?在一次一次的政治洗牌中他有什么表现?苏东坡的为官生涯,尽可管窥中国古代官场生态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继林语堂《苏东坡传》、曾枣庄《苏轼评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等书之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又推出了《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5月版),阐释了他心目中的这位文称"欧苏"、诗号"苏黄"、词谓"苏辛"的文豪.  相似文献   

13.
《万古风流苏东坡》是“文侠”小说的开创者龙吟在推出《智圣东方朔》和《诗剑龙洲侠》之后,推出的一部“定型之作”。然而此书第一部原名《人望》却在上市之前就被不法书商盗印。为了打击盗版书商的气焰,光明日报出版社不惜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改了原来的书名、封面、环衬、装帧设计,这部被盗版书商觊觎已久的文侠小说,终于突破重围,以新的面貌面向读者。此书之所以未出先火,缘于主人公苏东坡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又有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流传于世。该书作者龙吟又另辟蹊径,汇集了二十年学术积累之成果,在披露众多历史细节外,还对苏东坡成长的心路历程等作了人性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3,(7):102-105
<正>苏东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流巨匠,他的一生随着政局的变化而起伏跌宕,如同飞鸿一样游荡四方;他拄杖徐行在如雪泥的人生路上,走出了一个文人博大的精神境界。本书分别从艺术成就、饮食养生、朋友交往、家庭生活、行旅游迹五个角度着笔描绘苏东坡的日常生活,发掘其背后隐含的人格魅力和人文世界,以小事件反衬大历史,堪称一部别具风格的“苏东坡别传”。  相似文献   

15.
据说苏东坡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即从多种角度去读同一本书,用一种角度读一遍有一个侧重,直到有了感受换另一种角度读,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虽然看起笨拙,实际却很精明,有利于举一反三,各个击破。那么,新闻写作呢?一大堆素材摆在面前,是贸然动笔,还是反复琢磨?我看苏东坡先生的“八面受敌”法很有借鉴意义。苏东坡说:一本书的内容象大海一样,什么都有,不可能一下子把各方面的内容都理解了,吸收了,要逐次地读,分别加以理解。采访得到的素材,虽然不如大海宽广,却像一堆树枝、树叶,需要理一理。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其诗词书画为当时巅峰之作。其高沽的人格和富有魅力的文化性格令后人景仰。他一生颠沛流离,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和文坛佳话。镇江以其雄秀的山水,南北通衢的地利,让诗人驻足留连。据有关专家论证,苏东坡到润州(今镇江)有11次之多,吟咏镇  相似文献   

17.
健康·新知     
相传,苏东坡常常以睡觉前搓脚心作为健身的方法。现在,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真的是中年人的好朋友.人生遇到什么事情了,读读苏东坡,总能挖到点宝藏,获得一点释然. 作为"饕翁",与他有关的美食包括"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等等.世人皆知他爱美食,美食能抚慰人的心肠.我对美食不感兴趣,倒是觉得他在专研睡眠方面对我很有益,遂想写点体会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9.
雏笑深红:一代的游戏女主角。自从她在一代游戏中经历了冰室宅邸的恐怖鬼屋经验,甚至亲爱的哥哥也因此丧生,不过她也渐渐从失去哥哥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如今她成了黑泽怜的助手而一起前往鬼屋拍摄灵异照片。不过灵力特强的她似乎又在鬼屋中看到不该看到的...鬼东西,更恐怖的灵异经验将带给雏笑深红更难以磨灭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想来识得几个字的人都不会不知道苏东坡:其诗其词其画其书法,早已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不过,多少年来,我们目之所见耳熟能详的都是教科书中一本正经的载道文人形象,譬如东坡居士的忧国忧民,他的经天纬地之才云云。近日读到丁永淮、熊文祥合著的《东坡情趣录》一书,有如登山而独辟蹊径,给人以别具一格豁然开朗之感:原来,苏东坡也可以这样写的! 正如著者在《序》中所言,他们是“在正史杂说的基础上,引入大量的民间传说,以此来塑造一个农村版的苏东坡,一个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