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记者:您作为资深杂文编辑,从事这项工作十八年有余。请谈谈您眼中的“杂文十八年”。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杂文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杂文在文体形式上的多、新、奇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杂文已彻底打破了一切文体的樊篱,形成了无所不包,无体不融的开放与创新的态势。但各种各样的理论专著和教科书中对杂文的归属和概念的确定见仁见智,非常混乱,甚至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分析归纳以往代表性杂文归属及概念界定,结合目前杂文的发展现状,定义杂文是一种以批判、刺世、针砭时弊为天职,汲取一切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各种表现方式和文体形式来行使其职能的文体。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作家,他的杂文风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杂文中深邃思想的体现;(二)杂文形象化的方法和特点;(三)杂文中讽刺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唐旺 《广东教育》2007,(6):63-63
为了帮助学生更多地观察社会,更深地认识社会,我尝试着将当代杂文引入课堂。首先是用班费订了《杂文报》《杂文月刊》《杂文选刊》三份杂文报刊。其次是用  相似文献   

5.
杂文同其他任何文体一样,有其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杂文更具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即更具社会价值。因此,杂文作家就更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要正视现实,反映现实,以人民和社会的需求为准。  相似文献   

6.
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杂文的基本特征:寓道理于形象.幽默风趣、泼辣犀利几乎是杂文的商标:“说理”是杂文的目标和过程.杂文主要是通过“说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亦即通过“说理”达到社会批判、文明批判、政治批判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杂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本文对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出版情况作了概述,对杂文鼎盛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阐释,认为杂文界的不同见解和读者对杂文的不同态度,构成了杂文处境的尴尬,并据此论证了新时期杂文的性质与功能。作者还从八个方面论述了当代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但在其一生的创作实践中 ,尤其是后期 ,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杂文。究其原因 ,杂文自身的特点为其创作的繁荣赢得了机遇 ;鲁迅作为伟大的民族作家 ,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拯救国家的民族意识。鲁迅杂文对 2 0世纪中国革命以及中国杂感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杂文的情感价值观则往往不好把握,这是由杂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本文利用教学片段阐述了教师如何适当引导学生实现杂文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文体的发展演变,杂文已逐渐渗透到各种文体当中。杂文与小小说本属两种不同的文体范畴,但许多杂文作者却喜欢采用小小说的形式和手法抒写杂文,使杂文小小说化的倾向不断加强,甚至出现杂文与小小说界限不清的现象,这虽然拓宽了杂文的表现手法,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削弱了杂文的社会作用,成为杂文萎缩化的一大标志。  相似文献   

11.
鲁迅杂文代表着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本文就中国古代“杂文”传统,五四时代的文本选择和杂文作家的文体改革,从纵、横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鲁迅杂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态势,它表明了杂文创作主体在艺术上的成熟。这种创新态势突出地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二是开放自觉的文体意识;三是流派纷呈的语言风格;四是反映民间意识的网络杂文的勃兴。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不仅创造了一种杂文范式,更创造了一种杂文思维。它不仅影响了大陆杂文创作,台湾杂文亦深受其影响。柏杨、李敖、龙应台等作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在自我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和情感透视方面,最能体现他们的继承精神。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5.
张伟 《文教资料》2010,(24):17-19
李敖和鲁迅分别代表了读书人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特征:年轻人的快意恩仇和老年人的世事洞明。乍看之下,鲁迅和李敖确实有很多共通性:著作等身,文风泼辣,既有"一个也不宽恕"的尖刻,又有一腔侠骨柔肠,在各自的时代为无数青年所敬仰。细读两人杂文,第一感觉就是这些文字充满了力量,"力量"是杂文的本质。本文从杂文方面入手,试将李敖与鲁迅作一个浅显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摆满成批量生产的蔬菜的市场上,提着篮子的顾客常常抱怨:吃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吃黄瓜也没有黄瓜味。这些果实的品位下降、不足,原有的特色基因减弱、消失了。那么,在文化消费市场上,杂文成果的味道又如何呢?这可是关系到对杂文的艺术特征如何认识,并且如何保鲜和催壮的问题。要知道,没有了“杂文味”,也就没有了“杂文”本身,也就取消了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7.
香港报刊的专栏杂文 ,自 70年代迄今 ,非常盛行 ,每天有专栏杂文数百篇发表。作者极多 ,读者极众 ,影响深远。香港的专栏杂文 ,良莠不齐。有不少专栏杂文 ,文学性薄弱 ;也有佳篇杰构。港内外论者认为香港的专栏杂文是香港文学的重镇 ,是香港、中国以至世界的一笔文化财富。其盛其繁 ,其为两岸、四海、五洲所无 ,堪称奇观。有论者对若干香港专栏杂文作者的评价甚高 ,认为其成就上追唐宋 ,超过鲁迅、巴金。文章作者发一奇想 :香港专栏杂文作者应可集体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8.
杂文是以批评和讽刺为特征的,因其如此,杂文便以其短小有力在诸多文体中凸显出来,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了杂文的力量而忽略了其柔美的一面,尤其在“鲁迅笔法”出现之后,“投枪”和“匕首”更是作为杂文精神被广泛推崇,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杂文的美的缺失。杂文需要力量,也需要柔美,需要借助柔美使力量得到充分的渗透,这就要求杂文写作中注重柔性笔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20.
杂文这种文体客观上存在着多重社会效益,抒情性政论杂文的勃兴、匕首投枪型杂文的不断涌现、“显微镜”与“解剖刀”的妙用和知识类杂文的方兴未艾等,是当代杂文社会效益多重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