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故意模仿某种特定语言形式的辞格叫仿拟。仿拟有仿词、仿句(段)和仿调(篇)三种。仿拟是语言创新的有效途径,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笔下生花,收到新颖别致、独特幽默、意蕴丰富的语言效果。一、仿标题。把现成的合成词或熟语中的一个语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从而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如仿“大众化”造出“小众化”、仿“自信力”造出“他信力”等等。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吸引读者,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拟题时仿拟人们熟知的一些名句(如古诗词名句,流行歌曲中的名…  相似文献   

2.
高晓玲 《学语文》2003,(2):45-45
“仿拟”指仿照现成的、通行的词语、句章、韵律,改变其中的语言成分,造成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相近的新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仿词。即根据已有的词,临时仿造出新词,如: (1)大学的“烟酒生”令人忧虑 (2)好不值钱的干儿子!你有多少于儿子,湿儿子,我还不清楚! 例(1)中“烟酒生”,例(2)中“湿儿子”,是仿照“研究生”、“干儿子”,改变了其中的内容临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教材中所讲的仿词(我们称之为传统仿词),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以达到一定修辞效果的一种辞格。它的基本形式是新仿词和被仿词同时出现,但有时被仿诃也可以不出现。它的类型有三:一是音同音近,如由“积极”仿出“鸡极鸭极”;二是语义相反,如由“大众化”仿出“小众  相似文献   

4.
何谓“仿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修辞的运用,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仿词可分为四种方式: 其一是反义仿词。例如:“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儿的反义仿词“他信力”和“自  相似文献   

5.
仿拟就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模拟已有的语言形式而临时新创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格。它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根据仿拟的语言对象的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四种。仿词、仿句、仿篇和仿调。一、仿词仿词一般是以上文的某个词为基础,临时替换其中的某个词素而仿造出一个新词的修辞方式。它是仿拟中使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形式,因此,不少的修辞学著作干脆把仿拟称为仿词。  相似文献   

6.
杂谈仿词     
仿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临时”造词现象,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临时仿造出来的,它的上文常常出现一个相类似的现成的词儿,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人们就不解其义,就成了一个生造词了。原属修辞中的仿词,经过长期使用被人们所接受,使用开了,可以不要语言环境的依托,广泛地独立运用,即得到社会承认——约定俗成了,它们就冲出“仿词”的母胎,成为新词。如“促退”从“促进”衍化而来、  相似文献   

7.
汉语仿词的法语表达法凌晨仿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有幽默、风趣、诙谐及讽刺等效果。怎样将汉语的仿词译成法语?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  相似文献   

8.
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仿词、仿化、仿用。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用仿拟提炼出来的语言,由于仿与被仿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事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化庄为谐、引人捧腹等表达效果,给读者以很深的印象。仿拟一般有仿词、仿句、仿文几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的目的在揭示鲁迅作品中运用拈连修辞手法的特点。拈连包括词的移用和词的仿造两大类。词的移用又分直接移用,重叠移用,转类移用等类。词的仿造又分反义仿造,类义仿造,谐音仿造,潜词仿造等类。各类均举有鲁迅作品中较为典型的用例予以说明。鲁迅作品有原词与不同的几个仿词连用的现象,本文也选列了若干用例分析其多方面的语义关系。文末谈仿词与现代汉语中新词的关系,临时仿造的词,如果为人们所接受,使用频繁,也就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新的成员。  相似文献   

10.
谈仿拟修辞     
古今作家他们都知道对名言警句精心加工,刻意改造,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使语言变得新颖,风趣,富有活力,从而向最优化的表达效果靠拢,这就是本文所要谈的仿拟修辞。仿拟,也称翻造,即是在一定的语境中,比照着语言里现成的词,词组或句子,作局部的更换,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句子。  相似文献   

11.
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仿词、仿化、仿用。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用仿拟提炼出来的语言,由于仿与被仿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事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化庄为谐、引人捧腹等表达效果,给读以很深的印象。仿拟一般有仿词、仿句、仿几种。  相似文献   

12.
仿拟是一种初中语文课本中不常见的修辞手法。从字面上看,意为仿造、模拟相近的词或语句,其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用最好的语言加工形式去获得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增添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仿词”本是一种修辞法,它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个词或词素(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和手法。从功能上看,仿词可分为修辞性仿词和构词性仿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解释了仿词现象的认知机理,即仿词是一个在交际意向性的制约下和相邻/相似关系的作用下,通过拈连把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连通起来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薛吉辰 《新作文》2004,(4):20-20
仿拟,就是根据某种需要依照已有的语言形式或现成的作品样式来说话作.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仿词、仿句和仿篇。  相似文献   

16.
仿词和飞白这两种修辞方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它们的共同点是利用语境,临时在句子中仿效出一个词语。但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仿词是仿造其反,飞白是仿造其错。 试举下面几个例子来辨析: ①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没有决心跟老百姓学,实  相似文献   

17.
赵立辉  栗冉冉 《现代语文》2006,(10):73-73,61
在新闻标题中,有一种辞格是很常见的——仿拟。所谓“仿拟”是指仿照一个现成的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被仿的格式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这种辞格的使用增添了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18.
人们平时在语言运用中,往往会受到现成词语的启发,而临时仿造出与之相对照的新的词语,用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格叫仿词。请看下面几个例句。①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杰作,我们从中学习的方面很多很多。下面仅撷取两例,来体味《红楼梦》精湛无比的修辞艺术。一、巧用仿词明快犀利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和语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相似文献   

20.
仿词摭谈     
仿词是一种修辞格,即仿照现成同语,以更换其中的语素或词的方式,临时造出新词。新词与原词语往往有对义或反义等关系,一般同时出现(原词若为人们熟知,亦可不出现)。运用仿词,可大大增强表达效果。现从部分书报中辑出仿词妙语若干,浅析之。一、新旧词语有对义关系。例1.将来可否有一种嗅觉交响乐?当然那不能叫交响乐,或许可以叫交味乐?(史铁生《答自己问·随笔十三》,天津人民出版社。句中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例上出海想故土。出洋想放国。飞到月亮想放球。(流沙河《南窗笑笑录》,群众出版社)例3.朋友姓刘,其妻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