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敏 《天中学刊》2008,23(1):92-94
民国时期,西方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了许多教会大学,这些大学为了生存和发展,成功地进行了由宣扬基督教到教育为本的角色转型.它们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在推进我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大学开始了本土化的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以医疗卫生、农业推广、社会教育为载体,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基督教大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与矛盾,但它毕竟借此与中国社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其他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顺应中国社会和政府的要求,基督教大学从1920年代后期起开始向世俗化的方向迈进。但几乎与此同时,基督教大学又在进行着基督化的努力,希望以此缓解世俗化对其基督教特色的冲击。在基督化的努力中,华中大学一方面在实质上保持其基督化的办学宗旨,另一方面又采取了多种措施营造学校的基督教氛围,希望以此向学生施加基督教的影响,保持学校的基督教特色。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基督教有着深刻的联系。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是大学的原型之一。教会强有力的支持对大学的创建和巩固至关重要。在漫长的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在合作中走向疏离。近代大学与基督教会重建合作关系。在现代大学,科学与信仰共存,大学承担着"世俗的教会"的使命。大学新的宗教色彩表现为对真理、智慧、人类尊严与自由的虔诚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在男女同等教育问题上相当具有革命性。基督教虽不是从事学校正规教育的开山鼻祖,却显然是实践两性同时接受教育的先锋。大学是中世纪原创的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督教为大学的萌生提供了智力和人力支持,同时也为大学学科的构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基督教大学并未特别重视职业教育。从1920年代开始,基督教大学逐渐调整办学方向,开始更多地重视职业教育。基督教大学的职业课程较为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及活动性,并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基督教大学的职业教育,为中国社会培养了各类实用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大学中国教师人数从最初的数十人发展为数百人,地位从最初外籍教师的配角转换为学校行政及教学的主体力量,主体意识从最初对学校发展的漠不关心到后来的积极参与,进而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群体。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折射了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基督教大学的中国化发展,使基督教大学办学性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大学的“原点”,从文化的视角对中世纪大学及其运作进行了分析。基督教文化是贯穿整个中世纪的主线,基督教的影响也贯穿于中世纪大学组织运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英语语言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具体表现在词汇,习俗,禁忌等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好基督教元素的引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和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宜根据实用、适度、灵活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实施基督教元素的引介。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近30年的时间里,国内(本文主要指大陆地区)学术界关于基督教的研究和介绍主要出现在大学历史系和哲学系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而且大都以介绍性叙述为主,专业化研究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除了个别的学者在大学里开设过有关基督教的课程之外,①几乎没有专业性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在这一时期,鉴于中国百年来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历史经历、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某些论点的片面理解,往往将基督教视为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势力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绝大多数涉及到基督教内容的教学或者教科书…  相似文献   

12.
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过程中,创办各种社会事业是基督教本土化的重要一环。近代基督教在泉州地区创办医疗、教育、社会慈善以及文字出版事业,正体现了本土化过程中调适的积极一面.这种“以学辅教”的策略赋予传教士“西学传播”的新使命与新形象,客观上为基督教平添了不少亲和力,增进了基督教与泉州地方民众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并且为中国近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基督教在华传播最成功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燕京大学是由汇文大学和华北协和大学等合并而来的。汇文大学的前身是1870年由基督教美以美会在北京创办的汇文学校:协和大学的前身是1869年由基督教公理会、长老会、伦敦会创办的潞河书院。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以宣教与文化殖民为目的的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推行神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非基督教运动中对基督教、宗教的批判,直接促成了收回教育权、确立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理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对宗教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教育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逐步确立为近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雅礼会是成立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个基督教差会组织。20世纪初开始,它来到中国先后创办了雅礼中学、雅礼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学校。有人认为这些学校最初不是基督教学校。所谓基督教学校,应是指近代以来由基督教人士以基督教的精神,以提供经费或人员等方式办理或参与办理的、具备较强基督教特色的现代学校。按照这种理解,再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分析,雅礼会在华教育机构应该属于基督教学校,或者说是传统上人们所说的“教会学校”。  相似文献   

17.
在基督教的对华传播中,教徒普遍秉持的功利心态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功利心态是普通民众得以进入基督教的门槛,民众只有先进入基督教的信仰营地,才有望在后续的熟悉基督教的教义、仪规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基督徒。其次,功利心态创建了一个沟通中西两种宗教的最初平台,有利于民众从中国的宗教心理出发去理解和接受基督教,从而推动基督教的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的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它深入到西方人的生活,影响到西方世界政治、文学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没有对基督教的了解,就很难真正认识、领略西方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世纪拉丁文文献中有一篇故事叫做《财宝》,它主要通过情节发展同时也通过人物形象暗示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学说。这说明在古代印度的思想中蕴含着基督教的因子,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学说在形成的过程中吸取了印度的思想营养。在《财宝》故事的六个情节发展阶段中都出现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关键词,它们可以启迪读者做积极的联想,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三位一体学说为中心的思想网络。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思想在哈代的生活和创作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摒弃了宗教信仰。这种反基督教倾向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对教堂情有独钟的哈代始终徘徊于对基督教的信仰和怀疑之间.其宗教思想一直处于复杂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