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该民族或群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完全人格"和落实"立德树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身专业特色,选择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化传承。高校还应建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与流畅性传承。  相似文献   

2.
4月29日至5月2日,第七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举行,其中的主题之一是2012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全国有近400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荟萃一堂,进行作品展示、现场表演、精品销售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3.
曹洋  ;王丽坤 《文化学刊》2014,(6):136-139
生产性保护必须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为前提,不能混淆于偏重于经济学领域的产业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实施生产性保护的差异性,因此,全国在探索生产性保护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地方实际,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盲目地跟风,变保护为开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味。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16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隆重宣布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并颁发了证书。在这19项当中,只有4个项目获得评委们全票通过,我国的昆曲即名列其中并在名单之首。这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感受昆曲艺术的振兴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5.
正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历史。2020年6月28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支持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拉开帷幕。共有118个非遗美食项目报名参评,最终有30个项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发文化产业事业的资源基础。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横向的、纵向的、多元立体的广泛整合,如此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融入相关学科,是促进学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姝 《文化交流》2011,(1):67-70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审议中国京剧申遗项目时,与会的24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毫无疑义地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成功申报越来越困难的今天,中国京剧的全票通过实属难能可贵。而在220年前,同样是一个秋天,四大徽班正陆续进京为乾隆祝寿,中国京剧由此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不同的保护项目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厂回族自治县景泰蓝制作工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有效传承与保护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针对大厂景泰蓝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能为保护我国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特征及价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国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进一步认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构成及作用,提出了提高非物质遗产保护主体素养的三个方面,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与弘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抢救第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而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实施的抢救性保护,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首先,从现代化、城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亟待加强。其次,历时性地回顾了我国运用抢救性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的实践,通过一些实例凸现出已取得的成效。最后,厘清抢救性保护应树立的正确理念,并紧密联系非遗保护工作的实际,提出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及运用数字技术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各民族都拥有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国务院明确了文化遗产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与人类生活繁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与表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使命。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使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该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融合原则等做出简要说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优势,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全程参与了珠算项目申报文本的编著工作及宣传片的制作。”馆长雷国华说,申遗过程中的不少实物和文字资料以及现时传承状况,来源于台州,拍摄自该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7.
张科 《文化交流》2009,(11):2-6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认定76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22个是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求、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此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4项进入了联合国保护名录。它们是: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求和蒙古族长调民歌。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并世代留存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形态,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物质形态表现下的智慧、技艺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论述,阐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人人都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汁原味"的保护是主流的说法,那么如何做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出发,介绍增强现实及其特点,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实现"原汁原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分析运用增强现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内涵、精神、艺术的所在,因此,各地区应该重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并在信息社会中寻找适应社会新环境的保护与展现途径。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主要论述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以为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