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谓“买扑”?买扑又叫“扑买”,“买扑”是指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各种经营性企业,税场,酒业,盐业和河渡的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在唐代末年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几乎广泛存在于宋代官营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现象。本文就宋代河渡的买扑问题进行探讨,以分析买扑这种经营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户帖是产税文书,也是宋代赋役推排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不是纳税通知书,其使用范围较广,涵盖了民田、官田、寺观产业以及房屋与宅地等。宋代户帖是从五代承袭而来,一般官员、民户、寺观都有户帖。但是,有些民户存在一个户头有多个户帖的现象,这成为户帖的最大缺陷,再加上各地官府没有一个统一的实施标准,因而在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后,户帖逐渐被砧基簿所取代。作为产税文书,户帖是宋代朝廷进行社会控制的一个制度窗口。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采金、金课与淘金户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在金的生产和征课方面与宋代有很大不同。元初以入场服役的劳役制生产形式为主,有专门的专业世袭户计,后逐渐向听民自行淘采,由地方官府依每岁征粮例,照元额征纳的形式过渡。元代金的产地大大超过宋代,金课也比宋代高很多,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矿冶户计只是在减免租赋杂役的情况下,向官府虚输矿课,并不真正从事矿冶业生产,即使在从事淘采生产的金户中,随着岁额的提高或矿脉的枯竭,“用钞买金以办官课”的情况也日益普遍,所以元代矿冶淘采业的纳课数并不真实反映实际生产量。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开始成为矿冶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唐代均田制实行情况问题,自五十年代起,已探讨了数十年。近年学者在深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认识到:“田令关于民户土地收授的规定,不是要按期收授所有民户的土地。户籍登记的民户土地普遍不足法定限额,故不论永业田还是口分田基本上是户内继承,很少还公的可能。地方官府每年实际收回的土地,主要是户绝田、逃死户田和少数无力耕种、不能承担赋税的民户的还公田。这些自动还公的土地,不仅有口分田,也有永业田。地方官府将这些土地改授请地民户时,又确定了本地的请授田标准,即当地应授田人平  相似文献   

5.
宋代民风好讼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社会盛行诉讼,尤其是经济与文教比较发达的江南地方,关于财产权益等项的民事纷纷多演变为诉讼,向官府求取公正的裁判。为此,民间出现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帮助进行诉讼的服务性活动。促成讼风的原因,有官吏的违法徇私、豪强的欺诈剥夺、经贸活动的频繁以及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等多种。对尚讼的现象有两种议论,一种认为这是民刁顽,“难治”;另一种则认为是民知法,“易法”,难处在于政不廉,法不平,“在上者自紊其法”。纵观古今,健康的诉讼活动,是有法可依的一种进步的表现,是民众信任政府,愿意接受官吏裁决的表现。同时,诉讼的展开,也有利于抑制吏治腐败。如果民众争端不由官府排解、解府失去权威,那么社会危机将会更快蔓延开去。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和买是法定的政府采购方式,不是科配。科买是法定的政府征购方式,是科配。科配有合法科配与违法科配之别。合法科配以科买为主要形式,是指发生在官民之间强制的,同时又是等价的特殊交易行为。违法科配是指官府在同民间进行交易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种违法行为,它同时具备强制摊派和非法盘剥的双重特点。和买原是官民之间的自愿等价交易,但由于诸种复杂因素的促使,官府在进行和买的过程中经常实施强制摊派和盘剥,使得和买在事实上演化为非法科配。  相似文献   

7.
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简中有关奴婢的简牍显示,资产不丰的“民户”和身份地位类同官府依附民的“师佐”往往拥有奴婢,说明吴国畜奴之风甚盛。官奴婢用于屯田,证明吴国的奴婢是从事生产的。更重要的是“户下奴”、“户下婢”之类名称,证实此时奴婢已载入户籍,其源头应在西汉。  相似文献   

8.
役,是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人身的直接掠夺,是封建官府强加给广大劳动人民的无偿劳役。宋代,“县乡版籍分户五等,以两税输谷帛,以丁口供力役”~①。赋税与力役构成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的役包括官府对劳动力人身的直接剥削,以及宋神宗熙丰年间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役钱──变相的人身压迫。宋代役的主要承担者是乡村下户。本文仅从役的方面来探讨宋代乡村下户的负担,以助于进一步认识宋代乡村下户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宋代的役宋代的役有差役与杂徭两种。“役出于民,州县皆有定数”。官府直…  相似文献   

9.
清代实行的“养廉”,是封建王朝为了培养官吏廉洁作风,指望杜绝贪污、受贿的陋习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各级官员每年正俸之外,增发给一定数额的变相加俸,即养廉银。它是在宋代拨给各官“职田”的基础上变通发展起来的。养廉银的实行,乃清世宗在吏治方面的一项改革。原来,在封建社会中,官府向人民征收钱粮,除正项外,还要附加一些折耗费用。如民间缴纳散碎银子,必须加收碎银回炉铸造银锭所含有的损失(“火耗”),以及粮食入仓前后的损耗(“鼠雀耗”),等等。这笔积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河西走廊水案调处中,官绅之间存在着依附与对抗的双重关系。一方面,官府依靠士绅等调处民户之间的小型日常水利纠纷;另一方面,士绅也要依赖官府权威,维护自身的社会地位与权益,尤其在面对一些长期无法有效解决的顽固性水利纠纷中,士绅尤其需仰赖官府的支持。二者之间的对抗同样明显。在既得利益面前,士绅有时会成为官府实现地区水利公平的障碍,为此河西官府会采取相应措施管控士绅。而士绅亦会利用其在乡村社会的影响力,反制官府。以水案为切入点,可揭示官绅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是清代西北水利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宋代士人注重心性修养,提倡养气,要求“气”向“道”“理”反本,向“心”“志”“性”归依。与此相应,在诗学领域进行了改造,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养气论的诗学命题。将这些诗学命题与汉魏六朝、唐代进行比较,可以寻绎其间的演变轨迹。宋代养气观念直接影响了宋代既要求平易柔和,又要求雄壮充实的人格标举与诗格尊尚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汉代的“平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封建政权对贸易的管理非常严格,各地的市场价格都由主管官吏进行评定,称为“平贾”。通过这种手段来控制私人之间、官府与私人之间的购买、借贷、赊欠与赔偿活动,防止不当得利,而且抑制了豪强富商对物价的操纵。“平贾”也用于政府对民户的财产统计以及司法案件中的量刑和赔付,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员的公费用餐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此后,经过近10个世纪的逐步发展,到宋代终于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从西汉至五代十国,官员公费用餐制度初具规模,大致为官员在经过的地点,由地方官府负责供应公费膳食~①;京师各司和各州郡用一部分“公廨本钱”,供应官员和六宫的膳食;官员平时在官府办公,享用“公厨”提供的工作午餐~②;宰臣在政事堂的专门餐厅用餐,称“堂食”~③;常参官每逢朝见皇帝,由朝廷供应一顿午饭,称“常食”或“廊餐”、“廊下餐”~④,等等。到宋代,因为官员众多,该制度对各类、各级官员的公费…  相似文献   

14.
先秦至魏晋是中国古代人述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这一千多年的历程中,述由奉命而作到从属于事功,进而演变为与事功相并立,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演变的原因在于:史官化由昌盛走向瓦解,书籍由官府垄断走向众公流通,纸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对分藏于中国、日本的数件吐鲁番文书 ,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与研究 ,确认俱属贞观十七年 (643 )安西都护府户曹审理文案 ,进而指出贞观十七年是唐代西州官府对当地民户进行全面清理、调查、统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中文系张虹倩在《也论“教”的使役和被动之间的转换》一文中指出:使役动词“教”由“教唆”义演变为一般意义上的使令动词,继而又发展成为表被动的介词。“教”的被动用法萌芽于初唐,发展于中晚唐,至宋代已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变法之后,保甲成为对宋朝乡村基层社会进行控制的主要组织形式。保甲不仅承担了缉捕盗贼、控制民户等职责,而且逐步走向了职役化的道路,成为宋代地方职役的主要承担者。募役法实行后被废除的职役负担,再次压在了广大劳动群众身上。  相似文献   

18.
宋代通判制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判制度自宋代肇始,历经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固定的职官制度。宋代通判设官建制初始,完全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势力“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原则,对宋朝政治乃至宋代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就宋代通判制度的起因、演变、性质和作用几个方面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一、通判制度之缘起  相似文献   

19.
据说“东西”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有一天,南宋理学家朱熹去拜访他的朋友盛温和,正遇盛温和提篮上街.朱熹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和幽默地答道:“上街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法.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这是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只是笑着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稍作思忖,“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他豁然开朗,原来盛温和是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中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相似文献   

20.
孔目司,官府衙门名称,始于唐代。从有关记载来看,孔目司掌管狱讼、遣发、帐目等事务。“孔目司”文书是唐代新疆地区有关行旅过所和公验的官府文书。依此文书我们可了解唐与新疆地区的联系,还得知“配织”等系唐时差役和赋税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