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调皮的蛋     
【设计思路】《小小蛋儿把门开》是一首欢快、歌词简单、有趣的歌曲,它把小鸡从蛋壳里出来黄茸茸、胖乎乎的样子生动得唱出来,小朋友非常喜欢。活动中我们尝试捕捉小鸡出壳前的微妙情感变化,以“调皮的蛋”为线索,借助韵律游戏、音乐故事等手段,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遐想和快乐。  相似文献   

2.
陈莺 《儿童音乐》2011,(9):79-81
正【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第六册第五课《牧童之歌》——第一课时《小小羊儿要回家》【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流畅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表现放牧晚归的情景。2.在歌曲学习中,感受内蒙古音乐的风格,并在音乐中体会人与动物、大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开心火车》简洁、明快、浏畅的旋律使整首歌曲洋溢着开心与愉快的情绪。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前面四句是歌曲的主体,第五乐句是歌曲的补充。本课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心火车、快乐旅途的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目标预设】1、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喜悦的心情。2、掌握大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你》;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我和你》,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2、认真欣赏《运动员进行曲》,熟悉音乐主题,并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3、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旋律流畅感的练习;通过啦啦队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do re mi》是源自于美国经典影片《音乐之声》,是一首适合儿童体验音乐元素的优秀作品。教学中把《音乐之声》中玛丽亚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do re mi》作为欣赏的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带给人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戏教育。婴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知识。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之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有缺陷的童年,而没有融教育于其中的童年则是遗憾的童年。有快乐的游戏相伴,而又教育无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玩儿:在大自然中,在房间里,在故事中,在对话里,在一切可以找到快乐的地方。细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指南针】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二册下第七单元。 【教学对象分析】《法国号》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法国民歌,歌曲译词很有儿童特点,旋律活泼,轻快,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表演。模拟号声的“嗡巴巴”要唱的清晰而富有弹性,不宜过重。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定的表达能力、游戏能力,对三拍子歌曲已有接触,但是旋律感、音准感还有待培养。  相似文献   

8.
何捷 《小学语文》2014,(7):80-83
【教材简述】 贾平凹先生的《风筝》(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部书写童年快乐的优秀作品。文中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从多种角度阐释属于儿童的快乐。文章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感情真挚,意境自然,自始至终都洋溢着童真童趣,给读者以快乐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钱宏 《教育》2012,(34):49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巧妙引入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欣赏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动、音色的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学会听辨不同的旋律、节拍、节奏、速度等基本要素,训练学生的视觉、听觉,巩固学生的音乐技能,有效达成音乐课程学习目标。本文以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个案为例,浅析小学低段音乐学习与游戏快乐同行的内涵与意义。游戏可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乐理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欠佳,易"知其然",难"知其所以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中可适时引入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好奇心,让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课题】《美好的夜》【课题】综合课【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2.欣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设计理念】本课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的音乐素材《美好的夜》中《闪烁的小星星》和《小宝宝睡着了》为基点,整个教学过程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通过听辨音的高低——教师弹奏《小星星变奏曲》导入歌曲——学习歌曲——认识歌曲中用到的  相似文献   

11.
郑婕 《儿童音乐》2012,(4):79-81
【教学设计】《快乐的课间》是四年级音乐第四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进行歌曲《哦,十分钟》和音乐知识:拍号及指挥图示、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复习二拍子、三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从歌曲情绪的了解,到旋律的熟悉,再到休止符、切分音的掌  相似文献   

12.
【班级对象】 小学四年级 【预设时间】 50分钟 【应用课文】 《去年的树》(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用即兴戏剧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已有知识】 学生已具有课文的基本知识,本课是作为课后延伸。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对象】三年级【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表达氛围,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言语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生活天地。以此为指导思想来设计这次作文教学。【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贾亚楠 《儿童音乐》2013,(8):76-77,75
【教学内容】欣赏课《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作品欢快、活泼、诙谐的情绪;能力目标——围绕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提高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融合音乐、电影、演唱、评价等教学活动,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获得音乐感受和体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年级】三年级【课型】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愉快的劳动》是湘艺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教材选取了与"劳动"相关的歌曲(《剪羊毛》《我爱我的小镰刀》)、乐曲(《铁匠波尔卡》)及音乐活动(《丰收之歌》)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听、唱、拍、跳"等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从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思路】《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深受孩子和家长们喜爱的亲子综艺节目,随着节目的热播,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爸爸较少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且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为此,我们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爸爸的教育资源,邀请并引导爸爸参与本次亲子音乐活动。活动以爸爸和孩子熟悉、喜爱的《爸爸去哪儿》的主题音乐和故事线索为载体,创设森林游戏的情境,通过亲子捉迷藏、开音乐汽车等游戏形式,引导爸爸和孩子倾听音乐信号、感受音乐变化,伴随音乐自主、愉快地进行表现与互动。我们期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爸爸现场了解、亲身体验开  相似文献   

18.
贲道宏 《儿童音乐》2012,(11):58-59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能够主动聆听音乐,在参与音乐中获得快乐,并在体验中进行音乐审美。2、创设感受、体验音乐活动的平台,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践中感受音乐的律动美。3、在音乐行走中,了解几种基本步态和声势,认识其在体验音乐中的作用,并能尝试进行即兴创作。【教学内容】1、在音乐中行走,几种基本步态、声势的练习。2、爵士乐的聆听与即兴动作。【教学重点】在音乐中即兴动作,通过动作表现节奏复杂的音乐。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走进聪明屋》是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二上第三单元"我也能研究"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明创造过程的同时,走近科学研究,学会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童年生活有着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求和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简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花园的神奇变化、巨人的神奇转变等体会童话的特点,恰当地引入原文,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字词教学扎实有效,读写结合,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现了语用训练的目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