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庆外国语学校森林小学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发扬学校“生活教育”特色,坚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心灵”的原则,分“真知、真懂、真信、真用”四步走,创新开展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创建班级文化 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开辟宣传栏,学唱“八荣八耻”歌等形式,将“八荣八耻”内容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做到入脑、人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和生活实际,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集思广益,制订出班级的“八荣八耻”,以此作为衡量其言行的一面镜子。这样,荣辱观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班级“八荣八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以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学校立体的教育框架;如何在教师教育和学生教育两个层面,共同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八荣八耻”成为师生做人、做事的座  相似文献   

4.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06,(23):17-18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八荣八耻作为道德的准则,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首由吉安县一中音乐教师肖忠浩作曲的《“八荣八耻”歌》,已在吉安县各学校每个班级反复传唱。歌谣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吉安县通过开展全县性的教唱《“八荣八耻”歌》活动,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中扎根,从而唱响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今年六一儿童节,全县各学校师生同唱《“八荣八耻”歌》的场面蔚为壮观,形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浓厚氛围。教师们唱响了《“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5.
一线动态     
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围绕“八荣八耻”的荣辱观,金湖县各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在学校的橱窗及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的座右铭或宣传画,每个班级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在小学、幼儿园中编写传唱一批关于“八荣八耻”的新童谣,在中学举办一次演讲比赛,为学生推荐一批宣传荣辱观的普及读物, 观看一部优秀革命传统影片并撰写影评。全县各中小学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积极主动地配合和联合有关部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活动, 并转化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朱静萍 《今日教育》2006,(12S):14-15
自从“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在全国蓬勃开展以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学校立体的教育框架:如何在教师教育和学生教育两个层面.共同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八荣八耻”成为师生做人、做事的座右铭。成为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生命奠基石?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践摸索.南岸区四公里小学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将学校日常工作与“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切实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走进校园、走近师生。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6,(6):10-11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成为今后学校德育的主题和灵魂。荣辱观教育只有回归学生生活,才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叩开学生的心扉,将“荣辱观”的种子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里。从而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提出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这样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让这一事关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真正进驻学校、进驻学生心灵?为此,我们曾组织过一些小型的座谈会,希望通过讨论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然而老实说,在座谈会上听到的并不令人鼓舞,相反,畏难情绪,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随处可见。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形式主义之风已渐成盛行之势——挂“八荣八耻”标语,唱“八荣八耻”歌,组织“八荣八耻”知识竞赛,编“八荣八耻”书……学校里,要求学生抄写10遍20遍“八荣八耻”内容的有之,反复诵读、默写、背诵的有之,以至于一些小孩子已经不愿意再和大人谈论“八荣八耻”……怎么办?好在大家对加强“荣辱观”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对流于形式的教育的反感也是一致的。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做法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组一线教师写来的文章。这些文章没有太多的理论色彩,都是在亲身实践中产生的感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触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更多思考。如果能够引起部分读者的共鸣并给予小学教育工作者们一点启迪,那就“于愿足矣”。  相似文献   

9.
陈洁 《现代教学》2010,(10):26-27
为了能让学校的全体师生零距离贴近世博、了解世博、参与世博,从学生特点、教育资源、活动载体等条件入手,我们设计了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道德情感、体现学生年龄特征、结合相关世博知识”等特点于一身的“欢迎海宝拥抱世博”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户家庭都能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世博主题下,通过亲身体验、寻找朋友、捕捉瞬问、课堂渗透等活动形式来体验世博,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幼儿的游戏和生活是天然整合在一起的,游戏就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幼儿园活动必须要贴近幼儿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满足幼儿的游戏和生活的需要。这对当前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重视幼儿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使知行达到和谐统一。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真人思想”,我们梳理出了怀柔一幼求真课程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以荣辱观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形势下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指针。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校长,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如何将“八荣八耻”变成学生道德营养的食粮,并成为其毕生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校已经并正在从事下列实践。一、行是知之始要实现将“八荣八耻”内化为学生毕生立身行事准则的目标,就必须用日常身边千千万万个能体现出荣辱的事情让学生去践行、去体验、去感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首先,仪容要端庄、朴素:穿着打扮端庄朴素,得体…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提出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这样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活动不流于形式,让这一事关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真正进驻学校、进驻学生心灵?为此,我们曾组织过一些小型的座谈会.希望通过讨论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然而老实说,在座谈会上听到的并不令人鼓舞,相反,畏难情绪,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的思想状态随处可见。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形式主义之风已渐成盛行之势——挂“八荣八耻”标语.唱“八荣八耻”歌,组织“八荣八耻”知识竞赛,编“八荣八耻”书……学校里,要求学生抄写10遍20遍“八荣八耻”内容的有之,反复诵读、默写、背诵的有之,以至于一些小孩子已经不愿意再和大人谈论“八荣八耻”……怎么办?好在大家对加强“荣辱观”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对流于形式的教育的反感也是一致的。那么,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到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做法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编辑部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组一线教师写来的章。这些章没有太多的理论色彩,都是在亲身实践中产生的感想,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触发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更多思考。如果能够引起部分读的共鸣并给予小学教育工作们一点启迪,那就“于愿足矣”。[编按]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谢慧莲  王华 《江西教育》2006,(18):38-39
活动目标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懂得以集体利益为重,消除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观念和行为,树立和坚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准备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他人或自己有关团结互助的资料、照片、事迹等。2.制作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八荣八耻”我校根据上级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要求各班认真深入地学习“八荣八耻”,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班根据学校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先引领学生学习“八荣八耻”,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哪条,…  相似文献   

15.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人不能脱离环境,同样,学校教育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完全依靠文理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是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理解一部分前科学知识。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与“在生活中学习”有机结合,从而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物理教学能真正走向、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德育》2019,(8):F0002-F0002
厦门市槟榔小学位于厦门市篑筲湖畔,环境优美,设施齐备。经过近30年的办学发展,槟榔小学已成长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义务标准化学校、福建省示范小学。近年来,槟榔小学持续推进“行真教育”(“行”指实践体验,指向“发现”;“真”指真心、真知、真理,指向“美好”),坚守“发现更多美好”办学理念,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启智”校训,形成了“力行求真”校风、“善育启真”教风和“勤学养真”学风。  相似文献   

17.
信息港     
知荣辱践其行河南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近日,浚县教体局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他们给全县学生宣讲“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并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了《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倡议,此举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此为契机,该县各中小学都以黑板报、校报、墙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八荣八耻”的内容进行了刊登或报道,并以活动的形式把“八荣八耻”引向了深入,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卫贤镇中心学校举办了学生“坚持‘八荣’,拒绝‘八耻’”的签名活动;屯子镇一…  相似文献   

18.
铁秀梅 《甘肃教育》2013,(20):79-79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衡阳市环城南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光荣讲台”活动,发动学生利用多种场所上台讲演自己感到最光荣的事,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今年三月以来,我校又把“八荣八耻”作为“光荣讲台”的核心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其经验得到中宣部的肯定。概括起来讲,我“校光荣讲台”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四个环节。1.素材整理。学校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精心编写了道德拍手歌、新三字经等,在寓教于乐中使学生对道德行为规范耳熟能详。我们推出了“十个一”的学习计划,即组织少先队大队部、各中队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开展一次荣辱观问卷调查,在教室张贴一张“八荣八耻”宣传画,各班级出一期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专刊,各班级召开一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八荣八耻”新童谣歌唱比赛,开展一“次光荣伴我成长”的主题征文活动,举办一次以八荣八耻”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橱窗和班级小报展览,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比赛,在学生中进行一“次八荣八耻”知识测试。我们还收集整理了《学生光荣册《》教师光荣册《》家长光荣册》《光荣大家谈》等资料,“为光荣讲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教育返本开新的前提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探讨教育如何得以返本开新,其前提是反思历史与现实中的偏枯教育何以偏离了本真的教育之根本追求。一旦当教育沦为国家机器;当学校成为生产标准件式专才的“工场”;当交往成为交易;当教师越教越“输”,教授越教越“瘦”;当分数等于时间加汗水搭上健康,考试成为挥之不去的恶梦,教育(偏枯)异化了。尽管(偏枯)异化了的教育只是教育中的部分反教育现象,但其害甚巨!须返本开新:让教育与政治形成良性互动;让学校成为人文关怀与科学探索相得益彰的桥梁;让真知交往成为智慧的对话与提升;让教师充满自信弘扬人生;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