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使得各种针对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在众多的农残检测新技术中,基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农残检测新技术由于其具有众多其他技术不具备的优点,在众多的农残检测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农残检测技术.在世界众多发达国家中,美国和日本都先后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美国对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了开发,建立了基于GC/MC的农残检测系统,能够准确检测水果和蔬菜上沾染的多种农药残留;日本也紧随其后,建立了自己的基于Gc/Ms技术的快速农残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我国中药受农药污染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中药中农残具有普遍性、相对含量较高、蓄积性的特点,以及造成中药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原因。残留农药的主要种类,分析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简要评述我国农药残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绿色规范化使用农药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6)
目的:探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果蔬中常用农药残留的效果。方法:建立果蔬中10种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农残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结果:平均回收率为79.78%~118.34%。结论:该方法可有效检测果蔬中的常用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彭州韭菜基地韭菜农残检测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丙酮∶正己烷=1∶1作为溶剂,加入硫酸镁∶氯化钠=2∶1的混合试剂作为沉淀剂的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农残检测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测定韭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回收率为98.47%,说明实验方法准确度高;RSD≤4.27%,表明试验方法精密度高,可以满足韭菜中残留农药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章详述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对比探究农残检测中的酶抑制的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及缺点,实际操作中检验员应重点观察被检测样品、残留农药成分、检测试剂以及检测仪器对其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良进 《科技风》2013,(23):68-68
随着人们对环境及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农药作为环境和食品的主要污染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因此,大力发展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将首先论述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应用,并对农残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探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较详细地论述了有机氯农残的检测技术,并对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有机氯农残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残检测技术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药残留分析是复杂混合物中痕量组份的分析技术,农残分析既需要精细的微量操作手段,又需要高灵敏度的痕量检测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采用食品安全指数和风险系数模型,初步建立了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和预警风险评估体系。开发"风险值自动计算—信息多维采集与分析"定制软件,基于2012—2015年我国市售果蔬农残检测大数据,从农药种类、限量标准、果蔬种类、地域等多个维度,分别对果蔬中残留农药之于人体的膳食暴露风险、预警风险进行了评估和解析。结果显示,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技术侦测的9 823例和12 551例市售果蔬,绝大多数膳食风险为可接受,但仍有0.56%和0.54%为风险不可接受。禁用农药膳食暴露风险不可接受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20倍(GC-Q-TOF/MS组)和55倍(LC-Q-TOF/MS组);禁用农药高度预警风险比例是非禁用农药的17倍(GC-Q-TOF/MS组)和23倍(LC-Q-TOF/MS组),可见农药残留风险亟需控制,尤其应严格监管"禁药禁用"。文章据以上评估给出了高风险排名前10的农药和果蔬。另外,还发现欧盟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明显严于我国,我国相关标准建立亟待加快。研究结果可作为果蔬等食品风险水平实时诊断和风险农药精准监管的重要依据,以减少食源性农药残留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Ⅰ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近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初发近视、进展性近视显示低调节灵敏度值,与稳定性近视的调节灵敏度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为我们预测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提供一种简便的尝试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