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小说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是同它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分不开的。鲁迅在小说的创作中不但表现出驾驭情节的巨大才能,而且还为后人积累了极为宝贵的提炼情节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的小说家中,汪曾棋并不是高产作家,然而却以为数不多的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文体意识的自觉,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文体。“汪曾棋的小说很有风格”①,而汪曾棋小说的风格,就在于他的作品充分地运用了淡化的艺术。传统的小说,情节在作品诸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传奇、话本及章回小说,莫不如是。“五四”以来的新小说,对典型性格塑造的追求开始压倒传统的情节迷恋。新时期文学亦不乏如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那种以情节和人物吸引读者和振撼人们心灵的作品,但…  相似文献   

3.
情节是构成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作品不仅追求神奇怪异、荒诞不经、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以简洁精练、以少胜多的手法营造凝练集中的情节,笔法多变、千姿百态。独特的情节艺术处理手法使《聊斋志异》成为我国庆节小说的典范。本文从简洁精练、曲折生动、神奇怪异三个维度对其情节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冯镇峦《聊斋志异》评点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镇峦是清代一位重要的小说评点家。他的《聊斋志异》评点,不仅揭示了这部著名小说集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小说情节构思中的一系列缺失毫不掩饰地加以批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神仙鬼怪小说,兴盛于六朝,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故事的离奇怪异而不注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唐代,开始了“有意为小说”的时代,神仙鬼怪小说,不但内容和情节更加离奇怪异,而且着重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充分显示了唐代小说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瑰丽的想象力,便得小说进入了小说史上的成熟期,本文就唐代神仙鬼怪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及创作特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就一般情况而言,小说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节因素,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常常需要对情节仔细地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揭示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而且由于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的选择和建构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匠心,因此这种分析本身就很有意义。小说的情节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弄清情节的组成部分,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人们常常把情节的发展脉络叫做情节线,与此相对,我们也就有理由把情节的组成部分看作是一些“点”。当然、无论是“点”或“线”,都只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在唐五代时走向成熟,表现之一是此时的小说中开始大量夹杂诗歌。唐五代小说中诗歌具有叙事性强、通俗化、多绝句的特点。从艺术功能上看,这些诗歌具有刻画人物和组织结构的情节因素作用以及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非情节因素功能。  相似文献   

8.
E. M.福斯特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六部长篇小说中有五部被改编成了优秀的电影,充分显示了其小说所具有的明显的电影化倾向.福斯特的小说具有许多电影化因素,如视觉造型性、人物电影化及情节的复杂多变性等.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福斯特的小说以及由它们所改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一般小说(指长、中、短篇小说,下同)的情节是通过叙述一系列具体事件而构成了情节的复杂性的话,那么,微型小说的情节则是通过叙述一个具体事件而构成了它情节的单一性。但是,微型小说情节的这种单一性并不意味着情节的单调和简朴。在极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微型小说的情节同样需要激活读者欣赏兴趣和艺术感受,同样需要讲究一种小说美学提倡的“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上的变化和波澜相当集中地体现在微型小说情节的曲转上。然而,由于微型小说这种文体有着不同于其它一般小说的审美特征,这使得微型小说情  相似文献   

10.
《特务》是康拉德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显著的艺术特色是反讽手法的运用。康拉德的反讽源于他对于生活荒谬性的深刻洞察,小说的整体视角都带有反讽的意味,在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及主题等方面均有体现,背景描写中的反讽因素是其中的一个亮点,伦敦以及菲洛克商店展现出一幅现实荒谬的情景,并且映照出了人物所处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设置情节,是小说叙事艺术中的一个关键,中国古典小说情节设置上的最重要特点决定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传奇性,这是传统美学在小说艺术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因而,古典小说重视情节的魅力,在小说发展成熟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追求情节曲折多变,回旋跌宕;故事平中见奇,出奇制胜的特点,从而达到了让故事“好看杀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说心理学是李渔首创的,小说心理学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是李渔小说的一大特点。李渔小说从作到读进行全面的艺术心理关照,这就便得他的小说不仅能满足作自身的创作目的和愿望,而且也满足了读的心理愿望,特别是李渔对读心理的三个“发现”,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带有极强的民族性特征。李渔对小说心理不宾发现是他小说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李渔对小说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徐从海 《考试周刊》2009,(39):76-76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小说情节开展要合乎情理,令人可信,就要周全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因素。《我的叔叔于勒》充分展示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构思,在诸多细节方面作了必要交代,铺演情节具有合理性,令人可信,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运动的先驱者,亨利·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小说的艺术》中阐释了小说创作方面的观点。他不但用自己的小说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而且为"西方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重点从《小说的艺术》入手,分析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以及其对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运用技巧。张爱玲是一个色彩大师,她对色彩的运用已经到了唯妙唯肖、妙笔生花的程度。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色彩不但突出了人物性格,还表达了人物的感情与处境,并且推动了情节、深化了主题。她笔下的色彩浓淡相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说情节论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但是,有人提出小说的“非情节化”,将成为我国今后小说发展的趋势。诚然,“非情节化”的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成为小说创作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但因此忽视或贬低情节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的创作倾向,却是不可取的。 情节,在小说中的地位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是二十世纪以来在国际上拥有最多读者的少数德语作家。他善于运用各种文体写作,尤以小说和传记最为著名。他是出色的心理描写大师,开拓了小说艺术中心理描写与情节发展的崭新领域,对后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茨威格小说中的主人公,心路历程,内心冲突,意识流,潜意识等精神状态,极为自然地融入了主人公的性格和小说情节的发展之中,成为其小说艺术不可缺少的天然组成部分。茨威格所处的时代是精神分析法逐渐成熟的年代。不言而喻,精神分析大师、他的同乡弗罗伊德对他的小说艺…  相似文献   

18.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用锋利的笔去挖掘人的灵魂,淋漓尽致地揭露他所认为的“人性恶”,用他的话说,就是“用火把去照照我们的深渊”。充分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是莫里亚克的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苔蕾丝·德斯盖鲁》是莫里亚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苔蕾丝厌恶冷漠的家族生活,她伪造药方,加大了丈夫贝尔纳服用的含砒霜的药的剂量,几乎将贝尔纳毒死。事发后,苔蕾丝被起诉。但贝尔纳为了家族名誉和妹妹安娜的婚事,说服医生撤诉,大家认为他是圣人。苔蕾丝被说成神经不正常被家族软禁。安娜结婚后,苔蕾丝被放逐巴黎。 这部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情节的,而从情节中间即诉讼撤销后苔蕾丝坐车回家写起,然后通过频繁的倒叙手法,使苔蕾丝一路上不断追忆和反省。可以说,情节在小说中只是一个引子,目的在于触发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小说的主要内容则是揭露苔蕾丝深奥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心灵的深渊。  相似文献   

19.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汤吉夫的校园小说推出了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开启了他校园小说话语范型的转变.这些形象不但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生存现在时的艺术定位和灵魂透析,而且是对文坛上流行的创作定势的某种匡正,同时,对新世纪日渐繁荣的校园小说创作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