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强调深层的人文关怀意识,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契合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主要有四个途径:第一,生命教育形式下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以心理素质教育推进生命教育的发展;第三,用个体生命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方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心育课程,旨在以整体生命观为出发点,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关怀生命,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升生命价值。结合认识生命、关怀生命的主线,对照原有的资源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适合高中生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做到:重活动体验,不重知识传授;重倾听,不重教导;重口头表达,不重书写活动;重真话,不重对错;重随机应变,不重预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重点,依然是外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及道德规范等,关注点主要是在教师教育所承载的工具性价值,缺乏对教师自身内在品质与生命特征的关注,忽视了教师教育所承载的人文性价值。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使教师教育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保证。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积极、良好的心理机能状态,我们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确定为"一般心理健康素质"和"专业心理健康素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与人格四大维度,后者包括以学论教、正向引导、心理沟通与问题应对四大维度。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生命关怀、生存关怀与生活关怀理念有重要的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生”关怀的实现需要做到:1.树立现代健康观,关注学生身心和谐与全面健康;2.树立人本理念,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3.加深文化蕴涵,为“生命意义”的培育开辟沃土;4.构建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凸显了青年人的精神危机.从生命教育视野反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文章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体验性、整合性、拓展性、立体性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高校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是指向教师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裨益于教师的幸福人生并切实赋予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关怀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指向。在以实用功利取向或工具理性为价值的教师教育中,出现了知识至上、思想贫乏、精神迷离、生命浮躁的普遍现象。从生命视角彰显富于人性的教育关怀,是教师教育的责任担负与价值承当。复归人性、理解生命、关照生活、珍视情感、激扬生命是人文视野下教师教育生命关怀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情绪劳动失调的风险。为了降低教师情绪劳动失调发生的频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需要借助外部条件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还需要从教师自身出发,使教师明确情绪劳动的相关要求。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对教师情绪劳动进行分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劳动存在着:缺乏“关系”意识,难以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缺乏“共情”意识,难以培养具备关怀能力的学生;缺乏“对话”意识,难以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应该培养教师的关系意识,构建师生间良好的关怀关系;培养教师的共情意识,满足学生真正的关怀需要;培养教师的对话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就是指二者之间互为作用,彼此相融;就是要探索师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整合方式,并寻求其有效的运行模式,从而帮助教师真正求索到生命的价值所在,达到社会价值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教师教育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相似文献   

10.
李文生 《生活教育》2014,(22):93-94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反思和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生命教育的元素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校园氛围、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教育知识是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与教师发展--从教师的生命之维来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向众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10-14,19
在强化教育理论学习的工具价值的同时,教育理论在教师发展中的生命意义被长期地遮蔽了,以致它们在生命层面上发生了断裂。从生命视角来分析,教师发展具有丰富的生命内涵,教育理论应体现强烈的生命关怀。教育理论促进教师生命发展的内在机制就在于教师通过教育理念养成自我教育意识、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剖析日常教学行为之后的教育信念和前提性假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解放自己的生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关怀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改变着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行动的气质和性格。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指出:"教师的根本任务不是别的,就是对学生的关怀。"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关怀者"。一、聆听与倾诉:生命关怀教育的起点"聆听与倾诉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是防止理解变成主观想象和暴力教育的关键,聆听与倾诉不仅是简单语言的交流,还是对生命体的信任与承诺,他不是把师生作为"对象"来接受,而是视师生为"生命的鲜活"。在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倾诉"中,来自后进生的心灵表白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4.
形塑乡村教师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与教育的“人本”理念高度契合,并对于建设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下教师的工作任务指向工具性价值、学校的生命关怀氛围淡薄、教师的生命自觉意识的缺失、教育情怀生成机制残缺等阻碍了乡村教师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的生成。基于此,教师的工作任务应回归生命价值之本;重构学校生命关怀氛围;教师增强自身的生命自觉意识;完善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生成机制,是推动乡村教师生成以生命价值为取向的教育情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关怀本质上是生命关怀,追寻的是生命体的自主发展、精神成长和健康成长。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超越了传统以心理问题为指向的过于形式化、浅表化、封闭性、约束性、保守性的教育路径。它强调教育过程要直面生命的心理关怀,让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精神—心灵成长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关注生命、完善精神作为心理关怀的起点与追求;以自主发展、积极教育、健康促进为心理关怀的建构路径,积极创造生命关怀的广阔时空。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好“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被忽视。事实上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教师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生命成长的内涵,且促进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学科普及性、忽视生命存在、重视心理与行为辅导、漠视生命体验和弱化生命主体性、压抑生命创造力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漠视表现。扭转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误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生命成长的关怀,必须呼唤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回归现实生活、体验真实生命,尊重生命主体、激发生命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20.
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同时还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当前教师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人文关怀则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包括对教师人性化生命、整体性生命及发展中生命的关怀。教师人文关怀的特征表现为:尊爱生命,彰显主体性,回归生活,追求崇高。人文关怀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外在的人文环境;二是教师对自己予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