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亟待深化和创新。要深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考察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民族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既要坚持民歌艺术节传统性和民族特色,又要突出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及艺术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国际化与现代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民歌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少人关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并与市场相结合,使民歌从一种大众娱乐性的文化艺术变成文化产业,让民歌再一次焕发了青春活力,这不仅促进了民歌文化的繁荣,还提高了南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成功变革为例,探讨创新与文化产业繁荣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在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原生态文化相撞击下,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合力的产物.以壮族原始歌圩仪式所具有的审美功能为参照,从歌墟仪式由原始群体性记忆走向现代都市狂欢式仪式、由原始诗性意味的消解转向现代审美韵味的构建等方面比较分析壮族歌圩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特征,可以挖掘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抵抗、审美修复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臧天朔以一首现代摇滚’99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写真~~  相似文献   

5.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开办以来已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的一个城市品牌,它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模式,向世人展示了民歌节本身的艺术魅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后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全面展示了广西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提高广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是民歌节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现代审美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现代都市社会的一种大众记忆的仪式。它以民歌“余韵”托起都市节庆仪式狂欢;它又像一个巨大的审美场域,彰显出民歌艺术的审美现代性认同——全球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7.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里程碑。她的举办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途径主要有:民歌的世界性是中国民歌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民歌国际化提供了宽广平台,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国民歌国际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国际节会”成为中国民歌国际化的有效载体。南宁国际民歌节现在已形成了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下,“原生态”一词成了音乐领域描述“原汁原味”民歌的时髦词汇。从2004年西部民歌大赛,到南宁国际艺术节,再到2006年“青歌赛”首增原生态比赛,原生态民歌以其朴实自然的特殊魅力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22日。中国绿城、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在被专业人士认为除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年度最值得观赏的节目之一的2002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一位被人们称为“幸运女孩”的广西壮族姑娘与中央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的两位“名嘴”李咏、柯蓝共同出  相似文献   

10.
歌曲《九曲黄河第一湾》创作于2003年,此曲曾获"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华民歌"大赛演唱金奖、创作三等奖等殊荣,受到众多专家、演唱者的喜爱。文章试从音乐审美和演唱技巧两方面对歌曲进行探微,希望能为喜欢此曲的演唱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吕家河民歌村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民歌是汉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瑰宝,2008年6月被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吕家河民歌也有具独特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桑植民歌于2006年被录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优秀的民间文学遗产。意在对桑植民歌歌词中的修辞格——衬词进行观照,整理出其在桑植民歌中的不同表现类型,同时揭示衬词这一手法在桑植民歌中的诸多修辞效果。期望挖掘桑植民歌富有特色的衬词形式,为修辞学的衬词辞格研究提供有特色的语料。  相似文献   

13.
客家山歌早在唐代已经流行,而客家山歌剧则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方产生。以梅州客家山歌剧为具体分析对象,剖析其形成之要素,可认为客家山歌是其形成基础,唱山歌方式的转变是关键,戏剧运动是催化剂。这三个因素的具备,最终促成了客家山歌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紫金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紫金山歌"留有楚音的遗韵;"紫金山歌"载有山民的心韵;"紫金山歌"创有独特的腔韵。挖掘与整理"紫金山歌",保护与培养"紫金山歌"的传承人已是迫在眉睫。要使"紫金山歌"在传统遭遇现代的今天得以传承和发展,应该依托政府与相关专业研究单位,依托教育与本土的大、中、小学校,依托社会传媒与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宋代清明节是融合"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于一体的一个多重主题、多种意义的节日。正由于此,宋代清明节的节日风俗也丰富多彩,包含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风俗活动。宋词当中有很多作品描绘出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并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节日风俗中蕴含着古代人类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赣南民间元宵歌唱请九方神灵保佑安康,歌颂爱情,反映出节庆的欢乐。透过故事的背后,可以探讨家族迁徙及祖先的生活经历。但时至今日,大部分民间元宵歌已经消亡,把它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研究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端午节在共时、历时的节日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对端午多样化的节名作简要辨析,并从宋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市民壮大、道教风行、统治者的提倡、民族交流等影响性因素入手,呈现端午节在宋代的具体变化,揭示宋人竭力追求的端午节庆文化的和谐之美。最后,就宋代端午民俗与文学的互动及对后世的影响作说明。试图通过特定历史社会环境的还原与文献梳理,立体再现宋人丰富多彩的节序生活和节日理念。  相似文献   

18.
《山歌》吴语词汇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歌>是明末文人冯梦龙编定的苏州一带的民歌小调集.这部几乎失传的<山歌>从内容上来说,绝大多数是不可取的,但它在语言上却客观地保留了明末苏州一带的许多吴语词汇.本文主要对一些前辈学者没有注释的吴语词汇进行注释,并对一些有待商榷的已释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增加了<山歌>的可读性,对现在我们进行的对吴语的历史研究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