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和支撑麦克卢汉思想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天主教、艺术和技术.在麦克卢汉看来,这三者都是人的延伸,都是“媒介”,因而又都合成一体,形成了麦克卢汉思想架构之中一个几乎完美的“三位一体”.这“三位一体”造就了作为思想家和预言家的麦克卢汉,也成为我们理解他的一条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2.
都说台湾电影是小众电影,导演都是“艺术至上”,只想拍给认同他们的那一小撮人看。这种说法以前或许有几分真实性,但最近这两三年已经越来越不正确了。如今能在台湾拍电影成功的导演,几乎没有不想赚钱的,只是不一定能赚到自己手而已。然而,还是有一个“死硬派”的新导演林靖杰,他编导的《最遥远的距离》不仅坚持艺术,甚至称得上是“情义至上”,根本只想拍给亡友陈明才一个人看。  相似文献   

3.
吴超 《军事记者》2011,(11):37-38
近些年来.有不少新鲜事儿在新闻圈里冒了出来.不经意间就多了几分思考,有了些许感慨。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算作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一、都是谁在发布新闻? 素以能“炒作”而闻名于世的新闻界,现在似乎逐渐哑火了。现象有三:一是不少“硬新闻”都是始于网络后才见诸报端:二是记者总是迟于新闻事件进入:三是记者写的稿子似乎远不如“草根们”写的稿子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小议“眼力”牛素琴“眼力”,可以说是一种鉴识力,一种识别是非好坏,赏鉴价值及其艺术水准的能力。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眼力”,否则优劣难辨,高下不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眼力”是一种专业素质的体现。有的人能一目了然,有的人却百看不解;有的人能洞察秋毫,一...  相似文献   

5.
佛教中有所谓“慧眼”、“法眼”,指的都是有这种能力的高僧,可以透视三界、看破机玄,从而把握真相、预知祸福。新闻记者要是有这种能力就好了,天下事尽人吾彀中,从此可以舒舒服服当个手眼通天的名记。可惜这样的能力不可能自然具备,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去修炼而成。 都说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这话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所谓发现,并不是有个大金娃娃等在某处,如果你运气好,一锹挖下去就得了丰收。“发现”是一个主  相似文献   

6.
方力钧是我想念最多的一个朋友。其实我只写过一篇关于方力钧的稿子,有时太近了反而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我又不会象那些艺评家那样评论他的画,说他“玩世”或者“泼皮”,而且他在艺术上的成就我以为是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对我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读过他的“艺术手记”,其实那“手记”在别人看来好象跟艺术没大关系,说是全是人与人的关系;我也看到过别人的文章里援引“手记”,每当这时我都想发笑——因为我觉得他的“手记”象小学生作文,稚嫩得能掐出一把水来,而引用者居然还真把它当一  相似文献   

7.
“建筑艺术”中的“艺术”,往往被误认为充其量只是技巧、技艺的意思,并不能与绘画、音乐、雕塑等作等量观。人们一提到建筑,更多的是关注其实用性、功利性的特征。 其实建筑远非如此。美国人阿纳森在撰写其近70万言的《西方现代艺术史》时,是在绘画、雕塑、建筑三方面平均挥洒其笔墨的,在阿纳森眼中,建筑作为一种艺术,似乎是不言自明的。而阿纳森此举,在西方既非前无古人,又非后无来者,讲艺术史而将建筑摈弃门外,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虽非一人所作,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书中统帅群雄的几位老大,宋江、刘备、唐僧,都是平常人看来的窝囊废,没有什幺人格魅力,更无一丝英雄气度。宋江武艺再寻常不过,计谋不如吴用等人,而为一百单八将之首;民间奚落刘备的江山——哭来的,一遇到危险就痛哭流涕,演一曲“悲情秀”;而唐僧呢,斗妖除魔的本事不但不济手下的三个徒儿,连胯下的白龙马都不如,身陷险境时,惟一能做的是念救苦救难观世音的名号或者叫“徒儿快来救我。”其实我们仔细一分析,三人都具备“无能”之能,即个人的文武之,资质未必出众,但有驾驭群雄、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合纵连横的出众才能,更掌握一种要登堂入室、脱离草莽而必不可少的政治资源。而这些才能和资源在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黄倩 《大观周刊》2011,(47):83-83
艺术创作的意图不在于观察和记录视觉经验即真相,而在于万物赏心悦目的表象下潜在的精神幻象即灵气。印度艺术虽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真实的”。但在表现印度人的心灵方面却不同,印度艺术追求视觉形式及其内在的本质联系。印度艺术的理想是精神性和情感性的。而世俗性和理性的东西居于从属。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电视细节呢?“所谓电视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如果说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那么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与文学细节相比,电视细节由于电视画面独特的表现力而倍受青睐。在一些电视片中,许多情节都容易被人忘却,但一些生动的细节却永远令人记忆犹新。电视是“小屏幕”艺术,在表现大场面上不及电影,但在表现日常生活以及细节  相似文献   

11.
藏书家三种     
藏书家三种■唐藏书家大都爱书,爱书的人按理总是喜欢读书的,不过事实又并不尽然。自古以来,能读书的人未必便能藏书,能藏书的人未必便能读书,所以前人把藏书家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读书而藏书,叫做读书的藏书家;另一类则是为藏书而读书,好比艺术而艺术一样,他们...  相似文献   

12.
周秀琼 《大观周刊》2011,(28):242-242
数学课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探究”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曾虹 《现代传播》2003,(6):125-126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日益成熟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日趋完善 ,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现象。其中 ,主持人语言中的“留白”是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预期目的而运用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可以说 ,“留白”水平的高下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节目主持人的素质。“留白”是绘画 (尤其是中国画 )、书法、摄影、雕塑等许多艺术门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 ,播音主持工作又都是有声语言的空间艺术。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有着相通之处的。“留白”是处理作品中实与虚的一种技巧 ,它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开天窗” ,而是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创新”的论述已经让人感到审美疲劳了,然而无论是在科学、社会还是艺术领域,最具眼球吸引力的创新成果依然是美国人独领风骚,就连美国人的贫穷和无赖都可以冠上“次贷危机”的新名词。痛恨之余不得不感叹:创新之能力实在是植根于一个民族血液乃至基因中之神物,呼之不出,挥之而不去也!  相似文献   

15.
电视散文作为新兴的电视品种,其审美特性正处在被人认识之中,其艺术特征也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电视散文正在形成自己的创作技巧与方法,而对位技巧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一般电视作品而言,其元素为文字、语言、音响、音乐、画面、色彩。根据这些元素起什么样的作用和所起作用之大小,便形成了审美特点之差异,由这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电视品类。电视散文接近电视音乐片,它们都把“听”的艺术改变成“看”的艺术,当然,比起电视音乐来,电视散文在“听”和“看”的内容方面更多一些逻辑联系,而在语言与音乐的关系方面则有更大的分…  相似文献   

16.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预测和控制是一种潜在的操纵行为。而提问艺术的巧妙运用则能主动地发挥“引导”作用,使采访对象的行为能沿着记者预想的采访目标顺利进行。记者的提问应该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每个人都愿意谈自己从事、熟悉、感兴趣的事。因此,记者应事先研究采访对象的爱好、兴趣所在。但内容是通过形式表现的。根据不同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1) 漫谈式提问法所谓“漫谈”并非漫无边际地闲扯,而是在掌握谈话中心的前提下,记者采用的一种提同方法。采访一些见识少、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五月间,收到关于“夏青播音成就研讨会”的征稿函,和十一月召开研讨会的邀请信。我认为,召开这个研讨会是必要的,有深远意义的。播音是一门高水平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并非像有的人所误认为的“不过是念报纸”那么简单。在播音艺术方面是否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和成就,必须为全国广播界和全国听众所公认,并不是哪一两个人“自封”就能算数的。我认为,征稿函中叙述的各项内容和评价,老耿(夏青原名耿绍光)都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央台,我长期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对播音艺术缺乏专门的研究,这方面的论文,留待专家们去撰写。不过…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 )(三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电视本身融“非虚构”与“虚构”、“真”与“假”于一体 ,或融“新闻”与“艺术”、“信息”与“娱乐”为一体的独特性质 ,使得我们在对“电视传播艺术”进行界定之时 ,首先要同时考察电视所依托的两个系统———大众传媒系统与艺术系统。从大众传媒系统来看 ,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各自都有其不同的传播方式、手段 ,也都各有其不同的传媒优势、局限 ,因而也都各自有其独特的传播艺术特征。从大众传媒系统各种传媒“传播艺术”的共性来看 ,都有传媒主体按照既定目标 ,对特定传播内容作“艺术…  相似文献   

19.
人常说:“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苏轼甚至说过“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的话。如今社会发展了,知识门类多,内容广,人们用于习字的时间远比古人少得多。于是,对古老的方块字的书写,除少数人把它当作一门艺术而勤学苦练外,多数人但求字写得“堪用”即可。这自然无可厚非。问题是有的人把“堪用”的标准降得很低,只求自己看得懂,甚至有时连自己都认不清,这就不妥了。  相似文献   

20.
说起演员表演艺术,无论是戏曲、舞蹈、电影和电视剧,就其本质意义上讲,都归结为“动作”的艺术.除去表演上的程式、套路和分一寸的把握有所不同外,都有其共性──以动作把情节表现出来.所以人们通常称演员是“动作着的人”.表演艺术中的“动作”,同现实生活中人的“动作”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影视或是舞台上的人物,其言行举止都应该像生活中的人一样,有目的,有逻辑,合乎情理.不同的是,生活里的人,是为了适应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或是为了表达意愿、抒发情感而自然产生的“动作”;而演员是为了刻画人物,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