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强调优秀诗文的诵读以及个性化情感的体验等,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与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认识、理解这些变化,是落实阅读教学改革理念的基础,决定着小学第二学段语文课程的改革。一、淡化段落教学,强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没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有关段落教学的要求,而是提出了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一、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思路是全文的脉络。在阅读教学中,掌握了课文的思路,就能正确地分段,概括段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从而...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结构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握这一有机的整体,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中心呢?辐射式阅读教学的构想便基于此而产生,其基本思想是:从文章的内容或中心思想出发,找到一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点,对全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层次性的辐射,最终达到把握全文内容,揭示文章中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概括能力是小学生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文章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具体方法作一探讨。主要包括:把握文体特点,从整体入手概括;把握文章思路,从结构入手概括;明确概括要求,用精准语言表达这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一、从诗文标题入手。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顺文章的标题之“藤”摸全文内容之“瓜”,自然“手到…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和古人对话,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有9点要求,其中有5点属于整体把握的,这就是:关于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关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关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关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关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等,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可见,对现代文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把握、理解是考试大纲对现代文阅读要求的主要内容,也是考点的主要内容;而且对现代文的其他题目的解答,也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可  相似文献   

8.
我们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首先是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内容、感情基调或主要观点,再具体感知、剖析文章的局部,从而完整、透彻地把握文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项能力是这样阐述的:“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其要点有四:一是把握文意,二是理清思路,三是概括要点,四是分析主旨。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提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的内涵,不是停留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上,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熟读精思,才能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中特有的美,进而提高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1.
点面结合的教材处理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课文“面”的处理艺术“面”的处理实际上就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与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导。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小说和戏剧的“面”就是作品的情节。情节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历史,只有先理解情节,才能理解人物。处理这类课文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节,欣赏情节,概括情节,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思想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很多老师对"整体把握"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何走出误区、运用整体把握的思想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几点实践感悟。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很多,在这里,我着重谈一点,那就是“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突出重点部分的教学”。 关于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阅读教学整体理念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改革的直接体现。即要求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那么,怎样才叫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呢?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给足时间,让学生整体地读,达到对内容的整  相似文献   

15.
沈萍 《云南教育》2000,(11):22-22
小 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语言训练过程。一、整体感知语言感知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开端。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感知教材内容 ,可以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分清文章的重点和非重点 ,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 ,感知语言的主要目标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简明地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给课文划分段落 ,分清文章的详略…  相似文献   

16.
廖利娟 《生活教育》2014,(12):25-26
语用预设作为语用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把握文章整体意义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传授适当的语用预设知识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语用预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以期为阅读教学提供积极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而阅读教学不能把一篇文章完全肢解开,应该注重整体性教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结构以及语言。  相似文献   

19.
整体性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层次性分明的系统,要精读理解一篇文章,应当经历从整体出发到局部精读,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从整体出发,就是略读,初步感知文章全貌,领会文章主旨,理清文章思路;局部精读,就是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字、词、句、  相似文献   

20.
给文章分段需要有理解、分析、归纳及综合等多种思维的参与,是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经常性的活动。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认知心理的逐渐成熟,大纲规定了三年级以分段、概括段意为阅读训练重点的任务。抓住这个重点,在平时和复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这个任务,是学生提高阅读整体水平的基本途径。 从大面积上看,学生分段的能力在三年级虽然得到训练,但是学生拿到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能独立地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地给以划分段落的还不多。学生有的简单地以为一个自然段就是一段,混淆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界限;有的机械地把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部分截开,分成“老三段”。 我们知道,分段是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思路的表达程序,循着作者的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阅读思维过程。因而,从整体到部分,最后又回归整体,是分段所应遵循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