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幼儿健康和健康教育研究决非局限于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单方面的内容,而应该综合地分析、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只有将幼儿的生理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有机地结合,切实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卫生保健工作,才能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本文着重谈谈在幼儿园中教师如何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李萍 《西宁教研》2001,(6):43-45
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规定:健康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健康概念的全面理解以及对自身精神生活认识不断加深,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我国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也从过去单纯强调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因素转而开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话题缘起董云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包含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在高等教育情景中,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告诉我们,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和品格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而在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美 《教学与管理》2007,(6):117-118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更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更能增进心理健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当前,独生子女在中小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6.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身心关系研究中涉及比较多的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而身体对心理的影响较少受到关注。章从体育视角通过身体活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探讨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作用。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在身心关系研究中涉及比较多的是心理对身体的影响,而身体对心理的影响较少受到关注.文章从体育视角通过身体活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探讨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过程中的作用.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黎自华 《云南教育》2005,(35):44-44
对于健康,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用潘菽的一句话说:“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的卫生。”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琳 《少年世界》2014,(1):45-47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足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人的健康模式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己,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社会人的健康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三维因素的统一体,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疾患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1.健康的内涵1.1健康的概念WT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换言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组合。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其含义是: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处于…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什么才是健康的标准呢?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显然,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心理健康无疑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的一撇是身体健康,一捺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诚可贵,心理健康价更高。大家都知道,低年级是孩子一个心理可塑性极大的年龄阶段,也是对将来影响深远的阶段。但是,轻德育,重智育;轻心理,重身体仍然是家庭、社会、学校的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4,(5B):12-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16.
赵淑芳 《成才之路》2011,(25):19-19
健康不仅指幼儿身体的健康,而且包括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是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有机统一体。"正确的健康观念"强调一种健康的整体,这种健康观是与国际社会对健康的新认识相一致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身体不健康会带来许多心理疾病;反过来,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心理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中共中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而是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的那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概念的全面总结与更新,这个健康概念表明了健康不再仅仅是躯体状态的反应,同时还必须是心理活动正常、社会适应完满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促进人类的健康与文明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