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笔者认为汉语教学应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内容,并从现状分析,着重从三方面阐述了现实教学中背离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从中探求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方洁 《现代语文》2002,(11):32-33
一、关于语感1、语感是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这种语言和运用的正误、优劣、常殊的一种直觉能力。2、语感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广义语言能力必须包括语感能力。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而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前提。3、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二、语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模糊性。语感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它一般又表现为多种语言感知能力的综合,因而它对千姿百态的语言现象的把握也是呈现一种模糊状态。如一个“打”字用法多多,“打…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认为语言只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忽视了语感跟语言能力的密切关系,事实上语言能力之中应该包括语感;把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合起来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文章着重阐释了相关概念及语感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亚惠 《陕西教育》2009,(2):89-89,88
本文提出在英语的教学中,语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而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感意识对于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师应通过夯实英语基础、营造语言情境、开展英语活动等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意识和语言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当作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6.
语感作为人把握语言的主要方式,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语言学习能力的高低和语言学习效果的优劣。本就语感和它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语言学习的任务与语感的关系;设计语感教学,培养语感能力3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8.
略谈英语语感在语言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语感的定义、语感的形成、语感与记忆以及语感与阅读等语言能力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认为语感的养成是学好英语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强调言语能力是在使用语言中形成的,并进一步论证了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培养语感是提高汉语水平的关键,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语感,使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泛读、模仿等途径培养语感,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语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交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语感的训练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语感相关理论,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优化英语听说环境,强化语感;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相似文献   

11.
隐喻意识及能力与大学英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思维的根本特征,语言的根本属性,加强隐喻能力和隐喻思维是学好外语的必备条件。我国大学生英语作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大学生的隐喻意识和能力薄弱,在教学中如何从语言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增强学生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将成为提高大学生写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敏感性为切入点,在探讨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实践来阐述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到,语言不是孤立的结构和现象,而是与具体的语言环境即语言所依赖的文化、社会、历史、宗教等因素相依相存。  相似文献   

13.
从本源上看,"语感"这一概念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经验的积累是语感形成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学生的语文实践和教师的讲解引导结合起来,将理性分析和感悟体验结合起来,将知识传授和情境运用结合起来,将语感培养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和生活经验,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该文根据作者从事语言文字近60年的体会,提出语文学习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语文学习、语文研究必须与时俱进,时刻跟进不断发展的语文现象,要"活到老,学到老";二是要善待语文资源,对语文的作用要提高到资源的运用上来认识;三是要在语文学习中注意打好语文基础,注意口语和书面语并重,注意作有心人,养成对各种语文现象的敏感性,在面对复杂语文现象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语言是数学化了的自然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的符号体系,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语言能力就是对文字、符号和图形语言进行相应转化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findings pertaining to the receptive and expressive language competencies of young childre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sensitivity of five different language measures as a means for assessing pre-schoolers' oral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fe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scores as a function of age, sex or SES. There was a complex pattern of intercorrelations among the language measures used. Results of a home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parents revealed homogeneity in home environments for stimulating child learning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ross socioeconomic groups.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utility of these measures in assessing pre-schoolers' linguistic competencies.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全语言是传统语言教学的有效补充。但是当它打起颠覆传统语言教学的旗帜,并试图用全语言的理论框架对语言教学进行整体重构时,全语言走向了异化之途。重新审视全语言,划定它的适切疆域,找到它的可能限度,就要走向复归。唯其如此,才能在全语言和传统语言教学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全语言本土化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语言经验是个人从学习到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体验和积累。语文教育过程是语言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不仅是知识的记忆,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较高的效率促进这一过程。然而现代语文教育在材料上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社会生活,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脱离了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生、应时而灭的社会传媒语言。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