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愚”人     
汪邦春 《教育文汇》2013,(16):46-46
近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颇有感触。全文着力表现一个“愚”字,人“以愚触罪”,溪也因人而愚。溪与人既同病相怜,又相映生辉,言虽委婉含蓄,情则慷慨激昂。个中情味,怎一个“愚”字了得。  相似文献   

2.
程慕宏 《学语文》2005,(6):11-12
《愚溪诗序》语言比较浅近,文字障碍不大。教学中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指导的重点应是对文中感情的理解。而理解本文的关键又是作者以‘愚’自称的深意。“愚公谷”在文中首次出现,引出。愚溪。命名问题。继而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点出“八愚”。全文以一“愚”字贯穿,可见。愚公谷。之典藏有深意。  相似文献   

3.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一、“八愚”群景今何在。现行高中《语》第三册选用了柳宗元的散名篇《愚溪诗序》。从课得知,柳宗元永州溪居之处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合称“八愚”)之园林群景。当地学生问“八愚”在什么地方,很多老师都“颐左右而言他”。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寻访而不能如愿以偿。这是因为柳子诗直到他死后两百多年才公之于世,所以这批景点对当时人们来说就根本不晓得,因而也就没有认传下来;加之后代人们未看到其能表明“八愚”群景位置的关键一景“愚亭”之所在,所以这座群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愚溪诗序》是一篇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的作品,是作者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的任上所作。全文以“愚”(实则“不愚”)贯穿始终,寄情山水,借写愚溪风光,借评古代“愚者”来抒发自己被埋没受侮辱.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7.
蔡焕杰先生《对(愚溪诗序)一处译的思考》一发表在本刊2006年第5期,专门针对《愚溪诗序》末“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句话,对人教版教参里的解释提出了一些质疑。章较长.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寂寥”的解释有错.二是“莫我知也”的内容应该修正。我仔细阅读了蔡先生的章,回头再重新研读了《愚溪诗序》原,发现蔡先生的观点亦有可商榷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我们透过句句段段、口口声声的“愚”字,读到了作者一腔愤懑和满腹悲情。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的改革而被贬永州,从礼部员外郎降为边远司马,而且是“终身不得量移”!前途何在,出头之日何在?作者反复思量,自己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什么乱世昏君,而是“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究其原因好像只能是自己“愚”了!  相似文献   

9.
陈庆新 《现代语文》2005,(10):118-118
<愚溪诗序>教学第二课时,为阐发文章托物兴辞、寓意深远的写作特点,本人援引教参中<古文观止>的评论:"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并对此大加阐述.  相似文献   

10.
愚溪鉴万类愚辞超鸿蒙--柳宗元《愚溪诗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柳宗元贬谪到永州前后的经历与心境的变化,对《溪诗序》行了独到的分析,指出文章并非仅是借个人之“愚”讽刺贤愚倒置的社会现实,而是柳宗元一篇深刻的自我反省文字.  相似文献   

11.
《愚溪诗序》是唐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所作《八愚许》(已亡佚)的一篇序。细读这篇序,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被贬永州后的心情:凄凉、愤激和无奈。这种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郁结,即正直而满腹才华、极有“利世”的心志与遭受排挤打击后而矢志不渝的操守,无处张扬,无处倾诉,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铸炼他的“愚”志,使他借助笔下的山水一一呈现。  相似文献   

12.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的一篇美文,"八愚"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八愚"遗址已成千古之谜.永州学者经实地考察,提出了"吕家冲"说、"柳子街120号至126号的愚溪北岸"说、"柳子街口钴鉧潭北坡"说.钴鉧潭是风景"尤绝者",是连接"八愚"的纽带,确认钴鉧潭是破解"八愚"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五年之后,从河东龙兴寺迁居河西“愚溪”之畔.他改冉溪为愚溪.并写了《愚溪诗序》、《愚溪对》、《八愚诗》等诗文,大谈特谈其“愚”.可以说,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饱经五年打击摧残与  相似文献   

14.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5.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而作的序文,其主要是陈述自己写诗的旨趣。这篇序言文字虽然较为浅显。但其内在之含义却十分深刻,其间渗透着作者长年居处恶境的抑郁和力求把那曾经狂热的性灵寄托于山水。适得自我,从而求得灵魂的真正的闲适、慰藉和皈依。  相似文献   

16.
标点指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2004.9),编选了柳宗元的名篇<愚溪诗序>.其中第三段的标点符号值得商榷.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余,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相似文献   

17.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便开始了自己政治生命的厄运。他被贬永州,和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惨然分离.只能与山水为伍,与历史对话.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从历史中找寻知音。“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愚溪诗序》便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抒怀之作。作以愚自喻,以愚自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卜居愚溪是柳宗元永州十年的重要转折.本文介绍了柳宗元迁居愚溪的背景,分析了愚溪相关诗文的意象及扩散,包括缅怀往昔、寄托未来;澹淡闲适、追求自由;抒写骚怨、渲染寂寞;长歌当哭、控诉"囚居";设愚自嘲、立志为文等.最后指出思乡的主要目的是"复为士列",报效国家与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一、移情于景作品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秀美奇异的愚溪景色,而景物描写中汩汩流淌的是作者满腹的心事。文章先写愚溪得名的由来。愚溪本不叫愚溪,只因“予家是溪”,故而名之。不仅如此,作者还索性将沿溪的丘、泉、沟、池、堂、亭、岛等部冠之以“愚”,“成以愚辱焉”,作者借此自嘲自己“不舍于俗”,政治“愚笨”,发泄满腹的激愤。  相似文献   

20.
贬谪之后的刘禹锡,在心理上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反思之前锐意罔顾的处世方式,调整处世策略。他诠释了《庄子》“愚”的处世之道,以之守身全生,正确处理守“愚”与去“智”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以“愚”处世的终极指向是“道”。刘禹锡体认《庄子》之“愚”,在实践意义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将以“愚”处世主动升华到生存的美学维度,但建立在相对意义上的策略调整使他有时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