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传奇喜剧英雄是英雄传奇小说里的一大主角,他们生存的任务就是为了娱悦读者,因此之故,滑稽可笑成了他们性格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与他们面貌的“丑”,精神上的“小”的对比中,读者能很轻松地获得“突然的荣耀感”;在看到他们急莽、造作、虚荣、无知等性格缺陷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把他们当作“孩童”从而获得审美上的超越;另外,他们有时还会变成一件随时摆弄的“物”,从而反射出读者人之为人的优越和喜悦  相似文献   

2.
一天,在当地两名警察的协助下,探长西科尔和助手丹顿在森林公路的中段截获了一辆走私车。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三名罪犯被擒获,首犯巴尔肯被丹顿的手枪击中左腿肚后逃入密林深处。西科尔探长立即命令两位地方警察押送被擒罪犯回警察局,自己和助手深入密林追捕巴尔肯。进入密林后,两人沿着点点血迹仔细搜捕。突然,不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猎枪射击声和一阵忽隐忽现的动物奔跑声。看来,这只动物已经受了伤。果然,当西科尔和丹顿追赶到一处较宽敞的三岔路口时,一行血迹竟变成了两行近似交叉的血迹左右分道而去。显然,逃犯和动物不在同一道上逃命。…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人们写小说越来越不介意悬念了。一种呓语或者说是一种没有秩序的散漫的生活流成为了小说的最主要的内容。而现在的读者似乎也不在乎小说有没有悬念,他们对小说的理解仿佛只在于小说有没有替他们发泄或者替他们吟呻。小说在如此时刻.就好像是一个个人情绪的厕所,只有了发泄而没有了赏心悦目。于是那些曾经令我们着迷的悬念日浙淡出我们的阅读生活。夜深人静时,有时也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些小说,那些吊人味口的悬念和不可捉摸的气息,会在情不自禁中涌来心头。  相似文献   

4.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5.
《罪与罚》是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小说描绘了一幅城市贫民生活的悲惨图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一个让读者的灵魂受到剧烈震荡和精神感到痛苦的过程,因为书中的人物让读者感到压抑,让读者的灵魂受到折磨,尤其人物身上并存的矛盾对立更让读者感到烦恼,但是在让读者觉得阴暗的同时却又存在一丝光明的力量,犹如黑暗中看到的亮光,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的希望。索尼娅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上帝最高智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奇怪的血迹     
小猴到森林里玩耍,一夜没有回家,这可把猴妈妈急坏了。她和邻居牛伯伯、羊爷爷,还有小猴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寻找小猴。他们在小猴常去的树林里找来找去,但树林里显得那么安静,根本  相似文献   

7.
我看维特     
虽然《少年维特之烦恼》只是一本小薄册子,但我却用近一周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它.每拿起这小册子前都要下一番决心不要在用“心”去读,可每每都是无济于事,有时眼在书上,却已不知跑到了何方.当情思回到书中时,方觉出又一大段文字成了过眼云烟,只好再回读一次.在吸引中被感染,在感染中被吸引,我感受到的是从未有过的巨大震撼力.歌德在《小说》中非常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书信体形式向读者述说人物的遭遇和感受,展露他们的抱负与情怀.我仿佛成了一位收信者,聆听着主人公诉说平淡无奇而又真切感人娓娓动听的事情.真切地感受到维特颤动着的敏感的心,矛盾忧郁的情.清楚地看到他喜怒哀乐的音容笑貌.给人一种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融而为一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修岭 《现代语文》2007,(12):74-74
文章从外部环境和内心压力入手,客观地分析了使小说主人公曹七巧由人成魔的外部环境和内心压力,向读者揭示了曹七巧病态的成因。还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了她由魔成人的理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9.
自从上期杂志介绍了“神六”飞船之后,八爪鱼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于是这个月八爪鱼取代西西,成了“收信专业户”。哈哈,八爪鱼可激动了,这充分表明,我们《少电》的读者们对航天技术和事业有着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八爪鱼仿佛看到,未来的航天员采访节目中,英雄航天员自豪地告诉全国的电视观众:我们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少年电脑世界》对神舟飞船的系列报道才喜欢上航天的……哈哈~ 在来信里许多读者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太空中感觉如何?如何吃饭?如何工作? 如何解决大小便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比较隐私,但也属于技术问题啊-_-!)?在本期,八爪鱼就拉上丢丢小编,克隆一下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英雄航天员的航天过程,带领大家“真实”体验一把太空一日游。  相似文献   

10.
《诺桑觉寺》是简·奥斯汀创作的第一部小说,采用了哥特式风格来讲故事,文本中可以看到很强的"作者声音"。这部小说看似着重戏仿哥特式小说,其本质还是对社会进行反讽。读者可以从故事情节发展中看到作者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从这种反讽中的对抗性和崇高性中窥探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1.
看《钟山》     
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所有的》下半部在本期连载完毕。应该说,这部长篇没有让读者失望。阅读小说的过程,就仿佛睁开小说里提到的"时光之眼",透视时间深潭中的历史变迁和命运浮沉。我们的视线,由黄蓓佳回忆的思绪和跳跃的章节牵引,在往事与当下之间不断切换,艾早、艾晚这对双胞胎姐妹所共同经历的幽幽岁月,就如同暗室中的底片逐渐显影。我们从中看到了成长的快乐与痛苦,看到了爱情的迷狂与坚守,看到了母性本能的强大与深邃,看到了一切女  相似文献   

12.
绽放的微笑     
朱莹 《新读写》2012,(4):24-24
公交车上老奶奶的微笑与结尾处妈妈的微笑相互呼应,小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同时,也给读者心头带来一阵暖意。结尾处的描绘画面感强烈,让人仿佛隔着纸张也能看到那温暖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阅读《简·爱》并非是我在书架上无意间看到后就产生的打算,而是我怀揣着对于浪漫主义的兴趣而有目的性的阅读。三十万字的《简爱》从第一页翻开到最后一页,让我仿佛置身与电影院中观看了一场极为浪漫的爱情故事片,全篇紧凑完整,几乎毫无拖沓,夏洛特为读者真正地描绘了一位善良、聪慧、个性鲜活地《简爱》。其中我最感兴趣,也是我最留意地便是小说全篇的浪漫主义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4.
好的文字犹如美妙的音符,缀成篇,成了拥有灵魂的鲜活的生命。细读本期"作文看板"中五篇文章,发现五位小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发现隐在生活中的美,用较为娴熟的笔法和写作技巧将他们所发现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顿然而生读的愉悦。  相似文献   

15.
《小火炬》2012,(Z2):1
正今年以来,"卷首语"部分让大家看到了老作者、老编辑、老读者和《小火炬》的故事以及他们送给《小火炬》的祝福。小编们看着也心痒痒,有一肚子关于《小火炬》的话想告诉大家——关于"编辑"这件事我从小就喜欢写写涂涂画画,小学三年级以后,班上的黑板报都由我负责啦!当编辑的种子估计就是那时候埋下的。毕业后,我如愿成了一名编辑。当我开始编辑周锐老师的小说时,心里不禁一阵激动:这可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呢!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语文教材四下课文《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位水性高超、机灵活泼、英勇顽强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小说一经发表即受到读者的高度喜爱,选入语文教材后,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便深深地扎根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偶像,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小说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那么我们就用"另一只眼睛"看  相似文献   

17.
正18世纪小说的兴起是英国独特的文化现象,要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应该熟知文学作品产生、书物出版及印刷行业的发展进程,具体体现在要深入了解小说主要面向的读者群体、读者喜好及小说对读者产生的影响。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发展成一个独立的阶级时,几乎同时英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小说,小说与工业资产阶级的生活息息相关。工业资产阶级的社会心理及社会定位的变化表现在他们对社会文化、文学素养的需求方面,直接反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量借鉴使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使用了光线和色彩,以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作者认为光线和色彩是理解该小说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伍尔夫正是通过频繁使用色彩和光线来增强小说的想象空间,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之间.  相似文献   

19.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一个钢铁的形象,保尔,成了五十年代人们心中的偶像。时到今日,歌星、影星、球星、电视明星,“星星”世界,铺天盖地,早把那颗“保尔星”淹没了。的确,如今的世界,新闻成了“星闻”。四大天王、小虎队的风采仿佛还在脑海中,却早已成了徐娘半老;中田英寿让人看到了亚洲足球的希望,却让人忘了他的爷爷们五十年前的所作所为;《还珠格格》里飞出一只“小燕子”,于是大江南北响起了“你是风儿我是沙”,那“小  相似文献   

20.
雷苏他们断定詹姆斯就藏在这个废弃的小学校里,于是雷探长和警员们决定包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