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例1(部编六年制数学六册80页)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积的定位法则和拨珠顺序,学会“乘积不满10”的一位数乘法。教学过程如下:一、基础训练1.累加练习。先指定一学生背“小九九”口诀,再让全班边背口诀边在算盘右边两档连加,即“一一得  相似文献   

2.
三算结合数学实验教材第三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口算、笔算和珠算的计算方法。为了教好这堂课,教师宜准备好算盘、填口诀的卡片、苹果图、盘式图、灯片及数字谜卡片。教学过程则从复习9的乘法口诀开始。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第五册《珠算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多位数加减法和有一定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好这部分内容,可以巩固已经形成的多位数概念和计算概念,促进口算和笔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必须重视珠算加减法的教学。下面谈谈我教这一单元的两点体会。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口诀,是学会珠算加减法的关键珠算口诀是用来指导拨珠动作的,掌握口诀是学好珠算的前提。我在教学中是从这几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口诀的。首先让学生了解珠算口诀的意义。我通过对每一道例题拨珠动作的演示,说明口诀里每一个字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诀,是整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由于采取口算、珠算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珠算的直观形象作用,效果很好。过去学生学到一百,学生数小棒,桌上要放一大堆,数起来很麻烦,而在算盘上则可直接表示,简单明了。珠算还可促进口算,如数5 2=7时,初入学儿童一般计算规律是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对改进珠算教学问题,做了一些调查、试验和研究,觉得要提高珠算教学质量,必须根据珠算的特点,改进教法。一、重视口诀教学,讲清基本概念。在珠算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珠算口诀,能够运用口诀拨珠计算,是教好珠算的关键之一。口诀的教学,应当结合学生已有的笔算知识讲清每一句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中各个组成部分及每个字词的意义;明确每一句口诀的应用范围并练熟拨珠方法。例如加法中“下五去几”的四句口诀(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四下五去一),由于相加的两数都小于5,  相似文献   

6.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珠算能力○刘北荣(赣县田村镇教育办公室珠算是在算盘上拨珠进行计算的一种运算。算盘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理解算理,而且计算的速度比笔算快,便于进行大量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要学习...  相似文献   

7.
两位数加两位数执教者苏杰评析者刘明杰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珠算、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培养学生概括法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珠算、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减补进一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大算盘...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2~5乘法口诀”的“三算”教学,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2的乘法口诀规律,推出3~5的乘法口诀,并用珠算验证、巩固,达到使学生掌握2~5的乘法口诀的目的。一位教师教学时,准备了幻灯、绒板、算盘、圆形纸  相似文献   

9.
四年级儿童对加1到加9和减1到减9,已有熟练的口算和笔算能力,“教珠算口诀时应当联系口算的方法,结合拨珠的动作,使儿童了解口诀的来源和口诀中各个字的含意。”我在教珠算加减法时,有如下一些体会:首先要使儿童理解口诀中每一个数的排列次序以及上、下、去、进、退、还等字眼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口算、拨珠,从算盘上数的变化来编写口诀。使儿童明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课本《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珠算乘法”先讲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讲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本文对这一单元的教材作简单分析,并对其教法作粗浅/研究。“珠算乘法”采用的是“留头乘”,所用的基础知识有:(1)在算盘上布出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2)乘法口诀,(3)积的定位法,(4)乘的顺序。教材开始就作一简略说明:“用珠算做乘法,要把乘数拨在算盘的左边,被乘数拨在算盘的右边,并在被乘数的右边留下适当的空位,以便把乘得的积拨在那里。”“珠算乘法的口诀和笔  相似文献   

11.
算盘,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计算迅速,现在已成为世界性的计算工具。国外学校十分重视中国珠算。在荷兰 AFCENT 国际学校,珠算被列为四年级的课程之一。在马里兰盲童学校,盲人教师诺尔曼·艾德逊使用算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国外人士还认真研究中国珠算,象南加州大学珠算研究所主任奥·理查德,他研究珠算的成果已引起西方教育界人士的瞩目。可是,我觉得我们中国对小学珠算教学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全日制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12.
珠算教学中往往由于某些教师忽视口诀教学,因而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珠算教学包括拨珠法和熟练技巧两方面的内容。而熟练技巧的形式,首先有赖于理解拨珠方法。由此不难看出拨珠方法——口诀教学的重要性。口诀教学成功关键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是: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口诀是怎样得来的,自觉地  相似文献   

13.
珠算计算起来,比笔算速度快,它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它是运用口诀指导拨珠来进行运算的。我们只要熟记口诀(一定要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熟记。——编者)和学会各个口诀的拨珠方法,在运算过程中就可以不费思索地计算出得数来。所以教好口诀是教好珠算最重要的一环。现在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新编小学珠算课本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珠算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能灵活地运用它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背熟珠算口诀,练活手指,拨珠时能得心应手,能正确而且迅速地进行计算,还要求学生获得一些记账的初步知识。新编课本主要讲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计算。由于实际计算中的乘数和除数多是多位数的,现行珠算课本里的乘、除数只到三位,是不够用的,新课本增加了乘、除数是四位以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珠算课,教材内容是以除法为主。在珠算除法放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一)使学生理解和熟记口诀,掌握口诀的用法学好珠算的关键是掌握口诀。我教一位数除法的五种口诀时,先让学生了解口诀的意义和用法:“倍作几”即加一倍的意思,只有用5除时才用;“添作五”是用2、4、6、8除比它们小一倍的数的口诀,商都是5 ;“逢几进几”是在被除数较除数大时用的口诀,如2除4、40、400同样用“逢四进二”这句口诀;“下加几”是用6、7、8、9除时用的口诀,先要使学生明确“下加”的意  相似文献   

16.
目前珠算教学没有受到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在一些院校,很多人对使用算盘计算和开展珠算教学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同样是计算,用计算器比算盘准确快捷,学珠算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在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中,珠算课应该是一门骨干专业课,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更应十分重视珠算技术的培养与训练,使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实操技能。  相似文献   

17.
珠算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运用“口诀”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和发明。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由于它具有结构简单、计算快捷、使用方便和经济实用,“珠动则数出”等优点,因而,不仅为我国城、乡广大群众所喜爱和广泛应用,而且,早已流传到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即使在电子计算技术已高度发展和普及的今天,实践证明,珠算在基础应用上,仍然有不可否认的重要的作用和适用的价值。珠算是我国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尤其在当前,企业、事业单位正在开展“财务工作达标”活动,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心须通过珠算的定级考试,取得规定的定级合格证,才能上岗工作,因而,各地都在学习珠算,为了学好珠算,对珠算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是很必要的。珠算,从总的方面来看,是易学易懂,操作方便和计算快捷,但它作为一门科学的计算方法,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性,要熟悉和掌握这些特点和规律性,把算盘打好,也确实存在“学会不难,但要精通,却也不易”的问题。例如:在珠算的乘除法运算中,如何定位就是一个难点,俗语说“算盘好打,位难定”指的就是珠算的乘除法运算中,如何掌握定位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珠算退位减法的例1,是珠算减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珠算连续退位减法的基础。通过例1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运用“退一还几”的九句口诀,而且还要掌握其算理与算法。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复习旧知,作好准备1.珠算。出示不退位减法计算题,让学生算后回答“去几”的  相似文献   

19.
“九义”教材中口算笔算珠算的关系楚雄师范附小杨勇传统的珠算教学,是先让学生学会口诀,再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熟练使用算盘进行计算的目的。然而学生学会珠算后,却没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整体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对口算、笔算和...  相似文献   

20.
为使珠算教学切实达到《大纲》要求,近三年来,我们一直试行以下三种考试办法。 1.互测。珠算中算盘的认识、拨珠的动作、指法的分工等内容的考试,我们采用由同学们相互测试的办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并使后进学生从同班同学那里获得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2.面试。听数拨珠、听数计算、口诀背诵和讲口诀意义等,我们采用逐组、逐个面试的办法。这有利于教师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补试。 3.笔试。我们采用定时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