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结构件在铸造、焊接、锻压和机械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和机械力造成的变形,在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致使工件处于不稳定状态,降低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使工件成品后使用过程中因残余应力的释放而产生变形和失效,因此要采取措施消除残余应力,由于振动时效具有投资少、生产周期短、使用方便、节约能源等优点被广泛用来作为消除残余应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支铰钢梁由钢板经火焰切割、焊接、校正等多道工序加工成形后,存在大量的残余应力。为了有效地降低和均化钢梁的残余应力,使钢梁结构稳定增强抗变形能力,提高钢梁的使用强度和疲劳寿命,对钢梁采取振动时效方法进行消应技术处理。主要介绍了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方法,浅盲孔法应力测试技术及振动时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9,(9)
机械加工过程中通常毛坯或粗加工后的零件需要进行预备热处理或调质处理,以改变工件的切削性能消除内部残余应力,这道工序通常在热处理车间完成。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故采用振动时效的方法来替代普通热处理,最重要的是将振动时效装置移植到工艺装备中,用振动顶尖不但起到支承、定心作用而且能产生激振,达到振动时效的作用从而更加节省工件的加工时间。针对大批大量生产类型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试验表明本装置既改变了工件内部组织,又保证了零件尺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消除长度大、壁厚小、型面结构复杂的钛合金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带来的应力,通过对工件在机械加工中安排多次热处理变形控制试验,设计制造了热处理变形控制专用工装,测试每次热处理前后工件型面变形量的大小,不断完善工装设计中的缺陷,最终确定了适合复杂结构的钛合金工件的热处理变形控制工装,既最大程度的消除了工件的残余应力又减小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5.
金属的切削加工工艺过程相当的复杂,其不仅与多种力学有关,还会波及到摩擦学以及材料、机械加工工艺等多种不同的学科。在多种切削加工的过程中,工件内部会形成残余应力,其会对工件造成影响,导致工件变形或断裂,从而影响到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甚至会影响材料的抗腐蚀性、强度性等的机械性能。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加工的应力循环数和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为了使工件的应力循环数延长,就一定要提升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而加工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状态会对工件的应力循环数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承载箱型结构支铰钢梁,介绍了支铰钢梁制作工艺的论证与实践。内应力消除采用振动时效技术,并按照标准JB/T10375-2002《焊接构件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进行残余应力定性、分析、定量检测,证实了振动时效技术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大型箱型结构支铰钢梁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了解焊接工艺,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和控制措施,以便减少和消除焊后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8.
焊接仿真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及后处理程序模拟复杂的焊接过程,可缩短工艺制定周期及成本,本文运用SYSWELD软件焊接仿真功能实现对其焊后残余应力及变形的仿真。通过材料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建立SMA490BW低合金钢材料属性数据库,并输入简化后的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线能量等焊接参数,确定了多焊缝焊接顺序。经仿真计算得到构架残余应力及变形结果,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的比对,分析得出最大残余应力及沿焊缝方向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相当吻合。为今后SMA490BW低合金钢产品改进焊接生产工艺、控制焊接成品质量打下基础。对其焊接生产过程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窄超簿大直径齿圈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各工序造成变形的原因,设计出防变形工装来提高工件刚性;经过试验加工,可以消除切削力、装夹、起吊、加工应力等影响变形因素,达到了工件的质量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型焊接工艺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文章在介绍了焊接技术总体应用状况基础之上,对当前新兴的焊接工艺如焊接反变形、振动时效等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简单总结了焊接工艺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页岩自支撑裂缝闭合过程对于页岩气井产量有着重要影响,而现有自支撑裂缝闭合数值模拟方法未考虑真实粗糙裂缝形态和岩石塑性变形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粗糙裂缝形态三维仿真方法,建立了考虑塑性特征的真实裂缝面接触变形模型,模型平均误差9.4%;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页岩自支撑裂缝闭合过程中的应力状态、流动通道和残余宽度变化,探究了表面粗糙度、滑移量、力学性质对自支撑裂缝闭合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具备高粗糙度、大滑移量、高杨氏模量特征的自支撑裂缝通常具有较高的残余宽度;针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自支撑裂缝在60MPa闭合应力作用下的残余宽度仍保持在0.7mm以上,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流动通道和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地铁盾构施工穿越既有铁路运输线路和地铁隧道的安全,采用ABAQUS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列车动载荷和地震载荷作用下地面沉降量及衬砌管片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在列车动态载荷作用下,管片及框架桥最大应力分别为7.6 MPa和4.6 MPa。地表竖直方向的最大沉降量为5.7 mm。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管片及框架桥的最大应力和地表竖直方向的最大沉降量分别增大了4%和15%。该隧道施工有关强度和沉降控制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进行工艺安装过程中,通过焊接进行连接的地方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内应力,应力集中达到一定值时会产生断裂,影响构件的寿命,严重时还会出现重大的事故。本文通过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去预防产生大量的应力;在焊接封闭焊缝或其它刚性较大,自由度较小的焊缝时,采用反变形法来增加焊缝的自由度;锤击或碾压焊缝,在结构适当部位加热,产生反变形、降低应力等方法,降低产生的应力值。  相似文献   

14.
顶梁主筋板斜边430处发生严重变形,最大变形达25mm,与起割点、切割路线、切割工艺参数等有关,要注意两件主筋起割点不应选在同一侧。采用合适的割咀、合理的切割顺序、切割方向、引入方式,设置"过桥"等方面,详细的解释造成切割热变形的有关因素,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TC4钛合金薄壁圆管对接激光焊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焊接温度场及变形场,分析了焊接变形的特点。结果表明:变形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为沿着圆周方向的波浪膨胀变形,焊缝区域波浪变形幅度最大,达到0.48 mm,沿圆管轴向不同位置波浪变形幅度不同,距离焊缝区域越远变形量越小,且同一位置沿圆周方向正对焊接起始点处变形量最大;第二为由于波浪变形需材料定向流动而导致的圆管轴向收缩变形,端面平均收缩量为0.144 mm;第三为由焊接起点被重复加热所导致的朝焊接起点方向的弯曲变形,挠度达到2.314 mm。本文得出的仿真结果可为钛合金圆管对接焊生产实践提供工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机械加工方法已达到了相当高的加工精度,加工费用也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渐降低。对于孔的加工,可以用数控钻、数控线切割及电火花等方法进行。但一般精度孔的加工,特别是精度在IT10 ̄IT11、直径为Φ3 ̄Φ40mm的孔,应用普通钻床,制定相应的工艺,仍能满足加工要求,降低加工费用,符合了零件加工者的加工成本目标:花最少的费用加工合格产品。以下就对这类型孔的加工谈谈体会。一、设备的选用加工这类型的孔,需要:①Z525型立式钻床或Z3040型钻床,这两种型号使用比较普遍。Z3040钻床可用于多孔工件的单件、小批或中等批量的孔的加工,…  相似文献   

17.
焊接缺陷的产生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冶金的原因,也受到应力和变形的作用,缺陷对焊接结构承载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焊接缺陷容易出现在焊缝及其附近地区,而那些地区正是结构中拉伸残余应力最大的地方。焊接缺陷一般包括有未焊透、未熔合、裂纹、夹杂、气孔、咬边、焊穿和焊缝成型不良等。正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它不仅削弱了焊缝的有效工件断面,同时也会带来应力集中,显著降低焊缝金属的强度和韧性,对动载强度和疲劳强度更为不利。这些都可能成为发生失效事故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对45钢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研究工艺改变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直径)对45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硬度而言,激光功率为主要因素,光斑直径为次要因素;对层深而言,扫描速度为主要因素,激光功率为次要因素。光斑直径的增加硬化层的深度是不断减少的,淬火硬度随着激光光斑的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并不明显,激光功率过大,光斑直径过小或者扫描速度太慢时,都将引起材料表面温度升高的太高,进而使得材料表面的硬度降低和硬度分布不均匀。通过试验激光淬火的优化工艺参数,P=1400 W,V=10,D=2.5 mm。在上述优化工艺参数下,材料的平均硬度达到了42HRC,淬硬层深达到了0.62 mm。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直径灌注桩应用不断增多,对大直径桩承栽性状的认识逐步深入.就桩侧阻力的发挥性状而言,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发挥侧阻所需要相对位移并非定值,而与桩径大小、施工工艺、土层性质与分布位置有关.不过,大量常规直径桩的测试结果表明,发挥侧阻力所需相对位移-般不超过10mm,且先于端阻发挥出来,因此对于常规直径桩,认为发挥桩侧阻力所需相对位移趋于定值的结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也不会有很大的误差.当桩侧土中最大剪应力发挥到极限时,即开始出现塑性滑移.但该滑移面往往不是发生在桩土界面,而是出现在紧靠桩表面的土体中.这是由于成桩过程形成一紧贴于桩身的硬壳层.对于饱和粘性土中的打入式预制桩,桩土界面的挤压应力最大,超孔隙水压力也最大,在桩土界面上形成一"水膜".该水膜不仅起到降低沉桩贯入阻力的作用,而且有加速桩表面土固结的作用,经静置固结,形成一紧贴于桩表面的硬壳层.剪切滑移面发生于硬壳外侧,相当于增大了有效桩径,总侧阻力因此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静  刘向东 《科技通报》2015,(2):230-232
泡沫混凝土在应用中存在强度偏低、开裂、吸水等缺陷,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泡沫混凝土会产生开裂,需要研究泡沫混凝土的刚度软化与剪力传递关系模型,准确描述混凝土结构长期变形及受力行为的徐变耦合特性,掌握服役期内的结构的长期变形及受力状态,为建筑结构防护提供参考。传统模型中仅考虑未开裂部分混凝土的徐变及开裂混凝土对整体刚度的影响,在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结构刚度降低。提出一种基于裂缝坐标系下泡沫混凝土刚度软化与剪力传递关系模型,分析泡沫混凝土徐变产生及载重分配的机理,得到单轴受压条件下本构关系,按等效应力-应变关系来计算变化的切线弹性模量,在裂缝坐标系下,较准确地描述了泡沫混凝土的平均盈利比率变化与温度和刚度软化之间的关系,经算例验证表明,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精度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